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人胡牧華的傳統詩詞是時代的一面鏡子。他借物詠懷,寄情于景,陶醉于詩詞藝術世界,用杯中的酒和手中的詩詞,澆滅心中的塊壘。
關鍵詞:傳統詩詞 胡牧華 借物詠懷 寄情于景 心理補償
二○一二年九月,胡牧華的詩詞作品《水調歌頭·飛天暢想曲》獲中國作家協會和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全國第四屆華夏詩詞獎。
一九五六年八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市的胡牧華,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西省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光陰的腳步匆匆過去,胡牧華在素白如雪的詩箋上筆耕不輟,至今已在國內外發表詩詞、新詩、歌詞、散文詩一千八百余首,其中傳統詩詞一千三百余首。二○○四年十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傳統詩詞《心韻集》。
一、時代之鏡,詩隨世運
清人趙翼說:“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詩歌是時代的鏡子。朝代更迭,時事變遷,個人遭際的痕跡和詩人感懷傷世的情愫都映在其中。高中畢業后,胡牧華下放到農村鍛煉,有感而發,寫了不少詩詞作品。請看他一九七五年三月十六日上午、中午、下午寫的三首《學犁》詩稿:“汝前吾后學耕犁,吾淺汝深翻地皮。晃晃搖搖如醉漢,慌慌喜喜似孩提。”“滿頭汗水一身泥,農伯耐心解惑題。訣竅一通隨所欲,老牛聽話走東西。”“百畝良田鋪稿紙,犁鏵如筆寫詩行。盡情揮灑抒靈性,當個詩人意興長。”當年十八歲的詩人,勤奮執著,心田已然播下了詩歌的種籽。
文學是作家的精神自傳,以抒情為主的詩歌也不例外。在文學的“背后”有“人學”,在文學的“面前”有“人生”——先有“人生”,文學才能“模仿”;有了“人學”,文學才可能被揭示和解釋。但另一方面,生活與文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人生”也往往有意無意地模仿“文學”,某個被寫成“文學”的具體人生(現實的或想象的)往往會引導甚至塑造“人生”的想象:有的“人生”會模仿哈姆雷特,有的“人生”會模仿堂吉訶德或包法利夫人。[1]在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胡牧華的生活影像與精神自傳,甚至可以看到,他的“人生”,有意無意地模仿了“文學”的痕跡。
胸藏萬卷寫好詩。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積攢,胡牧華家中已有五千多冊藏書。請看他的《樂趣》:“問余樂趣在何時?會友讀書常賦詩。”請看他度過的《夜》:“月映燈明何最樂?觀書會意趣其中。”《憶江南》:“更將遠志付文章,良愿必能償。”《夜讀楊絳文章偶成》:“為人不做攀高夢,唯有好書伴此生。”《夏夜偶成》:“肯將精力傾書卷,盡把光陰付筆箋。”
詩歌有排遣愁悶、慰藉情感的心理補償作用。韓愈《送孟東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胡牧華為人耿直熱情,書生意氣頗重,最厭吹牛拍馬,仕途坎坷不順。所以他的一些詩詞,每有寄托。《撫琴》:“寂寞憂傷聊撫琴,高山流水覓知音。奈何曲妙無人解,弦斷聲悄恨不平!”《四十三歲生日戲作》:“四十三年歷變遷,飽經憂患志彌堅。懷才不遇無愁緒,素愿難償有愧顏。水蜮含沙爭射影,瘧蚊噬血競趨炎。坦然笑對不平事,昂首立于天地間。”面對世上種種不公,詩人通過詩歌釋放了內心的不平,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
二、寧靜致遠,精益求精
律詩易寫難精。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說:“對于不會作詩的,格律是表現的障礙物;對于一個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現的利器。”[2]林克勝在《<詩詞格律詳解>總敘》中說:“格律自身的‘平平仄仄是枯燥無味的,而借以形成的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所含蘊的情愫,卻是攝魂動魄的。”[3]請看胡牧華的《詠狗牯腦茶二律》:“香萬畝園蜂蝶鬧,綠千座嶺葉葩鮮。”《春夜讀書》:“心朝九萬里飛躍,思向五千年暢開。”這兩聯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前者采用了“一三三”節奏,后者采用了“二三二”節奏,突破了傳統七言律詩的“四三”式,即“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節奏的模式,偶爾用之,給讀者新奇之感。
寧靜方能致遠。在追求傳統詩詞藝術的崎嶇道路上,胡牧華的內心平靜,《歲末口占》:“世風披靡日,未改是童心。”《大雨中登鐘鼓樓》:“獨上高樓四望空,風狂雨暴自從容。”《平生所好》:“不平好比山間路,繞過一程又一程。”
胡牧華善于汲取前人的成功經驗。他的詩詞巧妙地熔鑄口語入詩,如《虞美人·月下思》:“多情行竊成高手,已把心偷走。胸中難怪總空空,卻見皎然懸掛夜空中。”《漁家傲·書憤》:“郁郁寡歡難得志,貪官久棄青云士。若欲提升須送禮。真憋氣,唯祈廉政飆風起!”
胡牧華能夠從事詩詞創造,得益于他當年對毛澤東詩詞的熱愛。胡牧華的詩詞創作,得到了廬陵詩詞界胡又來、王春霖、陳益清等前輩的幫助,得到了當代詩詞名家、《中華詩詞》副主編王澍和《江西詩詞》主編胡迎建先生的點撥。
胡牧華對詩詞的平仄音律,精益求精。胡牧華對已經發表的詩詞,還往往繼續悉心修改,以期達到心目中最佳的境界。他的《沁園春·吉安》,受人好評,正式發表后,他繼續研精殫思,出現了更完美的版本:“碧玉廬陵,歷盡風塵,色澤愈明。喜白鷺洲上,書聲振玉;青原山下,稻浪翻金。矗地新樓,通天大道,飛落長虹江面橫。夸京九,任鐵龍馳騁,經濟飛騰。 千秋輩出賢能,共錦繡江山萬代名。仰醉翁健筆,革新文政;邦衡勁節,抗斗奸勍。民族精英,文山丞相,正氣浩然照汗青。憑新秀,建空前偉業,赤縣中興。”
三、借物詠懷,寄情于景
詩人胡牧華喜借物詠懷,他的詠物詩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者居多。李重華《貞一齋詩說》云:“詠物詩有兩法:一是將自身放頓在里面,一是將自身站立在旁邊。”他常常將自身放頓在所詠嘆的事物里面。如《困虎》:“威風凜凜嘯林中,誤落平川困鐵籠。含憤一吼天地動,自由重獲振雄風。”《雄鷹吟》:“含辱羞為燕雀譏,欲飛雙足苦縛系。祈破樊籠返自然,長嘯一聲重振翼。”《鯤鵬展翅》:“鯤鵬一旦入長空,翻動扶搖萬里風。大翼垂云書理想,壯心輝映滿天紅。”《夢中詠蘭》:“貞潔耐霜雪,秀姿天下絕。幽香縷縷生,頻壯英雄色。”《吉州古榕吟》:“曾聞爾已枯,蔥蘢碎謠言。一身鐵骨錚,芳名彌人間。”
寫詩不外乎情景二字。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云:“作詩之妙,實與景遇,則語意自別。”清宋徵璧曰:“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情為虛,景為實。寄情于景,就是化虛為實,將感情溶入景物之中。胡牧華《旅痕集》的封面印有兩行詩句:“天下風光收眼底,人間憂樂入心中。”請看《江晨》:“江晨佇望繞寒煙,霧里聞聲不見船。日出白帆惟遠影,卻牽詩意到天邊。”《觀洪水》:“一江風景一江詩,手寫口吟兩得之。料得詩情猶水漲,思潮卻已漫心堤。”《題寒山寺》:“寒霜恰又染江楓,千里來聞夜半鐘。佳句招徠游客眾,誰能無視興觀功?”《晨起游覽廣州偶得》:“莫非花市上天涯?逛遍花城未見花。不信請看朝日處,五羊銜去化為霞。”《重瞻茅坪八角樓》:“重訪已違廿五春,猶存八角樓中燈。貌容衰破門常閉,舊址如何啟后人?”
詩人胡牧華為吉安的風景名勝,譜寫了許多精彩詩篇。他內心煩悶獨《登樓》:“清風不解愁,黃雀只啁啾。為遣心頭悶,獨登風月樓。”他登的是著名風景地江西吉安市贛江江心白鷺洲的風月樓。他由衷贊美吉安,《憶江南·吉安好》:“吉安好,古譽金廬陵。白鷺洲中尋勝跡,青原山寺踏芳春。歷代出賢能。”他寫吉水縣的桃花島,《行香子·春游吉水桃花島》:“一島青蔥,萬樹緋紅。游人眾,歡浪騰空。” 廖廖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春游勝景圖。
四、縱酒高歌,人生幾何
文學創作的追求心靈自由與張揚個性,恰與官場的束縛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文士以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自己的地位、自己的人格,文士以自己所從事的文學事業傲立世上。[4]胡牧華的《四十自壽》第三聯“無術猶能加紫綬,有才安得補蒼天”,對仗嚴謹,反差極大。詩人《二〇一一年元旦寫意》索性這樣縱酒高歌:“一澆塊壘仰頭笑,才自超凡氣自雄。”
出于情誼,胡牧華寫了不少“俗體”詩,如《致甘斌》《勉甘斌》《贈好友甘斌》《贈謝二姐》《贈姐弟》《寄大姐和姐夫》《送友下放山鄉》《送劉建平回昌》《賀友人結婚》……這種應酬詩由于人情世故所限,很難從個別人生經驗上升成普遍的人生經驗,這樣的詩歌讀者面狹窄,難以引起其他旁人的共鳴。其實,詩人大可不必在這些人情往來的泥濘里,浪費寶貴的時間和才氣。
唐相陸扆云:“士不飲酒,已成半士。”胡牧華的酒量驚人。他酒后膽壯,意氣風發,妙語連珠。胡牧華酒后的歌喉,常令眾人驚訝。“詩可以怨”,詩人用痛快淋漓的詩,用豪情萬丈的酒,澆滅心中的塊壘。在酒酣中,在詩歌中,詩人找到了一方的心靈凈土,那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激情澎湃的詩歌國度!請看胡牧華《與村支書飲酒議時事》:“身居村野心憂國,每日報刊細琢磨。把酒縱談天下事,風云變幻奈吾何?”詩人在《水調歌頭·夜夢與民族英雄文天祥對飲堆花酒》:“昨夜夢中飲,對酌與天祥。堆花疊疊盈盞,佳釀溢清香。”
古人云:“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胡牧華的《中秋望月》:“我心明似月,何日亦能圓?”讓我們來欣賞詩人獲全國第四屆華夏詩詞獎的《水調歌頭·飛天暢想曲》吧,分享他的痛苦與快樂:
羈困樊籠久,今作飛天游。鯤鵬舒展云翼,萬里自悠悠。拋卻人間煩惱,蔑視官場黑暗,胸廣納全球。堪笑蓬間雀,窩里斗無休。 學夸父,逐日遠,志方酬。御風列子,無計與我競風流。約集東坡詠月,召喚青蓮陪酒,豪放看誰牛!棄疾如相問,邀與論吳鉤。
五、結語
世事滄桑,激情的如詩年華,已如白云蒼狗,漸行漸遠。我們一邊讀,一邊感嘆:這樣擲地有聲,氣沖斗牛的詩篇,只能出自守著一片雪箋,身上籠罩一片古典月光,縱酒高歌的詩人胡牧華之手!
注釋:
[1]趙山奎:《傳記視野與文學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2頁。
[2]武漢大學聞一多研究室編:《聞一多論新詩》,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第82—83頁。
[3]林克勝:《詩律詳解》,商務印書館,2010年7月第1版,第9頁。
[4]胡大雷:《傳統文論的魅力、模式與智慧》,鳳凰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80頁。
(秦宗梁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文聯 3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