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劉冬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前列腺炎患者90例,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單用西醫藥物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炎, 效果顯著, 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前列腺炎;中西醫結合;臨床效果
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 患者多存在排尿刺激癥和膀胱生殖區疼痛表現, 同時多數患者表現為排尿困難、尿道異常分泌物和前列腺部位疼痛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通過對本院近年來收治的90例前列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該類患者的臨床效果, 為臨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證據?,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前列腺炎患者9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慢性前列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尿道口均存在白色分泌物滴出現象, 排除尿道狹窄、輸尿管結石、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年齡27~59歲, 平均年齡(35.9±7.2)歲, 病程4個月~3年, 平均病程(9.1±3.6)個月, 其中37例患者表現為肛周墜脹, 39例恥骨區、外生殖區、下腹部疼痛;實驗組年齡26~57歲, 平均年齡(36.2±6.9)歲, 病程3個月~4年, 平均病程(9.5±4.3)個月, 其中39例患者表現為肛周墜脹, 41例外生殖區、下腹部、恥骨區疼痛。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用西醫藥物進行治療:給予患者甲磺酸多沙唑嗪, 2 mg/次, 1次/d, 同時給予患者克萊霉素片,0.25 g/次, 2次/d。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給藥基礎上聯用中醫方劑進行治療:按照補腎活血、疏肝理氣法配藥, 主要成分為:10 g柴胡, 15 g枳實, 10 g赤芍藥, 10 g元胡, 10 g川楝子, 20 g白花蛇舌草, 20 g敗醬草, 20 g丹參, 15 g仙靈脾,30 g益母草和20 g菟絲子, 煎服, 1劑/d。
1.3 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指數(NIH-CPSI)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情況進行評估, 并對患者前列腺液(EPS)中卵磷脂小體數和白細胞數進行檢測記錄。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治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NIH-CPSI減少程度≥90%, EPS連續2次鏡檢顯示白細胞(WBC)在10個/HP以下;②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大幅度改善, 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為60%~89%, EPS連續2次鏡檢顯示WBC減少程度≥1/2;③有效:患者經治療其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為30%~59%,WBC減少程度為25%~49%;④無效:患者經治療其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 或有加重趨勢, NIH-CPSI評分減少程度<30%, WBC減少程度<25%??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結果(n, %)
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泌尿外科男性疾病, 對男性健康具有較大威脅。其病因較為復雜, 臨床癥狀多樣, 患者多病程較長, 且臨床治療效果具有不確定性, 給患者帶來較大困擾[2]。
現代醫學認為, 前列腺炎主要由于患者腺體長期充血和炎癥反應刺激, 導致患者前列腺腺泡內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聚集, 導致腺體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引流不暢, 導致腺體充血水腫, 從而出現一系列前列腺炎癥狀[3]。因此, 西醫認為該類患者治療關鍵在于采取藥物減輕炎癥反應, 促進膀胱充盈狀態的改善。但是臨床資料顯示,采用抗生素類藥物對前列腺炎進行治療, 并無法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部分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并無明顯改善。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9例患者治療無效, 同相關研究中的結論基本一致[4]。
臨床資料指出, 前列腺炎的癥狀主要為尿路癥狀、精神抑郁和生殖系統癥狀, 中醫理論認為, 該病主要為“濁”、“淋”、“精病”范疇, 其致病原因主要包括不潔性交、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性交中斷、頻繁手淫、性沖動頻繁等, 導致腎虛精關不固, 造成濕熱蘊結下焦, 對膀胱氣化功能造成影響。部分患者久病不愈, 致抑郁不解, 木郁不達, 樞機不利,或濕熱郁久不化, 引起前列腺腺體脈絡瘀滯, 不通則痛[5]。因此,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 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機制為濕熱瘀滯下焦, 肝郁脈絡不通。本次研究中, 實驗組患者根據補腎活血、疏肝理氣原則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方劑,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明中西醫結合是一種有效的前列腺炎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 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前列腺炎, 效果顯著, 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戈承民.中西醫結合治療ⅢA型前列腺炎3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導報, 2012, 18(5):55-57.
[2]孫彥.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前列腺炎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14, 23(4):708-709.
[3]段為民.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臨床觀察.河北中醫, 2012, 34(6):888-889.
[4]王圖超.中西醫結合治療性病后前列腺炎57例.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 17(13):237-238.
[5]單立峰.中西醫結合治療支原體感染性前列腺炎臨床觀察.海峽藥學, 2013, 25(5):2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13
459000 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
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