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書銳
摘 要:文化系統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戰線,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部門,我們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發揮文化和文藝的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要加強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責任感,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無論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守好陣地,堅持正確的導向,盡好我們的職責。而紀念館作為特殊的教育載體,在文化發展繁榮階段更應發揮自身的作用。
關鍵詞:紀念館;服務;教育
紀念館是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而建立的陳設實物、圖片等的房屋。紀念館內的革命文物凝結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和光榮的傳統,作為紀念館有著為社會共同理想的形成、共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的社會功能作用。如何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發揮自身作用,筆者認為革命紀念館必須要創新管理機制,以期達到提升為社會服務的能力、突出特色發展紅色旅游。
一、履行紀念館文化的社會職能,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文化品牌
為了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紀念館、了解紀念館,我們在提升教育功能的基礎上,更多地在提高服務品質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服務措施。為此我們設置了人文服務區、休息區。配置了輪椅、拐杖、雨傘、簡單的醫療救護設施及備品,殘疾人專用通道、衛生間等,極大方便參觀者。二是實行微笑服務。只要觀眾入館參觀都要給予最大的方便,即便是一個觀眾,也要按照規定時間講解,觀眾的參觀時間、閉館時間隨觀眾靈活調整,真正做到觀眾“零投訴”,安全“零事故”單位。三是我們“內練素質、外塑形象”。 “今天的中國是昨天中國的發展,今天的歷史是昨天歷史的延續。作為歷史的見證,革命文物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館以來,由于條件有限,文物不是十分充足,但四平戰役紀念館始終把文物征集工作當成一件常抓不懈的大事。并且我們盡可能的利用現有的文物和圖片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這也是我們發展紀念館文化最根本的社會職責和歷史使命。
二、拓展教育空間,發揮基地作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到的不竭動力。紀念館是通過吸引最廣大的觀眾參觀來實現自己的社會職責和歷史使命的,要保持自己對觀眾的吸引力,在發展紀念館文化的實踐中就必須有新方法新思路,不斷開發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與藝術形式有機結合的博物館文化精品項目,做到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形式。
在搞好館內免費開放接待工作的同時,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拓展教育空間,充分發揮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一是走出去,舉辦流動展覽。我館制作了《四戰四平》流動展板,走進社區、學校、機關、軍營、企業、農村等,受到接展單位的歡迎。尤其是我們關注弱勢群體,利用手語講解員特點,把展覽帶到了四平市的聾啞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激動,體現了我館對弱勢群體、殘障兒童的關注和關心,我們的到來給聾啞學校的師生很大的鼓勵,他們感覺到了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和溫暖,希望我們能把這樣的活動繼續搞下去。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我館在清明節之際,選派講解員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宣講英烈故事、傳承革命精神”教育活動,這一活動已成為我館宣教品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先后在全市各中小學做四平戰役報告和宣講英烈故事活動。我們還在每年“六一”兒童節之際,和不同的小學校在館門前舉行“隊旗在我心中”入隊儀式;定期和區教育局開展“傳星火萬代,爭做好少年”活動,講解員為學生們講訴四平戰役的故事,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三、堅持觀眾第一,做好對觀眾的教育服務
要做好對觀眾的教育服務,首先需要分析來館參觀的觀眾,觀眾同紀念館展品、陳列一樣,是構成紀念館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觀眾是紀念館的服務對象,又是紀念館賴以生存的基礎。紀念館應該像愛護珍貴的文物一樣,愛護和對待觀眾。這一點已經是國際上的一個共識,由此可見分析觀眾的參觀動機和參觀興趣點才能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宣傳教育是紀念館的一項重要工作,精神產品能否發揮社會效應,關鍵在于宣傳教育。特別是在不斷強化紀念館為公眾提供服務的今天,宣教工作更是尤為重要。因此,建立一支素質好、覺悟高、水平過硬的講解隊伍,是得到觀眾認可、紀念館不斷向前發展的基本前提。
要提高講解隊伍素質建設。要求講解員從語言、儀態、表情等方面抓住觀眾心理,不能因為免費參觀降低講解標準,而應提高講解水平,使公眾達到參觀效果。
四、增強紀念館自身的活力和內涵
紀念館事業在近幾年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許多紀念館都更新了場館建設,在新的機遇下,我們需要調整和改變以往體制下形成的保管、講解、陳列相互脫節的情況。
首先,館內部門相互協調,精心策劃陳展樣式、內容。既豐富陳展內容又可吸引觀眾的眼球。特別是免費開放以來,觀眾大量增多,觀眾需求也大量反饋過來,針對觀眾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四平戰役紀念館也及時調整及時補充,購進了大量的關于解放戰爭題材的影片、出版了大量的四平戰役的書籍供觀眾仔細閱讀,利用多種平臺傳遞信息。
紀念館要吸引更多的觀眾,更好的發揮社會教育職能,僅僅依靠基本陳列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遵循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結合、與觀眾參觀需求相結合原則,采取自辦、聯辦、承辦等形式,舉辦更多的臨時展覽。如:《“七彩書畫、快樂群”——四平市第十一屆少兒書法美術作品展》、《庚寅虎畫展》、《“人民公仆,干部楷模”——焦裕祿先進事跡圖片展》、《開天辟地大事變——中國共產黨創建史圖片展》、《海洋生物化石展》、《恐龍模型展》、《少兒書畫展》、等這些主題豐富、形式多樣、富有教育意義的臨時展覽,受得了全市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有力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紀念館發展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時代的特點和廣大群眾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觀,是紀念館在發展博物館文化的實踐中要解決的最根本的問題。觀眾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到紀念館的存在價值及其紀念館發展的成敗。按照中央要求辦展“三貼近”的方針,積極探索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和發展多樣化的規律及方法,最大限度發揮紀念館的時代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