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豐偉麗
摘 要:文章對民間傳統軟雕塑的起源和發展做了簡單的闡述,并把它分為三類,分別是布藝、面塑、民間玩具,最后分析了民間傳統軟雕塑應用的可能性及應用領域、應用情況。民間傳統軟雕塑是中國的偉大財富,如果加大科技的投入及人文價值的提升必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軟雕塑 布藝 面塑 民間玩具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oft sculptur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fabric, figurines and folk toys.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ies of application and sphere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oft sculpture. Traditional folk soft sculpture is a great treasure of China. If we put more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value, this treasure will certainly get better development.
Keywords :Traditional Soft Sculpture, Fabric, Figurines, Folk Toy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軟雕塑自出生以來就被歸為纖維藝術,可以說是纖維藝術的一個分支,相比硬邦邦的雕塑而言,軟雕塑的優點脫穎而出,他以自己嫵媚的身姿向大眾傳達了人情之味。軟雕塑“軟”的特質也為人們的創作方法提供了無限可能。可以說織布機的出現,促進了布的大批量生產,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漸漸的也就產生了布藝,不知不覺中軟雕塑形成了……
一、民間傳統軟雕塑的生存
民間傳統軟雕塑是一種融入非官方文化,以軟質材料為主(布、麻、棉、紗、繩)為了某種目的而創作的藝術性、裝飾性、娛樂性很強的非二維的纖維藝術品。軟雕塑形式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狀況有一定的關系,經濟基礎薄弱的社會病態下閑置勞動力較多,尤其是廣大婦女們,這樣的社會經濟條件無形中為傳統軟雕塑的產生提供了力量,她們會用最質樸、經濟、醇厚的材料來表現生活中的樂趣。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布老虎、虎頭鞋、布玩具、香包、風箏、面塑等,這些即富有吉祥寓意又經濟實用的軟雕塑藝術品大多出自婦女們之手。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的出現,中國自給自足的社會狀況逐漸被改變,這種傳統的手工藝技術也逐漸淡化。現代人們似乎察覺到了民間文化的流失,保護民間藝術的呼吁聲漸漸響亮起來了,傳承和保護民間藝術已經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了。
二、民間傳統軟雕塑的分類
民間傳統軟雕塑取材質樸,色彩亮麗,寓意吉祥,是我們不可估量的民間財富。按照不同的材料和用途我們大致把他分為三類。
(一)布藝
布藝是我國分布地區最廣、種類最多、藝術性最強的一朵奇葩。幾乎各個地區都有布藝,如山西民間藝術的代表——陽泉布老虎(圖1),自古以來“虎”就有驅邪避難之說,圖中布虎以紅黃為主色,裂開的嘴巴加上四條短短的虎腿,還有一雙虎虎生威的大眼睛無形中傳達出了人們的信仰崇拜;陜西千陽民間布藝簡潔大方,文化氣息濃厚,寓意深刻;北京絹人布藝軟雕塑工藝技術高超、創造力極強,絹人的制作,運用了雕塑、繪畫、縫紉、染織、花絲、裱糊等多種技能,制作精美,神態各異,色彩絢麗,風格高雅;素有“穿百家衣,吃百家飯”之說的傳統布貼藝術等等;這些無一不是我國傳統布藝繁榮發展的真實寫照。但是從材料上看,又會發現各個地區甚至同一地區不同的材料質地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如光滑的布料就會給人一種高貴華麗之感,粗糙的布料給人一種手感豐滿、身骨挺直之感,較軟的布料給人一種親近祥和之感,較細的布料會給人一種溫柔細膩之感。
(二)面塑
面塑,從字面意義來說是用面做的雕塑,這與我們所講的軟雕塑不謀而合。舊社會的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下層人們的一種謀生手段,把面調和成不同的顏色,用簡單的工具和嫻熟的技法做成栩栩如生的面人,挑擔提籃,走街穿巷,深受人們的喜愛。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面逐漸被現代人所熟知的橡皮泥所代替。面塑的制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先把面調和成各種顏色之后在進行創作,這種制作方法產生的面塑多用于收藏、送人或觀賞;而另一種多是先把面塑做好在進行些許的點綴上色,這種面塑多用于食用。(圖2)
(三)民間玩具
民間玩具是指從古代沿襲下來的一種寓教于玩并手工制作的玩具,其材料大多采用天然的布,面,皮毛、繩、線、植物纖維等等。傳統玩具為人類帶來了很多樂趣,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時,人們既得到了歡樂,又鍛煉了身體,有時候還會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可謂一舉多得。民間玩具種類繁多,如縫制玩具,主要是用破布或碎布頭做成的一些布貼,還有用各種小布片做成的玩具紗包(河南一帶的稱呼),里面放的是米粒或谷粒,孩子們三五成團的就可以玩了;另外要說的就是糊裱玩具,如春秋季節的玩具風箏,這些風箏大多是人們自己動手進行制作,上至六旬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孩子都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做各種各樣形式的風箏,偶爾還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很是可愛;另外河南一帶的編織玩具,主要是用植物纖維來編織成各種各樣的動物造型,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最有意思的是糖塑玩具,糖塑玩具經常出現于廟會或集市,藝人們用嫻熟的技法造就了各種栩栩如生的作品。(圖3)endprint
三、民間傳統軟雕塑發展的可能性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為了要更好的融入現代藝術社會大家庭,民間傳統軟雕塑也要做些許的改變,否則在好的藝術文化也要石沉大海。而恰恰民間傳統軟雕塑具備了那種適合現代藝術社會發展的特性,這為他自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一)美觀性
設計這種創造性的行為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而民間軟雕塑大多采用布、繩、紙、面、植物纖維這些經濟實用易回收的素材,這些素材本身就有肌理效果,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裝飾。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現代軟雕塑形式也層出不窮,裝飾性,美觀性在現代軟雕塑設計中依然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時色彩就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民間傳統軟雕塑用色大膽,虎枕、五毒鞋、裹肚這些生育用品大多采用紅黃為主,局部是綠、藍、黑,色彩亮麗又大方,顯得更加喜慶。
(二)文化性
商品經濟時代設計趨于多元化,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趨于統一,設計是經過由簡到繁在到簡無數次變化的一個過程。在社會經濟落后的年代里,人們沒有先進的技術沒有好的設計指導也沒有先進的化學素材,他們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根據需要去創作生活中的必需,那時一切偉大的作品都是特別簡單實用,沒有過多的附加值。如我們經常見到的布老虎,通過幾塊布料就能把虎的威猛形象表達出來,既抽象又具體。其實設計的過程就是將人們的行為習慣進行簡化的過程。民間軟雕塑設計也可以給我們很多設計靈感,簡單、大方、不失大雅、質樸、環保,這不正是我們現代設計所要追求的么?
民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文化性,寓意性,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會有它最終的意義,沒有意義的作品就像沒有了靈魂。如一直流傳至今的布藝軟雕塑“虎頭鞋”,是婦女們為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們縫制而成的,就有一種祝福寓意,希望男孩子們虎虎生威。陜西面塑——花饃,是當地春節、婚嫁少不了的面食工藝品,裝飾主要以象征萬物生靈的花鳥魚蟲、蔬菜、水果為主,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及對老一輩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過年的時候也會做棗花饅頭,象征著幸福長壽。現代設計也是一樣,任何一件沒有文化底蘊的設計作品在現代設計界是站不住腳的。學術屆提倡發揚傳統文化,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是有深刻道理的。
四、民間傳統軟雕塑在現代設計文化系統中的應用及發展
民間傳統軟雕塑匯聚了廣大勞動婦女們的智慧和汗水,不管是從材料、色彩還是從文化、藝術方面來看,它都是一門財富,值得后代人慢慢挖掘。如今,隨著“從洛桑到北京纖維藝術雙年展”在北京落戶以后,軟雕塑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換言之,民間傳統藝術也得到了重視,為了創作有中國特色的軟雕塑作品,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更好的迎合現代設計的發展,部分民間傳統軟雕塑已經被應用到包裝設計、商業空間裝飾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
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現代包裝設計逐漸趨于國際化,沒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個性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布藝是一種能引起共鳴的藝術形式,傳統上就有人用布做包裝,如糧米的包裝,在還沒有出現聚乙烯袋子之前,人們習慣采用布袋子;還有一些老年人經常會用手帕來包裹錢,俗稱布袋,另外一些年輕人用布做成抽拉袋系在自己的身上,方便拿取。布上面還會有簡單的裝飾,既美觀又方便。布本身就是一種融肌理美和秩序美為一體的傳統素材,應用靈活方便,范圍廣泛,在現代包裝設計多元化的情況下,布藝也開始了轉型計劃,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圖4)
民間傳統軟雕塑不僅在包裝上有了應用,在現代商業空間裝飾設計中也初露頭角,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冷冰冰的磚瓦、鋼鐵,水泥, 這時軟雕塑的出現必定會給這個冰冷的環境添加一份人情味,軟雕塑“軟”的特質給人一種新的視覺享受。商業空間多是人們聚集的公共場所,在這樣一個集購物、娛樂、休息、文化為一體的公共空間里,提高舒適性和文化品味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也為傳統軟雕塑的創新應用找到了一個新的領域。2013年春節,廊坊萬達商場就嘗試過把軟雕塑形象融入商業空間,塑造商場形象,并有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圖5)
民間傳統軟雕塑在現代玩具設計中的融入必定會為中國的玩具市場開辟一片新天地。玩具是兒童的主要休閑娛樂方式,這也為民間藝術的傳承找到了合適的機會。現代玩具大部分已被西化,如鋼鐵俠、蜘蛛俠、機器貓、小汽車等,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玩具的少之又少,除非在一些廟會上我們才能看到傳統玩具的面目。相比其他的傳統藝術品而言,軟雕塑有很強的滲透性,能很好的與產品相結合。湖北美院的陳立君老師采用京劇臉譜和漫畫人物變形的手法創造出了軟雕塑玩具并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圖6)
五、發展趨勢
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是通過手工制作,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材料和過程的變化,技術和藝術的融合是促進人類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樣以來材料和工藝的改變又使軟雕塑有了新的表現形式,突破了傳統上以手工為主的創作方法。“光”時代的到來也給軟雕塑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希望,軟雕塑是一種立體性、藝術性、展示性很強的工藝品,“光”元素能與“軟”工藝品相結合勢必帶來新的視覺享受。中國人向來喜歡含蓄的表達自己心意,所以在未來發展的路途上,除了與科技的結合以外,還不忘立足于本民族的根基,融入人文價值才算的上是完美的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