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生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建筑工程的質量也急需提升。所以,建筑施工中要廣泛使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程質量,人工挖孔樁技術就是較重要的一項技術,文章先闡述了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樁技術的優(yōu)勢,并分析了其操作特點,最后結合實際施工來說明了該技術的使用效果。
關鍵詞:人工挖孔樁技術;工民建施工;建筑業(yè)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有了飛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我國建筑業(yè)也因此取得了較好的發(fā)展契機。各行各業(yè)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建筑工程中必須運用先進的技術才能保證建筑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現今建筑施工中廣泛使用的人工挖孔樁技術有許多優(yōu)勢,比如施工效率較高、工藝簡單,并且可以不依靠大型機械的輔助來完成工作,這也促使了人工挖孔樁技術的普遍使用。建筑中使用挖孔樁技術,能大大減小抗震力,特別是將其與混凝土入樁技術比較而言。此外,挖孔樁的施工成本很低,但沖擊錐沖孔、沖擊鉆機沖孔以及沖錐沖孔的成本很高。
1 人工挖孔樁技術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優(yōu)點
將機器挖孔和人工挖孔技術進行細致的對比能夠發(fā)現,人工挖樁技術有顯著優(yōu)點,比如,施工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等,并且其對施工設備和施工的規(guī)模沒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是很大,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
2 人工挖孔樁技術的實施步驟
進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時,一般要將人工挖孔樁技術分成三個部分。首先,為保證人工挖孔樁的質量必須科學的制定樁點,所以一定要在施工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除此之外,還要科學的確定挖孔的直徑大小,并按照規(guī)定讓它略大于樁體的直徑,并保證護壁的高度比孔口的地表高度大,符合這些要求方可開展護壁工程施工。施工過程中要先將護壁模板抬起,再在其中澆筑適量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便可將模板去掉。最后才可以打護壁,并且要把握好護壁的深度,一般講深度設定為1米,這樣能避免護壁發(fā)生斷裂而墜落,必要時還要在上面添加鋼筋。其次,進行護壁樁開挖工作。最后,在已有的樁孔上設置鋼筋籠,一般鋼筋籠設置在8米的范圍內,如果這個數值超過8米,就要以分段焊接的方式設置鋼筋籠,以使護壁更加完整。
3 工程實例
作者為直觀的表現人工挖樁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具體應用,以某個工程作為例子,對此技術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一個建筑總共有7層,建設的總面積是3250平方米,結構形式是磚體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相結合,而這都需要由人工挖孔樁技術來完成。
3.1 確定施工程序
一般的施工環(huán)節(jié)可以分為,平整施工現場的地面;放線、樁位,挖第一節(jié)樁孔土;首個混凝土護壁;并在護壁上實施第二次的投測標高、標記好樁位的十字軸線;設置好樁位的十字軸線;并安裝好垂直運輸架、照明、活動井蓋、底部吊土層和相關的通風設施。在第二節(jié)樁身的挖土工作期間,還要將樁孔四壁進行徹底的清理,然后檢驗樁孔的直徑和垂直度。在第二節(jié)混凝土護壁施工中,要多次進行挖土、支模和澆筑工作,等其深度與設計相一致后才能結束。在持力層進行完嚴格的檢查后,就要開展擴底工作;還要清除掉里面的積水和虛土,并再次檢查持力層的尺寸;安置好鋼筋籠,將其準確的定位,然后開始澆筑樁身的混凝土。
3.2 實施人工挖孔樁技術的施工
要先將施工地面進行徹底的平整,把表面的各種雜物除掉,這樣也能起到松土的作用。這時才能安裝控制線網,合理確定樁孔位置,一般應用十字交叉法。一般條件下,樁孔呢深度均為1米上下的土方,井圈第一節(jié)還要澆筑混凝土以使其更加堅固,井圈通常是高出地表20厘米的,并使其厚度增加10厘米。然后在井圈的上部確定樁位縱橫中心線的位置,并用這種方法來確定井孔的控制標高,這種方式還能較好的控制下一步的施工。另外,要建設鋼筋混凝土井圈,這樣能更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澆筑強度和護壁配筋的要求。兩節(jié)護壁之間的銜接程度必須超過5公分,在護壁工程完全結束之后的一天之內把它拆掉。如果發(fā)生了護壁蜂窩漏水情況必須立即進行處理。
該工程的混凝土強度是C20,厚度是15公分。人工挖孔樁施工的第二階段,還要在井口找出中心點,并將較短的木樁定位在井孔底部,使中心和底部重合,然后進行下階段的護壁施工。
3.3 對地下水及流沙進行處理
3.3.1 沉管法:預制好混凝土沉管后把它放在圓礫層的上部,然后進行排水以露出孔底。
3.3.2 模板護壁法:對于那些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速度比較慢的地段,為了使其成孔的時間不至于太長,從而導致孔壁的土體塌落,可采用長度較短的模板(通常0.3~0.6厘米之間),會使得處理的效果更佳。
3.3.3 鋼套筒護壁法:工程的厚砂層地段所儲存的水量相對較多,所以用鋼套管作為護壁,同時還要抽水以順利下壓鋼套筒,也能保證其通過流砂層后,樁孔成型質量更高。
3.4 進行混凝土灌注
開展混凝土澆筑工作時,要先把混凝土集中攪拌,并使塌落度在4米至8米的區(qū)間。混凝土在下料期間,一般使用串桶下料方式,使混凝土以自由下落方式到達距地面2米的位置。混凝土澆筑期間要保持其密實性,且澆筑必須一次性完成。可是有時的施工間斷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就要插進規(guī)定長度的鋼筋,這種方法能夠使新舊混凝土充分混合。混凝土的澆筑期間,為防止地下水滲進混凝土中,要將積水控制在50毫米之內,若不符合規(guī)定則要將其清除。若已經滲入了較多的地下水,則應根據水下混凝土施工標準進行施工,還要適當的變更混凝土的規(guī)格。
3.5 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5.1 孔口圍護措施。施工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孔口周圍的問題,并設置好混凝土護圈,其上還應安裝圍欄,一般高度要超過地表高度120公分。一般使用鋼筋做圍欄質量最好,并且要使圍欄連接部位焊接得足夠牢固,施工期間獲得的土方應位于孔口1米的區(qū)域內。
3.5.2 防護壁坍塌措施。每節(jié)樁孔的挖掘工作做好后,便可開展混凝土護壁澆筑過程,還要在一整天后把護壁拆掉。有時可在護壁中加入一定量的鋼筋。上下護壁之間所存在的鋼筋能使彼此互相拉結,還要保證兩個護壁之間的銜接程度至少為50毫米。還要在樁底開展擴底工作,高度應要大于2米,在開展擴底工作時,要分段開展護壁工作,防止出現坍塌的意外。
3.5.3 孔中防毒措施。有些地下土層情況比較特殊,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所以開始進行下孔工作時,一定要開展抽樣砌體檢測工作。若有害氣體的量大于相關的標準,就需要將這些氣體立馬清除。如果孔深度超過10米,就需要在地表安裝能送風進孔中的機器,且風量不小于25L/s,進行孔中鑿巖作業(yè)時,還要使其適當加大。
3.6 對成樁的質量進行檢測
在施工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記錄,并寫好每根樁的經驗記錄和質量記錄,并在保證樁身完好的基礎上科學的存放。這樣施工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才能有科學的依據,符合施工要求,除此之外,在進行檢查工作時,保證工程質量達到優(yōu)秀的標準。
4 結束語
現今的人工挖孔技術有方便、可行、環(huán)保的優(yōu)勢,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際施工過程中,負責人還必須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并使用先進的施工技術,還要保證施工的安全性,這樣才能提高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志濤,胡志剛,湯淑敏.人工挖孔樁發(fā)生塌方的處理實例[J].低溫建筑技術,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