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2》導演透露:定檔4月
《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檔期曾因一再延后備受關注,近日,節目總導演陳曉卿透露將定檔4月。記者了解到,“舌尖2”除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還將于4月初登陸優酷紀錄片頻道,和多檔美食紀錄片一起構成“美食文化帶”,讓觀眾一睹為快。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以細膩唯美的畫面和對飲食文化的探尋吸引了大批觀眾,觸動無數吃貨的味蕾和對家鄉味道的回憶。據悉,《舌尖上的中國2》將延續第一季的敘事風格,在拍攝制作上則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氣,美食范圍也更廣泛。整部紀錄片共7集,每集50分鐘,分別從時節、腳步、心傳、家常、秘境、相逢、三餐7個角度來講述中國美食故事。
來源:《新快報》
中國藏家購回方罍之王青銅皿方罍將回歸故土
紐約時間3月19日下午,來自湖南的收藏家群體向紐約佳士得正式提出聯合洽購皿方罍一事,以促成此青銅重器“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紐約佳士得經過與上拍皿方罍的委托方積極溝通后,促成買賣雙方圓滿達成協議。隨后,雅昌藝術網連線湖南收藏家譚國斌,證實皿方罍洽購成功,并透露方罍將在近期歸國,將其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
來源:雅昌藝術網
青銅重器進京城殷墟文化曾過江
一批青銅器珍品近日從“長江中游青銅王國”來到北京首都博物館。據悉,此次展覽匯集了江西省內各家博物館160余件(套)珍品,除青銅器外,還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銀器、絲織品和書畫作品。
我國學術界主流觀點曾認為“商文化不過長江”。20世紀80年代后期相繼發現的四川廣漢三星堆祭祀坑和江西新干大洋洲銅器群,顛覆了這一論斷。面對江西商代遺址,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曾感嘆道:“殷墟文化過長江,江南又一春。”
來源:《光明日報》
中華民族最大的文學數據庫誕生
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字化工程(一期)成果演示會”最近在中國文聯舉行。此次建成的數據庫,錄入中國口頭文學遺產資料4905本,8.878億字,形成TIF、PDF、TXT三種數據格式,文字差錯率低于萬分之一,使用者可以輕松地對數據庫進行全文檢索,大大提高了查詢資料的效率。
據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60年間,先后組織了200萬人次在全國2800多個縣進行口頭文學的普查、搜集、記錄工作,積累了近百年的成果,獲得了巨量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2010年12月,在馮驥才的倡議下,民協啟動了將這些資料數字化的浩大工程,與專家學者、漢王公司緊密合作,歷經3年艱辛終于完成。
來源:《中華讀書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