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燕
摘 要:目前學界對美國海報的研究多限于對其商品、文化或公益性海報的研究,而對旅游海報的研究卻很少。文章從設計史的角度追溯了美國旅游海報的發展,概括了美國旅游海報的特征及藝術風格。文章通過對美國旅游海報的研究,探討社會各方面因素與海報設計之間的互動影響,并闡述美國旅游海報設計對當代設計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20世紀;美國;旅游海報;社會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8-0036-03
The Development and Features of the American Travel Pos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CHEN Ling-yan
(School of Art Design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nication, Beijing 102600)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American posters more limited to the commodity posters, culture posters or commonweal posters.However,they research little on the travel posters.This article trac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rtistic styles of the U.S. travel po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design.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U.S. travel posters, we can search out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 factors and the poster design. Finally explains the role of the U.S. travel poster design in the modern design.
Key words :20th century; united states; travel posters; social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2013年,據美國《赫芬頓郵報》介紹,波士頓圖書館的印刷部門整理了幾百張上世紀的旅行宣傳海報,并制成網絡相冊。該相冊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也成為本文研究上個世紀美國旅游宣傳海報的重要依據。可以說,20世紀美國旅游海報是美國海報設計商業化、物質化特色的突出代表。美國的旅游海報因受兩次世界大戰影響較小,在數量上和風格種類上都遠遠超過當時其他許多國家。研究美國20世紀的旅游海報對研究美國海報和其他國家旅游海報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目前我國學者對美國海報的研究多限于商品、文化或公益性海報的研究,對旅游海報的研究甚少,或研究太過籠統。本文將從設計史的角度追溯美國旅游海報的發展、特征及藝術風格等問題,并通過美國旅游海報探討設計與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并闡釋美國旅游海報對我國當代海報設計的借鑒意義。
二、美國20世紀旅游海報的發展
20世紀美國旅游海報設計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簡單模仿到獨具特色的發展過程。因此,對各個階段中美國旅游海報與外部因素的關系進行分析,能使我們對其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20世紀初——20年代:模仿歐洲階段
19世紀末的美國進入了 “電氣時代”,電力被廣泛應用,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美國的交通事業得到迅猛的發展,火車、汽車、輪船數量猛增,這在擴展人們活動的空間范圍和時間范圍的同時,也使遠距離旅游成為可能。于是,一些旅游公司和商人把旅游海報作為旅游宣傳的主要手段。但此時,美國旅游海報的設計仍然模仿19世紀末歐洲的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的風格,鮮有個人特色。這些海報有的在形式上模仿工藝美術運動風格,以繪畫型為主,繪畫風格呆板,文案與具象圖形多機械配置;還有一些海報的設計則模仿新藝術運動風格,采用大量曲線和有機形態,插圖、文字毫不混淆。(圖1)①
這一時期,美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大型文藝演出和大批現代藝術流派都紛紛出現,這些文化活動對當時旅游海報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當時旅游海報大膽、強烈的顏色對比運用就受野獸派的影響;許多旅游海報中大型飛機、游輪或者風景山丘等都采用立體派的手法來表現畫面的空間感、秩序感和透視感。直到20年代末,美國旅游海報才逐漸擺脫對歐洲藝術風格的模仿,關注本國人民的喜好,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20世紀30年代——二戰時期:初步形成本土風格階段
30年代可以說是美國平面設計真正的開端。得益于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政府于1935年成立了工作發展局(WPA)。正是通過WPA的扶持和宣傳,旅游海報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它以鮮艷的色彩裝飾了受大蕭條影響變得沉悶的街頭,為美國人渡過難關帶來了希望。②81這也是美國旅游海報在一戰后首次以政府的方式與社會大眾廣泛的親密接觸。到美國加入二戰后,國內的旅游海報數量有所縮減,且多為宣傳國內旅游的海報。
此時崛起的法西斯政權迫使大批優秀的歐洲平面設計人才來到美國,為美國旅游海報設計注入了新鮮血液,設計觀上也經受了一場新的洗禮。到30年代,受美國開展的裝飾藝術運動的影響,旅游海報在創作風格上更注意線條的運用和色彩的裝飾性,構圖明快、色彩鮮艷、有強烈的時代感,逐步擺脫了純繪畫的創作手法②32。(圖2)尤其是20世紀初出現的立體主義畫派對此時期的旅游海報產生了顯著地影響,海報中出現了大量的立體主義風格的飛機、汽車和輪船③。(圖3)總之,這一時期的美國旅游海報設計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現代主義設計為基礎,又兼有自己特色的風格,整體開始進入成熟階段。endprint
(三)二戰后——20世紀60年代:成熟階段
二戰結束以后,經濟發展勢頭最好的美國商業海報迎來了一枝獨秀的繁榮局面,旅游海報作為促進消費的一種手段開始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海報中的商業氣息和物質主義價值觀開始占上風,具有現代感和速度感的大型交通工具及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都成為旅游海報的主題(圖4),早期裝飾主義之風得到了復古。這些都使得旅游海報成為研究當時消費社會文化心理的重要資料。
這一時期,美國專業的廣告招貼隊伍正在形成,其旅游海報的設計也將早期歐洲各種風格融會貫通。例如,設計師們在歐洲新藝術運動的繪畫式招貼中吸取營養的同時,還將俄國構成主義運用到海報設計中,使旅游海報在設計中出現了抽象構成與具象插畫巧妙融合的傾向。除此之外,旅游海報的表現手法也更加多樣化和個人化,除慣用的繪畫表現外,還出現了平面剪貼的新手法。到50年代后期,由于攝影制版技術的迅速發展,生動形象的商業攝影照片逐漸成為旅游海報的一種主要表現手法。與以往不同,此時的海報圖文編排也提高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設計師們在圖文的排版方式上大膽創新,把最初說明性的文字逐漸轉變為海報裝飾的一部分,文字作為海報繪圖的附屬物向獨立的表現載體轉變。直到今日,文字在海報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并出現了獨立的文字海報設計。
(四)20世紀70年代——20世紀末:穩固、充實階段
經過20世紀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美國旅游海報風格日益成熟、穩定。二戰后60年代的社會被稱為“后現代社會”,它是一個后工業化、多民族混合的、消費主義的時代。一些激進的設計師對既有的、權威的國際主義發起挑戰,他們強調設計的個性化、人情化及不可重復性,打破國際主義觀念的慣常審美方式,如波普風格的旅游招貼設計④。(圖5)因此,此時的海報設計將創造性和有吸引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且這種對創造性的要求至今仍發揮著重要影響。到70年代之后,旅游海報設計逐漸由以設計者為中心的“自我型”轉向以消費者、客戶為中心的“市場型”,旅游海報的設計對市場和地區文化的挖掘更為深入,設計的分工和管理也更為科學。隨著80年代全球化趨勢的加強,旅游海報設計在表現內容上更突出強烈的現代感和多元化。攝影已成為旅游海報的主要插圖手段,電腦的誕生更是一場巨大的革命,它幾乎在所有流程中擔任主要角色。發展到現代,旅游更多是通過廣告、電視的媒介進行宣傳,而旅游海報則成為一些收藏者的囊中物和海報研究者的素材。
三、美國20世紀旅游海報的特點
通過對美國20世紀各個階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旅游海報的設計總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政治息息相關。但無論它在各階段有怎樣的不同,20世紀美國旅游海報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在經歷了漫長的成長過程之后,借鑒并發展了世界各國設計的語言,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經過總結,美國旅游海報的風格特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多元化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文化、人種的大熔爐。因而,它的文化、藝術與設計與生俱來就具備了開放性,并成為世界上最能包容新思想和新形象的國家之一。也正如此,歐洲國家早先發生的各種藝術設計運動都傳到了美國,使美國的旅游海報既有多個藝術風格,如立體主義、裝飾藝術和現代主義的設計,又有各國設計的主要特點,如德國的理性、法國的奢侈。這種對多種風格的融合,使美國的旅游海報設計比其他國家更加自由化和多元化。
此外,美國旅游海報設計的題材和形象來源也極為豐富。在20世紀初,眾多淪為美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都成為美國海報設計多元形象與風格的重要背景與來源,這也使美國旅游海報比同時期別國的旅游海報擁有更豐富的異域風情和文化背景。
(二)商業性
美國同其他國家在海報設計上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它的商業性。“從一開始,美國的設計運動就沾滿了實用主義的商業氣息”。市場的惡性競爭使得旅游商家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因而,旅游海報的設計在遵循 “形式追隨市場”⑤的原則下,呈現出濃厚的設計商業化發展趨勢和經濟利益至上的風格。在海報創作題材上,商家毫不避諱宣傳的目的,既將異域風土人情、景致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把國內都市的燈紅酒綠、繁華奢侈表現得一覽無余;(圖6)⑥在表現手法上,也常常采用能代表商業化、時代感的藝術風格。例如,在海報設計風格中,采用主張機械美、強調速度感和工業化的裝飾主義風格就極受上層階級的歡迎。
(三)物質化
伴隨著社會政治、民主的放松和人民生活的日漸富足,美國人逐漸形成了注重物質享受,并將其作為人生目的個人主義世界觀。在這種世界觀的引導下,人們及時享樂,積極消費,追求各種由物質享受帶來的滿足感,這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設計師們也以旅游中人們精彩、豐富的旅途生活場景為題材,以海報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海報中旅客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質享受來刺激、引誘潛在顧客的旅游欲和消費欲。這種物質化消費與海報設計之間相互影響,彼此促進。
此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一些豪華、舒適的火車、飛機和大型游輪等交通工具不僅是人們旅游的載體,更是作為旅游海報的設計對象受到了顧客和商家的青睞,它們所表現出的現代感和速度感有時還成為人們富有的象征。隨著現代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視頻廣告、攝影將旅游中的享樂生活場景更加立體真實化,全方位的滿足大眾的旅游欲望。
四、結語
總之,美國旅游海報雖然不如西歐旅游海報那樣理性和重理論,但是它所表現出的多元化和務實化的鮮明特色使美國的海報設計當值無愧位于世界海報設計的前列。相比于中國的旅游海報設計,我們不僅要加大對國民的宣傳,普及藝術觀念,更要深思本國設計,停止一味模仿的腳步,在輸入世界多元風格之中提取精華,不忘傳統,充分創造出具有中國風的設計來。將我國的優秀文化、藝術當成一種獨特的美學加以保護、經營和發揚,向全世界人民呈現它的獨特和優美,引領人們去欣賞、品味它。
注釋:
①Allison Silver.20TH CENTURY TRAVEL: 100 Years Of Globe-Trotting Ads,2010:52.
②顧錚.印刷時代風潮——海報中的二十世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③圖片來源:http://www.elite-view.com/Vintage_Art_California_Vintage_Travel .
④李硯祖、蘆影.平面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97.
⑤美國芝加哥建筑派的領軍人物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在1907年總結設計原則時說:設計應該遵循“形式追隨功能” (form follwows function)的宗旨,美國人雖然提出這條原則,但是在美國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上,設計所遵循的其實是“形式追隨市場”,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設計能否給社會帶來益處,或者對于整個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設計唯一的要點是能夠促進銷售。
⑥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boston_public_library/sets/.
參考文獻:
[1] 顧錚, 印刷時代風潮——海報中的二十世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 泛克、捷人,平面廣告150年[M]. 上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
[4] 李硯祖、蘆影,平面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