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我國民族音樂主要是來源于我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基礎,是世界多元化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有其自身獨特的作用價值和地位。本文分別從我國民族音樂的創作手法、歷史傳承性以及地域特色這三個方面出發來探討民族音樂的獨創性,促使大家加深對我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民族音樂 ?獨創性
我國是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民族音樂是以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為依托產生的,其音樂的體裁、流派以及腔調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體現正是民族音樂的獨創性所在。本文主要從歷史傳承性、創作手法以及地域特色這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民族音樂的獨創性。
一、歷史傳承的獨創性
民間戲曲、民歌、民間器樂、民間舞蹈以及說唱是我國民族音樂的五大類別。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各種類型的民族音樂在一代代傳承過程中不僅繼承了其內在的精華也由于歷史演變緣故產生了自身的獨創性特點。
中國的民族音樂在傳承過程中不僅遵循著自身的內在特性,還由于各個民族之間的交融不斷借鑒其他音樂形式和特點,在這種相互交融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自身的獨創性。我國民族音樂形式中最為典型流傳的、最早的就是民間戲曲,以下就以民間戲曲為典型例子闡述其在歷史流傳中的獨創性。戲曲的產生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時期戲曲在不斷的傳唱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自身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元素。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戲曲的流行形成了歌舞戲,在戲曲中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男扮女裝兩人同臺表演,比較有特色的戲曲有《缽頭》、《大面》等。戲曲演變到了唐代就逐漸加入有參軍戲,在這一時期的戲曲中逐漸出現有故事情節、角色扮演、戲臺的場景布置、服裝等,戲曲發展到這一時期就基本呈現了一定的戲曲雛形。戲曲從西周開始一直到唐朝都是中國戲曲的形成與發展時期,戲曲在不同的朝代根據當時的文化背景以及歷史發展軌跡在不斷的借鑒和吸納,將當時的歷史以戲曲的形式還原在舞臺之上,這也開創了中國戲曲歷史傳承的新局面。戲曲發展到宋代逐漸超越了歌舞形式,在這一時期中的戲曲以“南戲”和“雜技”為主要表現形式具有時代性和獨創性。直到元末明初時期,戲曲曾經出現了一段低迷時期,從此之后戲曲根據時代的演變也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戲曲在歷史發展道路中不斷吸取不同朝代中的精華部分,將戲曲演變為現在我國的“國粹”。
通過中國戲曲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民族音樂在發展道路中不僅遵循了自身的發展規律還在不斷發展中衍生出自身的獨創性,并且在歷史傳承中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藝術形式,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影響。從具有代表性的戲曲發展道路可以總結出我國民族音樂在歷史中的發展趨勢和狀態。中國音樂博大精深,在相互的借鑒和影響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
二、創作手法的獨創性
(一)調式音階。中國民族音樂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音樂在創作過程中都采用典型的五聲、六聲和七聲的調式,在這些調式中又包含有清樂、雅樂和燕樂等,自古代起就以宮商角徵羽為基礎,再此基礎之上不斷的變換著不同的調式音階,根據不同地區的語言特點、聲調、腔調創作不同的音律。以各個地區不同的民歌為例,如湖北的《龍船調》在這首民歌中不僅包含有湖北地區特有的長江為依托,在曲中還含有湖北當地特有的方言。整首曲唱下來盡顯湖北地區的民風民情。
(二)循環原則。我國民族音樂在創作中使用的循環手法與西方樂曲完全不同,民族音樂的循環種類有很多,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使用過程中多采用變奏、啟承、轉合和再現等手法來舒緩、陳述,在樂曲結構上也很講究均衡、對稱和平穩,這些手法充分展現了我國民族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和諧美。我國民族樂曲在古代多采用詞曲,例如《春江花月夜》中采用的是“換頭合尾式”循環,這種手法的采用目的顯而易見不僅具有自身的側重點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我國民族音樂在創作中采用的循環手法種類多種多樣,這些獨特的創作手法都促進了民族音樂獨創性的展現。
(三)表現手法。中國民族音樂在發展中十分注重情景的描寫和感情的流露。例如《春江花月夜》中,通過這首曲的展現可以描繪出一幅寫意的山水畫,在創作中通過音色、分支、音區、織體的變化使得詞中所描繪的情境更加色彩斑斕。中國的器樂在創作中還受到器樂本身特點的束縛,因此多以獨奏的形式出現,在大型的器樂演奏中為了避免限制也多以齊奏的方式。樂器在演奏中要想產生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就得轉換旋律線條的起伏、樂句的抑揚頓挫的來實現,給聽眾一種豐富的想象空間。
三、獨特的地域特色
我國幅員遼闊,具有眾多的少數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特色和民風民情也影響著中國民族音樂的創作。例如在中原地區的民族歌曲就涵蓋有多種不同的特色,在語言差異上由于南北地區的語言差異較為明顯在唱調中也會呈現不同的曲風。在西北地區的民歌中我國新疆地區大多崇尚伊斯蘭教,因此這些地區的民歌中或多或少會受到宗教的影響和阿拉伯國家文化的影響,被不同文化影響會呈現出不同的曲風,而南方地區大多都是魚米之鄉,因此在南方地區的民族音樂中多以水為主題,如漁歌、采蓮曲、船夫號子等都是與水有關。南方特色的民族音樂與北方的豪邁雄壯又有所差異。因此由于各個地區的地方差異的影響使得我國民族音樂也有千姿百態的特色特點。音樂來源于生活,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在不斷的影響著民族音樂的創作,使得民族音樂傳唱出不同地區的獨特風俗,逐漸形成中國民族歌曲的獨創性。
四、結語
我國民族音樂經過歷史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在其發展道路中也呈現出多種形態變化,本文主要從歷史傳承、創作手法以及地域特色這三個方面闡述民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獨創性。在歷史傳承中由于歷史朝代的演變,各個朝代的文化和形勢的不同使得民族音樂在每個朝代都具有當時朝代中的鮮明特點,在不斷的借鑒和吸取中發展。創作手法也是根據樂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地域特色中的民風民情影響著當地音樂的特點。我國民族音樂在不斷的傳承發展中不僅延續了本身的發展規律還融合了其他具有特色化的元素,顯示了自身的獨創性。
參考文獻:
[1]張曉耘.論傳統民族音樂的欣賞[J].中國林業教育,2004,(01).
[2]丁義.關于民族音樂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3]郭智勇.民族音樂發展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