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餐飲行業里,向“更大、更多、更強”發展是一種普遍的聲音,多品牌發展被大多數人認同是品牌生命力旺盛、集團實力強大的一種表現。從規模化中獲取效益,對于企業來講,是一種無可厚非的經濟行為。但是,我們還是建議更多的同行在學習這種戰略思想和方法的同時,應該對多品牌策略多一些冷靜的思考和客觀的評估,從而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
多品牌的優勢顯而易見,是和目前客群細分的大潮流相吻合的,通過形成差異化的產品,實現對更多客群市場的覆蓋,從而使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把握市場的細微差異,服務于自己的忠實客群。同時這種規模化的發展,更好地實現了對市場的占有率,用全方位立體化的品牌群落,擴大了自己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另外,多品牌發展,也使餐飲企業“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
然而,多品牌發展的精髓和要義也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規模”。形成多品牌,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資金、管理和市場支持。僅僅有錢是遠遠不夠的,集團旗下任何一個子品牌,都需要有相對獨立的團隊進行管理,其管理制度、營銷策略、風格把握既要從集團中有所借鑒又要有所創新,這對集團的管控力和子品牌團隊能力都是一種考驗。集團管控過強,子品牌變成了集團的“縮水版”或者“馬甲版”,集團管控過松,子品牌將陷入到游離狀態,變成了孤軍奮斗。老板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讓一個品牌精而深就已經是一個很難的課題了,想讓多品牌策略“發光發熱”,真正成為集團的“助推劑”,最終靠的還是團隊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說到底,多品牌考驗的是企業的文化建設和人員儲備,能讓所有成員在集團共同理念、方法的指導下做創意性、差異化的設計,才能活在當下,贏在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