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洪
摘 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藝術學成為獨立學科門類,標志著藝術學科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的升級,預示著作為藝術學門類下設的重要學科之一設計學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設計學科專業和設計人才應該向何處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如何適應社會需求是當今時代高校辦學的重要任務,教學方式的改良是社會就業問題向高校教育提出的冷峻思考。職業教育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配備的教學設施如何與時俱進,教學活動如何開展有待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社會需求 職業教育 設計人才 培養模式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has approved of the establishing of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Arts Discipline, marking the status upgrading of the Ar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herald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sign discipline as a major artistic category. How to develop Design disciplines and design talents, and how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will meet the social needs are prominent tasks for universities today. The improving of teaching methods is a tough issue to college education raised by cutthroat social employment. How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be renewed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 and how teaching activities be unfolded need to be further probed into.
Keywords :Social Deman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sign Talent, Training Mod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長時間以來,設計學科一直隸屬于文學一級學科下設的一個子學科,經過多年的努力,藝術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終于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設計學理所當然地成為獨立門類。近十年間年,高校辦學大量學生擴招使諸多院校的設計學科和專業數量迅速增長,又原來的400多所院校增長至現今的1300所,原因在于十年前的高等藝術教育所培養的設計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于快節奏的經濟增長需求和社會軟實力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便用擴招來解決社會所需,填補市場空缺。但是,幾年下來,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供求關系又發生了改變,就業問題與學校學術培養問題發生了畸形而盲目的增長狀態。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問題,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問題,師資能力培養的問題在職業教育院校表現的很是明顯。
一、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紐帶關系
職業教育的培養就是把人才的培養與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為社會直接服務的本領,溫家寶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就是要面向社會,面向就業。那么,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設計學科的課程設置與普通獨立藝術院校和綜合性高校的設計學科的課程設計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之處。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在遵循大學生認知規律、適應教學需要的基礎上要用科學的方法和知識體系授教于學生,重點培養學生充分領悟學以致用的實際能力。當今時代,社會需求與高校辦學已經呈現出不協調的態勢,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在追尋學術型,研究型大學的同時更應該基于社會需求進而進行課程設置的調整,而體現專業的創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所以首要問題應該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讓學校教育適應社會需求就當前形勢下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專業課程訂單式培養,這里所提及的訂單式培養不單指就業方向的訂單式培養,而是學校課程的訂單式培養即學生所學課程隨著時間的改變學校培養計劃、教學方式、教師教學手段均應隨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以更適應社會需求的狀態走入社會工作。例如,城鄉規劃,城市藝術設計,動畫、數字媒體藝術、玩具設計等專業在國內高校中雖然成立時間較短,很多課程設計不完善也當屬正常現象。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很多高校教師和學生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學習,職業教育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讓學生更多地掌握實際應用能力,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所以教學過程中社會上的實際應用理論結合理論教學走進課堂,設計本應應用于市場實際需求,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深刻領悟課程的實際意義。以導視設計為例,自2000年在國內興起,借助2008年奧運會和城鄉建設規劃,導視設計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并且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專業的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學習導視設計課程,針對導視設計的各種理論問題都需要學生設身處地地進行反復的實驗才能發現何種設計適合何種地段的應用,何種色彩適合何地的導視應用。所以,導視設計專業的授課就需要教師言傳身教地帶領學生走街串巷,量尺寸,定方案等等,在這個環節過程中,課程質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也實實在在地學到了實際設計方法,他們在以后的工作銜接環節就會很快地適應社會工作需求,也為校方解決學生就業解決實際問題。
二、加大力度培養職教師資,提高職教師資的授課質量
教育解決的是素質問題,職業教育解決的是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職業教育的房展方向走向何方,一線教師應該是其先鋒,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與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是職業院校的辦學之本。加強師資培養給予教師全方位的培養就是給予學校注入鮮活的生命力的過程。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教師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應用能力的掌握,也側面影響著學生對人生觀的判斷。但是,職業教育本科院校的教師工作制度介于普通大學和中職學校之間,一線教師工作事物繁雜,科研項目、授課課時,課程考核、年底評聘等等雖然不及普通高校的級別那么高,但是平日日常工作占據了大部分時間,面對設計學科這個日新月異變化著的教學,倘若長時間不進修、不培訓、不接受新的學習內容的話,那么教師的教學大都會基于經驗,所以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內容就會有表面化,經驗化的現象出現,試想這樣的狀態長時間下去,勢必造成知識與時代脫軌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在科研項目中申請的課題為社區方向的導視設計研究,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申請的研究課題,隨著時間的推進,教師授課的動態過程中讓學生切實地觸摸到課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這樣學生會接受的更多更快。另外,學生在觸摸這樣的真題時還會探究式地探索諸多問題,例如弱勢群體的色彩需求;老年人的視力對社區導視設計與公共導視的區別;兒童在特定的社區內所需要的色彩去向等等問題,教師在學生們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關于導視設計方面的創意新思維,教師也啟發學生如何把創意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舉兩得。就職業教育的設計專業教育而言,為社會服務,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設計創新才能為社會所用。假如教師沒有新的理論和實踐支撐課程授課,勢必所傳授知識是蒼白的理論,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切實際,也就脫離了職業院校設計人才培育的實質性意義。因此,加強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力度,形成長效循環機制,讓教師的身心愉悅地融入工作,對學校、對社會需求都是有意義的事情。endprint
三、社會需要因材施教式的訂單式人才培育模式
因材施教訂單式人才培養是基于國家政策扶植和高校重視的專業,要提倡充分調研、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教育的辦學模式在近年來與社會需求人才之間的發展有很多處于畸形發展狀態,高分低能的人才在社會就業問題上一直吃著閉門羹,而有些學生雖然不是高分高才生但卻有著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顯而易見,適應社會的人才是真正的社會需求,高分低能是學校教育的失敗。近年來,各個地區和各種高校在設計人才培養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舉措,以適應就業難的問題。2006年4月23日,溫家寶在重慶考察時走進了永川市第二財經學校,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學校開設了90多個專業,通過“訂單培養”與13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五年來,永川市職業院校畢業就業率穩定在96%左右。這說明有些專業墨守陳規,不突破不創新,學生高分進校,大學畢業后卻走向了失業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職業教育應該在學科辦學的理念上堅決秉承動手動腦的學校方針,授課質量上堅決重視學生的實操性訓練,專業知識扎實,思維能力活躍,培養的設計人才自然是復合型人才。所以,培養學生首先要重視高校課程設置,深入調研社會所需,師資培養和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實踐性學習能力,做到關注企業就是關注市場,關注市場才能使高校辦學有的放矢,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學校、社會效益的三贏,充分證明產學研的高校發展之路。
四、設計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基地建設之間的教學轉化
國務院“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100億,重點用于支持職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充實教學設備,同時要求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對職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足以證明國家對職業教育實踐基地的重視。設計人才注重創意的創新性研究,職業院校的設計人才把創意實施到實際應用層面是教學成果轉化的最基本要求。實踐基地的建設旨在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的教學上,開展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好地解決創意的實踐性問題。實踐基地最大的好處是讓學生參與其中,用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嘗試著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實踐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職業院校設計人才的培養不同于其他專業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方式,職業院校的設計人才需要有較強的創意思維和較好的動手能力相結合,并且把創意有效地實踐出來,在市場上得以應用而不是欣賞或者鑒賞。教師的理論授課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該課程的理論知識,設計人才本科階段需要更多的是解決科學實踐問題,所以實踐環節是本科設計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實踐基地建設對設計人才的培養是形勢所需,在職業院校甚至研究型大學,加強基地建設有利于很好地受教于學生。設計人才培養方式與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分不開的;設計人才需要實踐基地轉化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學習,實踐基地為學生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五、實踐基地建設與科研工作以及企業招聘相結合
教學與科研密不可分,很多教師尤其是一線的青年教師即是教學一線的擔當者,又是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教師將科研項目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親身經歷創意與制作的過程,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教師的科研項目提供有力參考。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性較強,教學手段、教學環境都應該與時俱進,跟進時代需求,最大限度地與市場企業對接。教學改革的就是為了讓教學更加貼近市場需求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改良,以科研項目為例,教學中發現的諸多問題是教學改革的首要前提,學生提出對該課程的疑惑與問題,老師針對問題給予學生解答也是學生對該課程的肯定與認可;學生平日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也是需要教師授課進行改良的必要條件。針對問題的出現教師要有所反思,改進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進而形成科學研究。在當今時代,職業教育辦學必須走產學研的線性發展思路。教師在學校積極做好科研,為學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學生培養訂單式與企業做好對接,為學生實習、實踐、就業打下夯實的基礎,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相結合的良性循環式辦學思路,才會使學校的辦學有所成效。
六、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設施兩手抓
實踐基地建設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只動手不動腦,對于教師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一般情況下踐教學基地建設需要兩個方面,一個是軟件設施另一個是硬件設施。軟件設施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實踐基地教學要制定較完備的教學體系和授課計劃。完備的教學體系表現在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環節相結合,讓學生接觸課題的實質性制作。這就需要教師要在實踐教學環節言傳身教,學生和老師同時進入工作狀態而不是完全的理論學習狀態。完備的教學體系保證授課的質量,授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應學生的接受程度。其次,要有一套系統而完善的教材適合于學生實踐。在傳統的教學中,理論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完整地把理論傳授給學生,實踐環節多數在教室簡單進行操作代替實際操作,學生接受起來還是稍有模糊。所以,教師應該為此編制一套屬于實踐環節應用的教材供學生和教師使用。最后,學生實踐基地要有嚴格的考核環節和標準,在考核中要體現出實踐環節的意義。硬件設施建設需要教學場所、教學設備、教學輔助材料等。對機器購置等相關問題要充分考慮時代和學生需求,體現辦學理念的前瞻性。實踐教學考核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達到實踐能力的標準,所以考核方式要靈活多樣。
結語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設計人才的培養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應用型的設計人才,為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高等職業院校始至終擔負著培養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己任,同時也在不停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職業教育體制下的設計人才培養是社會所需,如果政府能加大力度重視和指導職業院校的培養工作,那么,職業院校的師資培養、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基地建設等問題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優秀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尹少淳.美術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
2(美) HYPERLINK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_pub.php?key=&key2=阿特巴赫&category=01" \o "阿特巴赫" 高等教育變革的國際趨勢[M]. HYPERLINK "http://search.dangdang.com/ search_pub.php?key=&key2=蔣凱&category=01" \o "蔣凱" 譯.北京: HYPERLINK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_pub.php?key=&key3=北京大學出版社&category=01"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11.
3 錢初熹著.當代發達國家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溫家寶談教育》編輯組.溫家寶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