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要:視唱練耳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性與難度,對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音樂實踐之路是否寬闊、是否長遠。作為教師,在課堂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學生的表現和反應及時總結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視唱練耳 ?課堂教學 ?實踐性 ?反思
視唱練耳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包括訓練讀譜聽記、培養正確的音準與節奏,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捕捉作品對內心的震撼及加強自身的審美能力。視唱練耳課程不是僅僅停留在音樂技能的訓練意義上,更重要的是具備對音樂的深層感悟能力并且能準確地進行音樂分析及音樂創作,這對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想象力及創造力極具挑戰。其中音樂感覺是最重要的問題。
盡管我們對視唱練耳課有著深刻地認識,但究其本質問題還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及解決的。隨著高師類院校音樂專業生人數的增加,學生音樂素質并不樂觀。但這已是既定事實,因此作為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視唱練耳課程的有效學習,告誡學生對于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來講,視唱練耳課程意義非凡,它將影響到學生的音樂之路是否寬闊是否長遠。那么,回到眼下來講,這門課程掌握的好或不好,同樣對其他專業課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反應來及時總結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德國教育理論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但是在這門課程的初期掌握階段,依舊得按照學生具體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內容。視唱練耳顧名思義包含唱譜與聽記兩部分內容,大部分學生一提到這門課心里就發怵,總覺得自己唱得不準,聽記錯誤也多,因此,這門課的氣氛不怎么活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不夠自信,由于缺乏自信就會導致沒有信心、沒有勇氣,因而也就在學習上出現懶散、逃避狀態。不練習,怎么能有提高,長期下去,教學效果差不說,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積極性也會受影響。引導并幫助學生發揮學習自主性、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刻不容緩。
在音樂實踐中,最方便、最實用的就是最好的,使用固定調唱名法與首調唱名法都只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為了讀譜和記譜,從而方便音樂分析、表演與創作。鑒于大部分學生專業基礎薄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依靠自己擅長的唱名法進行視唱練習,全班進行分組練習,一組用固定調唱名法,另一組用首調唱名法,這個過程中始終強調用耳朵監聽,以此來幫助固定調式感較弱的同學。關于選唱的曲目內容,除了練習教材中的條目,經常會加入一些耳熟能詳、廣為流傳的經典歌曲的優美旋律,這比固定使用器樂曲較容易接受,同學們興致會很高,因為從中能體會、感悟到游刃有余的樂趣,不會因為唱不準而失去熱情和興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不怕練習的勇氣。利用熟悉的材料進行練唱,會提升教學質量并且課堂教學效果明顯,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亦可采取接龍唱,將全班分成四個或八個小組,一組唱一小節或者兩小節再交給下一組,這樣接替下去,可以進行反復練習,但接唱的那組不重復,這樣下來可以檢驗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模唱:教師彈奏后學生唱,也可用來考驗學生的音樂記憶力,“音樂記憶力是將外部所獲得的音樂印象長時間保存在意識中的能力。”模仿節奏,由教師打出四個小節的內容,要求學生憑借記憶隨后打出節奏,不能用筆記錄,僅依靠音樂記憶來進行練習。音程構唱,由學生一個接一個自己編唱,同時告訴大家自己所構唱的具體音程是什么,在這個環節,你會發現,學生說的和唱的內容并不相符,此刻教師要給予引導、分析,改正并進行鼓勵。長此以往,學生上課心態就會平和,這有利于學生對音準的把握。
關于聽記部分,舒曼在《音樂生活手冊》中說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點學會辨別調性和個別的音。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講到聽覺只能在通過讀和寫的音樂體驗中得到開發。不能對讀寫熟練掌握,音樂就只能是神秘的、難以理解的、抓不住的東西。只有依靠堅實的讀寫技巧,才能使掌握音樂實質變成可能。聽覺能力強,對自身感悟音樂會助一臂之力。背譜,將自己背會的旋律默寫下來,做到在五線譜上寫下一個音符,在心中就要聽到那個音符的聲音。“內心音樂聽覺是以音樂的想象力和聽過的樂曲中的形象在記憶中的再現為依據的。這就是音樂的想象力不同于樂曲的直接作用所構成的聽覺領會的地方。”在默寫后,進行聽寫練習,聽寫過程中可以完整聽寫也可以不完整聽寫,未聽寫部分可以進行提問讓同學唱出來,這樣使唱與聽覺練習聯合起來,對綜合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節奏聽記,首先要進行分析,沒有分析,學生對復雜節奏的認識將是混沌、模糊的。節奏有平均型節奏、附點節奏、三連音及其他連音符節奏、切分節奏、帶休止符與連音線的節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等等,再復雜的節奏經過分析后都會變得容易很多。“內心音樂聽覺的自如運用是音樂聽覺高度發達的標志,其特點是在不聽樂曲和音響的情況下可以準確想象音樂。”課堂中也可加入一些離開座位的練習,例如邊走邊唱譜,走動就相當于那個恒定的拍子,為了練習更好的拍感,手打節拍、腳走步、口中唱旋律。這會令課堂學習氣氛非常濃厚,學生會很專注。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作為主體,進行課堂提問,隨時讓學生即興編寫一段旋律唱給大家聽,讓學生有種被關注感及認同感。同時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進行課堂互動練習對視唱練耳課的有效教學起了重要作用。
掌握好視唱練耳課程中的唱譜與聽記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覺及發展音樂分析力和音樂創作力的堅實根基。作為教師,教學態度要溫和,要有耐心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地方并引導其真正掌握。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與改變是提高視唱練耳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努力在教學中勤反思,在反思中求進步。
參考文獻:
[1][蘇]阿·列·奧斯特洛夫斯基.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M].孫靜云譯.北京:音樂出版社,1957.
[2]王光耀.視唱練耳教學法論集[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