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要:鋼琴曲《彩云追月》原為民族管弦樂作品,是上世紀30年代作曲家任光同聶耳一起創作的。此曲旋律以民族風格為主,任光運用了西洋創作方法,通過探戈的舞曲節奏融合江南絲竹音樂的音調和優美的表現手法,創作了這首意蘊悠長的民族器樂合奏曲。本文所探析的是由作曲家王建中所改編的鋼琴版,這是一首優秀的鋼琴獨奏作品。鋼琴版本的此曲將西洋樂器與傳統民族樂曲完美融合,既保持了民族樂曲的內涵特點,也將鋼琴演奏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本文將進行探討鋼琴曲《彩云追月》的演奏方法,意旨能夠通過此文進一步引起更多學者對民族音樂與西洋樂器相融合領域的關注。
關鍵詞:演奏方法 ?民族音樂 ?鋼琴
一、創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王建中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他所創作的音樂一直受到海內外音樂迷的推崇與熱愛。在音樂界中他多年致力于研究西方鋼琴古典技法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之間的融合,他不斷創作出大量的民族音樂與鋼琴相結合的作品,題材豐富且特點鮮明。他的創作不僅僅是通過旋律的走向、節奏的變化、調式特征來展現傳統的民族音樂內涵和中國音樂的風格特點,更多的是在發揮鋼琴優勢的結合進程中,為新的作品發展提出了創新性與藝術性。王建中能夠將豐富的鋼琴織體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相結合,音響因素極為鮮明,音樂語言既新穎而又富有內涵,作品的結構層次精煉而又集中,這些都是王建中的創作特點,也就是說王建中是現代鋼琴作品創作音樂家中的典范人物。王建中所創作的《彩云追月》以恬適靜謐、輕松優美為主要形象。作曲家用五聲調式以A做主音的宮調式進行,全曲共七十一個小節,作為四四拍的作品,采用了西方舞曲“探戈”的部分節奏,在創作特點上仍然以民族音樂的風格為突顯,所以在演奏方法上仍然要注意與西方主調音樂特點之間的不同。此曲的節奏運用了“探戈”的舞曲節奏讓人感受到搖曳、悠蕩的感覺,然而“探戈”實際上是以四二拍作為伴奏音樂的,斷奏式的演奏形成了鮮明的拉美舞蹈特點。本曲采用的頓挫感不強烈的節奏,多以切分音和多個八分音符進行連接,既活潑俏皮又不失優美文靜,同樣的也保留了原曲的民族內涵。
二、演奏方法
作為具有中國傳統民族特點的鋼琴作品,運用了強大的織體結構形式進行中西交融,不但沒有單純的應用五聲調式與單純的應用鋼琴織體進行累積,而是通過巧妙結合完成了對《彩云追月》的細膩詮釋,在很大程度上宣揚了民族主義浪漫色彩,通過琶音的架構來完成行云流水一般的浩瀚夜空中一抹云彩的幽靜。在演奏時候既要放松同時也要注意力量的使用,很多鋼琴演奏中遇到的就是力量與放松的配合,《彩云追月》是應該在最大放松狀態之下產生的高度集中的能量爆發,也就是緊中有馳、緩中有勁。因為本曲所詮釋的主題是“彩云追月”,所以應該控制音樂的明亮與恬靜。首先引子部分要主要雙手交替過程中的手腕配合,手腕的協調能夠讓琶音變得更為流暢,左手在八度的節拍點節上應該注重織體的力度稍小一些同時注意旋律走向的旋律,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在完成旋律時都要突顯出清晰的主題感,妥當的表現出間奏性質的旋律。
在處理顫音tr時候,要用大臂略微將小臂帶起來,使小臂與手指之間處于半懸空狀態,小臂和手指這里要注意不能向下,指尖發力。演奏的同時要注意均勻密集又清晰準確,并且不能因為炫技而一味的彈奏過快。八度和弦織體連接應該完成手指與琴鍵位置的機械熟練程度,全曲的和弦織體在幾個地方加入了偏音,但并沒有完全的覆蓋住傳統民族原汁原味的《彩云追月》,大量的穩定音程與和弦織體使得作品更富有一分俏皮的感覺,雖然搖曳卻又極其堅定。通過按照五聲音階上行的琶音加顫音感受到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3-29小節之間雙手要表現的輕巧,剛過引子部分,逐漸變為主調部分的伴奏。這樣婉轉與生動的音樂形象需要演奏者更有心去詮釋,當30小節開始,出現了較強的變化,從與之前旋律的走向變為左手為間奏性旋律,右手為琶音進行,這樣交錯的感覺注意不要過強過重的突出左手地位,而是十分融洽的突出主調地位,并且順利向下進行。在進行演奏的時候,除了之前筆者敘述的細節之外還應該注意氣韻,這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當中尤為需要突出表現的地方,音樂中的裝飾音變化、全曲的力度音色以及速度的處理都需要達到鮮活的狀態,如連斷音的時候,要充分表現出附點節奏音樂類型的張弛有度,應該達到的是氣韻統一,即使遇到斷音卻也是“形斷神不斷”的優美氛圍,這也與全曲起承轉合的布置勻整、結構謹嚴、不露痕跡形成了一個整體。《彩云追月》首先是大篇幅模仿我國傳統彈撥類樂器琵琶,通過琶音的方式來進行模仿琵琶的撥弦、刮奏、輪指等表現技巧。音色明亮而又婉轉,這就要求演奏者能夠在演奏的時候表現出傳統樂器的清晰透徹,悠揚婉轉,那么在此同時還有一個重要輔助部分就是踏板。在處理踏板的時候,要注意踏板上的調控,在《彩云追月》這首作品中,不同于以往西方浪漫主義樂派的運用,因為充滿了濃郁的傳統民族色彩,所以用鋼琴詮釋演繹模仿了傳統樂器的音樂感受,婉轉而流長,那么在長琶音與連斷音交替之間,應該注意嚴格把握踏板時值,果斷的在完成時值之后松踏板,不要因為踏板的混亂而破壞整體旋律的朦朧意境與氣韻之味,方能營造一種靜謐優美的彩云追月之景。
參考文獻:
[1]張麗.鋼琴曲《彩云追月》的民族色彩和音樂文化分析[J].音樂創作,2012,(01).
[2]李虻,朱容樂.鋼琴曲《彩云追月》賞析[J].琴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