李秋萍
(湖南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 株洲 412000)
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足臨床觀察
李秋萍
(湖南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 株洲 412000)
目的:淺析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09年11月~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48例)與對照組(34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同時予以中藥辨證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總有效率85.29%,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足療效顯著,可以減少患者的截肢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尿病足;中醫辨證;臨床觀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慢性并發癥,其發病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高,給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筆者選取本院2009年11月~2013年6月82例糖尿病足患者,其中48例根據臨床表現,將糖尿病足辨證分為陰虛毒盛型,氣虛血瘀型,瘀毒蘊結型,濕熱阻滯型,氣血不足、余邪未清型,陽虛陰寒型,并予以中醫辨證治療。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糖尿病專科住院患者82例,Wagner分級:1級6例、2級34例、3級38例、4級4例,全部患者均檢查血糖、血壓、血脂、肝腎功能、血常規、創口分泌物細菌學培養及心電圖,雙下肢動脈多普勒超聲檢查均提示動脈硬化改變,部分患者有斑塊形成。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36~78歲,平均58.2歲;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2.6年。對照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38~72歲,平均56.2歲;糖尿病病程6~16年,平均11.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1]1995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第一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足診斷標準,按Wagner分級法分為0~5級。中醫證候辨證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中醫基本證候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足診斷標準;瘡面面積>20 mm2;Wagner分級1~4級。排除標準:合并重度心腎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糖尿病足5級;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以及對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感染等進行治療,常規給予胰島素降糖、降壓、降脂、抗感染治療,足部潰瘍給予清創引流換藥。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中醫辨證治療。(1)陰虛毒盛型:足部紅腫疼痛,口干多飲,大便干結,舌紅苔少,脈細數。治以清熱解毒、養陰活血為法,方以四妙勇安湯加減:金銀花、玄參、當歸、赤芍、丹皮、生地、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芷各10 g,虎杖、魚腥草各20 g,生甘草5 g。(2)氣虛血瘀型:多見于壞疽前期或壞疽后期,下肢乏力,怕冷,間歇性跛行,皮膚干燥龜裂,胼胝形成,足部皮膚蒼白或發暗有瘀斑,毫毛脫落,趾甲增厚,肢端麻木剌痛、灼痛,感覺遲鈍或喪失,腳踩棉花感或異物感,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治以益氣通脈、活血化瘀為法,方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 g,當歸、白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白術、茯苓各10 g,三七粉3 g,丹參20 g,雞血藤30 g。(3)瘀毒蘊結型:多見于缺血性壞疽期,肢端壞疽,多有疼痛,色暗不鮮,甚則局部色黑,界限不清,有少量膿腐,舌質暗紅或絳紅,苔黃,脈細數。治以化瘀解毒、通絡止痛為法,方以桃紅四物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乳香、沒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0 g,虎杖15 g。(4)濕熱阻滯型:足感染或潰瘍局部紅腫疼痛,膿腐稠厚,可伴低熱,舌紅苔黃膩或白膩,脈滑數,多見于感染病灶局限者[2]。治以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為法,方以四妙散加減:黃柏、蒼術、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連翹、茵陳、赤小豆、當歸、赤芍、澤蘭各10 g,虎杖20 g。(5)氣血不足、余邪未清型:壞疽久不愈合、色澤不鮮,呈蒼白或暗紅色,膿腐已盡或遺有少量膿腐不脫,創面干枯欠溫潤,黯色或紫色,周圍肌膚彈性差,感覺遲鈍,皮膚干燥脫屑,或角化增生,創底部肉芽無生長跡象,舌淡體瘦,邊有齒痕、裂紋,苔少津,脈細弱。治以益氣活血、托毒生肌,方以托里透膿散加減:黃芪60 g,太子參、白術、云苓、當歸、川芎、穿山甲、皂角刺各10 g,忍冬藤30 g,白芷10 g,升麻、青皮、生甘草各5 g。(6)陽虛陰寒型:肢體發涼,足趾皮膚蒼白或瘀紫,行走后癥狀加重,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或沉細。治以溫陽散寒通脈,方以陽和湯加減:熟地20 g,鹿角膠、白芥子、當歸各10 g,麻黃、肉桂、姜炭、生甘草各3 g,黃芪、丹參各30 g,雞血藤25 g,如有膿腫形成未潰,加皂角、穿山甲10 g,膿腫已潰,則去麻黃[3]。
1.4 療效判定 以30 d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的癥狀和體征、肢體血流圖變化。痊愈:患者肢體麻木疼痛等感覺減退,足部潰瘍愈合,下肢末梢循環及肢體血流圖明顯改善。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潰瘍面縮小2/3以上,出現新生肉芽,分泌物明顯減少,肢體末梢循環及肢體血流圖有改善。好轉:臨床癥狀好轉,皮膚顏色明顯改善,潰瘍面縮小1/2以上,肢體末梢循環及肢體血流圖有改善。無效:創面沒有愈合或患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兩組患者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例(%)]
糖尿病足屬中醫“壞疽、脫疽、瘡瘍”等病證范疇,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多臟器多系統病變,個體病變差異較大,臨床治療應強調個體化。糖尿病為全身性病變,糖尿病足發生在血管、神經病變基礎上,同時可能存在心、腦、腎、眼等多臟器損害,不同程度存在著氣血陰陽虧虛之證。氣陰兩虛、氣虛血瘀為糖尿病足的基礎病機,同時結合足潰瘍局部進行辨證。糖尿病足中醫主要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正虛、血瘀、毒聚[4]。正虛主要為氣血陰陽虛損;血瘀指瘀血、痰濕等病理產物阻滯脈絡氣血,導致足部失于榮養;毒聚包括外感濕熱、熱毒、外傷染毒和邪毒內生,趁虛侵入,凝滯脈絡氣血,熱盛肉腐,肢端潰爛。治療時當分標本虛實緩急論治。中醫治療本病具有很大優勢,以辨證施治為特點,可采取分期、分型論治。本人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將糖尿病足辨證分為六型:陰虛毒盛型,氣虛血瘀,瘀毒蘊結型,濕熱阻滯型,氣血不足、余邪未清型,陽虛陰寒型。
中藥四妙勇安湯出自《驗方新編》,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用治熱毒熾盛之脫疽,在原方基礎上加生地、赤芍、丹皮以加強養陰活血,加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芷、虎杖、魚腥草以加強清熱解毒,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養陰活血之效。補陽還五湯出自《醫林改錯》,原治中風氣虛血瘀證,糖尿病足常見氣虛血瘀,以該方化裁、異病同治。方中重用黃芪補氣,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當歸、白芍、川芎補血活血,丹參、桃仁、紅花、地龍、三七活血化瘀通絡,合之益氣健脾、活血通脈生肌。桃紅四物湯與五味消毒飲均出自《醫宗金鑒》,兩方化裁,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乳香、沒藥活血祛瘀,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虎杖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功用活血祛瘀、解毒通絡,用于瘀毒蘊結。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讀》,功用清熱利濕,原用治兩足麻痿腫痛,在黃柏、蒼術、川牛膝、薏苡仁基礎上加土茯苓、連翹、茵陳、赤小豆、虎杖、澤蘭以加強清熱利濕,當歸、赤芍活血,用治濕毒阻滯型瘡瘍。托里透膿散出自《醫宗金鑒》,功用扶正祛邪、托里透膿,主治一切癰疽氣血虧損。方中重中生黃芪,加太子參、白術、云苓以益氣托毒,輔以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軟堅潰膿,忍冬藤、白芷、生甘草清熱解毒,升麻升陽托毒外出,青皮理氣散結。“陽和湯”出自《外科全生集》,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用于陽虛寒凝之陰疽,熟地、當歸溫補營血,鹿角膠填精補髓,助熟地養血,白芥子、麻黃、肉桂、姜炭具有溫通功效,加黃芪、丹參、雞血藤以加強益氣行血通脈;如有膿腫形成未潰,加皂角、穿山甲;膿腫已潰,則去麻黃[5]。
應用中醫辨證治療具有以下優勢[6]:標本兼顧,注重改善全身機能,可作用于多個病理環節;中醫根據辨證論治原則,可以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施行個體化治療;糖尿病足并感染具有難治性,感染難以控制,潰瘍愈合時間慢,西藥長期抗炎治療極易產生細菌耐藥,而中藥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小,中西醫聯合應用可以縮短西藥治療時間,減少西藥帶來的副作用。現代醫學認為中藥具有改善微循環、降糖、改善脂代謝、抗炎、抗氧化應激以及調節血管活性物質和細胞因子的多靶點作用。筆者通過實驗觀察,發現中醫辨證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加快糖尿病足愈合時間,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截肢率,值得推廣。
[1]王文英,戴蓮儀,簡小兵.四妙勇安湯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6,20(3):302-303
[2]佘靖,鄧新榮.清膽利濕湯(丸)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學報, 1998,13(5):19-23
[3]劉朝國.滋腎養陰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足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5):3192-3193
[4]向茜,蔡艷,李萬碧,等.糖尿病足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10):731-732
[5]彭正清,陶中華,陳秋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7,29(1):26-27
[6]韓飛,楊海英,韓新玲,等.芪歸通絡湯聯合糖尿病足外洗方治療糖尿病足55例[J].河北中醫,2010,32(5):657-659
R587.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1.010
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