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要:古箏在樂器中表現力強,古箏的音色也別具一格,動聽委婉并且極富神韻。通過古箏的細膩的音色,能夠細致且惟妙惟肖地刻畫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作品的高低起伏,其音色的好與壞影響曲子的效果與整體的表現。本文就是通過幾點古箏音色方面的研究來使得古箏彈奏日漸完美。
關鍵詞:古箏 ?因素 ?音色 ?影響
聲樂、器樂都是聲音的藝術表現的載體,都要講究動聽,也就是聲音必須要有好的音響效果,這取決于聲樂或者器樂的音色。音色是發生的器官、樂器等物體發出震顫諧波產生的,隨著發生物體不同的特性產生不同的震顫諧波,從而形成明顯區別的音色。從音樂的角度來說,音樂要素包含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以及音色。音色的概念難以把握,因為它比較抽象,我們通過一些詞語來描述它的屬性,例如高亢的、柔和的或者說明快的、渾厚的等等。
古箏音色受制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客觀因素主要是樂器形制、弦的控制等,主觀因素是作品被演奏者創作的審美以及內心感知音色的聽覺等。
一、客觀因素
(一)古箏音色受制于樂器形制、義甲和弦的選擇
古箏演奏中,音色好壞首先取決于樂器本身,所以,保證良好的音色關鍵因素之一在于選擇制作古箏材料。不同樂器的材質和結構不同,所以他們組成的音樂發聲體的條件不同、泛音列也不盡相同,因為上述條件就是不同的,必然造成音色上的區別。在高音和低音的演奏上,強音和弱音的演奏上,均會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無論何種樂器,乃至古箏,即使是使用了不同的制作樂器的不同材料,一樣能夠區別出不同音色的效果。一般的從事專業性演奏的人對于古箏器樂的音色要求常見于:古箏發生要集中緊湊不松散,高音清脆明亮,具有穿透力,中音過度要好并且聲音集中,低音一定要厚重深沉,能夠產生共鳴,通過鮮明的音樂來避免聲音的乏味。
1.材料的選擇對古箏音色的影響
在選擇制作古箏材料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能夠影響古箏音色的主要方面。通常,我們使用烏木、花梨木、紅木等名貴硬木等。梧桐木材質稍軟,易于振動,常常用來制作古箏面板。古箏底板和琴頭琴尾一般采用硬木來制作。通過粘合琴身,讓古箏的各個部位都能良好的產生共鳴,增加琴的音量。采用紅木等貴重木材一定要選擇木紋順、外觀美觀,木材結實的,在制作岳山弦柱和箏框表板的好材料。古箏制作要選好材要講究,否則便會影響到聲音的傳送,面板的彈性也會影響到古箏器樂音色的好與壞,所以在選擇面板材料的時候,不要選擇有疤結、斜紋和扭轉紋的梧桐木材,琴的鑲板一定堅硬結實,工藝精良。那么古箏發聲原理其實就是傳導與古箏振動,也就決定了音色的優劣。
2.演奏者對義甲的選擇決定古箏音色的表現
通過義甲撥弦彈奏美妙的音樂,古箏的音色好壞也取決于義甲的材質,制作義甲的材料、光滑程度、義甲規格以及硬度都是影響古箏彈奏的音色好壞的因素,一定要在制作義甲上講究用材。
3.古箏琴弦的選擇也影響其音色
古箏琴弦的材質很多,不同材質產生振動的時候,音色效果也不盡相同。常見的琴弦材質有絲弦、鋼弦、尼龍金屬合成弦等。絲弦的特點是音色淳樸,但是比較沉悶,不夠清脆并且余音不綿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常采用絲弦,后來隨著發展,逐漸被鋼弦取代。鋼弦的特點是聲音響亮,余音綿長,在彈奏細膩的音樂中,效果很好,但是彈奏音響較多的樂曲時,顯得比較亂,效果不如尼龍金屬合成弦。尼龍金屬合成弦低音厚重,中音柔和,高音響亮,缺點是余音不足,比較適合彈奏聲音效果豐富的樂曲,不適合彈奏處理感情細膩的樂曲。
(二)古箏彈奏方法對音色的影響
古箏屬于彈撥樂器,特點是在手指觸碰琴弦,以達到琴弦震動,從而發出清脆渾厚或者渾圓結實的聲音。即使在同一根弦上,手指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觸弦角度,不同的指法都會產生不同音色效果。當然這些手指的動作必須結合樂曲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做到正確的觸弦方式,才能表現出色的音色。
1.觸弦方式的變化影響古箏音色的發揮
當撥動古箏琴弦的時候,在其顫動的時候能夠產生波形以及泛音,根據波形或者泛音的不同強度來斷定古箏的音色,我們也可以叫做音品,它是由基音與音兩者的比例來決定的。在演奏中,音樂的不同基點和泛音不同也會改變音色,或者通過改變振幅來改變音色。當需要古箏發出較大的音響效果時,觸弦速度要提升,在岳山提前2厘米處提快速度撥弦,當彈奏古箏需要豐滿時,要采用中速和中度力度,在岳山提前3到4厘米左右的弦段上,如果要將音色控制成空曠、輕柔的效果時,要較慢的速度彈奏,在中低區據琴碼3厘米處的弦段上。
2.義甲觸弦技巧對古箏音色的影響
一般,我們將膠布纏裹到義甲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因為這也關系到義甲彈奏古箏琴弦的關鍵部分,這個位置也是音色最為飽滿的,通過深深的彈奏可以增大義甲觸及琴弦的面積,演奏出厚重深沉的聲音,當義甲與琴弦接觸面積少的時候,就能發出清脆明快的聲音,也適合行板快板等曲譜的彈奏。
我們應當明確的是在實際的古箏演奏中,音色變化的條件不是單一的,演奏者要結合多種因素,多種手法,考慮觸弦的力度、速度、手法,才能獲得想要的音色。
3.彈奏的手指用力部位
在彈奏古箏時,通過指尖發力是其彈奏的主要部位,根據不同的樂曲情緒表達和風格,彈奏古箏的人也要進行相應的情緒變化,深入到情境中。彈奏時,音色一定要有勁,手指用力要在根部,以便增強力度,如果是演奏浙江曲目,要求音色柔和靈巧,委婉動聽。這時候,手指的力度要放在第一關節而不是根部,使力度減少,發出輕巧的柔和的音色。
二、主觀因素
在長期的音色影響下,人們對器樂的發聲、頻率、波形、振幅以及音色高低明亮、暗淡渾厚等都具有感性的認識,并且這些感性認知是經過數次的音響對感覺器官的刺激,通過大腦加深印象,分析、編碼、然后主觀形成對音響或者器樂的感知,古箏歸根結底也算是審美的藝術。
歸納上述,如果要想提高彈奏水平達到日臻完善,不但要提高彈奏的水平,而且要注重古箏音色的把握,仔細的、深入的、不間斷的對古箏音色的研究體會。古箏音樂的內在感受和體驗越深,就越是能夠通過音色、力度、節奏等方面把握曲子的特征,彈奏出栩栩如生的樂曲去感染聽者,來打動聽眾。
參考文獻:
[1]李鑫.古箏演奏心里素質的培養[J].音樂生活,2011,(10).
[2]曹曉亮.古箏演奏個人風格成因再探[J].音樂時空,2013,(06).
[3]譚榕.古箏演奏技法與審美一家言[J].內蒙古藝術,2013(01).
[4]徐玉蓮.論指揮動作在古箏演奏體態律動中的遷移[J].音樂創作,2013,(07).
[5]王海燕.基于技法、樂感、風格要素的古箏演奏淺析[J].大眾文藝,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