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蒙+李德江
摘 要:北海文化作為區域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將其融入到對外漢語教學中,發掘其本身具有的對外教學價值,充分發揮課堂理論教學這一“基礎導向”與課外教學實踐這一“實踐導向”相結合的“雙向雙配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濰坊地區特有的文化資源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加強外國留學生對北海文化的體驗與感悟,并總結出一套實用的北海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更好地指導地方性高校留學生學習本地區的文化,增強國際交流。
關鍵詞:區域文化 北海文化 對外漢語教學
區域文化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態,是一個地區特定的人文歷史境遇的反映,它構成了這個地區基本的人文特色。而北海文化是在今天濰坊地區存在和發展的一種傳統文化,亦即秦漢以后至明清、民國時期兩千年間在齊魯文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濰坊地區歷史文化。[1]作為齊魯文化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北海文化,將其融入到地方性院校對外漢語教學中是實現“雙語雙文化”教學的重要途徑,不僅利于豐富外國留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對區域文化的認同感。本文將從“雙向雙配合”教學模式所包含的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一、北海文化的課堂理論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外漢語教學,也就是語言教學;二是文化教學。[2]融北海文化于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便是文化教學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極富藝術性的復雜工作。因此,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先以地域文化知識為基礎,以學習地區風土人情為中心,以培養人文素養為目的導向,實現留學生由只對北海文化“走馬觀花”式的欣賞到真正了解其文化內涵的轉變。
(一)課堂教學注重挖掘留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實現以點帶面的突破
中華文化的瑰寶吸引著外國留學生遠道而來,而北海文化又是中華民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來到“世界風箏之都”——濰坊,通過調查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對濰坊的風箏文化、楊家埠木板年畫文化以及高密的剪紙有著濃厚的興趣。由此可以發現,留學生感興趣的點主要在濰坊的傳統手工藝上,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須以濰坊傳統手工藝文化為區域文化教學的起點,從此點折射到整個北海文化這個面的學習。這需要教師具體了解濰坊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或者邀請這些手工藝制作者到課堂上給他們親自講解,教師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當留學生在對濰坊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典籍中所記載的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已經對濰坊文化由感興趣升級到癡迷的地步時,教師適時地對他們的知識面進行擴展,將整個北海文化的起源、發展歷程、地理歷史以及濰坊的民俗生活循序漸進地給留學生進行講解。這種以留學生興趣點為起點,以點帶面的課堂教學,既有利于避免對留學生的“文化沖擊”,減少 “文化休克”現象的出現,又有利于挖掘留學生對整個北海文化的學習興趣。[3]
(二)課堂教學注重教學的生動性、靈活性、趣味性與直觀性“四位一體”相結合
對北海區域文化的教學需教學者在課堂上利用各種生動靈活,趣味性、直觀性強的方式,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思維的開拓性上,不給學生壓力,從而形成自由、平等的氛圍,創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讓留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地進行學習交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盡量通過模擬北海文化中的歷史情境,讓留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述北海文化的戲曲,諸城、安丘的腰鼓和踩高蹺,以及濰坊傳統的民俗節日文化的時候,就可以選取留學生喜歡的戲劇文本和民間娛樂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排練“課堂短劇”和“課間短劇”進行邊排練邊學習的方式,引導他們更好地學習濰坊傳統文化。這種情景劇教學方式,首先給課堂帶來歡樂,藝術表演的獨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心理障蔽。其次,對話性地學習傳統文化是短劇的主要表現手段,其中人物刻畫、故事情節的發展、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利于留學生掌握北海文化中的戲曲和傳統習俗文化。
(三)課堂教學要注重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建設相結合
信息時代的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教學,教學資源除了呈現在傳統的紙質教材上,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資源的形式存在。在課件設計上,教育者在設計針對留學生的北海文化教學課件的時候,除了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還要充分體現課件在講解濰坊文化的優勢和特點。如:在講解北海歷史文化的變遷可以制作動態的課件來展現傳統文化的發展變遷。課件的設計還要突出重點,注意解決難點。對于留學生來說,北海文化有的內容很容易學習,有的則很難。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抓住難點,化難為易,促進學習。與此同時,課件設計在呈現形式上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習慣留學生的思維方式。當然,課件只是教師上課的一種輔助手段,尤其是對留學生教學的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北海文化基礎。在網絡資源建設上,地方性高校應該依托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整理好的區域文化為基礎,學習借鑒國外漢語文化學習網站的優點,建設版面清晰、簡潔、大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傳統民俗文化鮮明的網站。這樣可以讓留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時間和地點。
二、北海文化的課外教學實踐
我們面臨的問題的是,留學生對于母語的思維定式以及對異文化的成見,使他們在潛意識里將中國文化與自己的本國文化進行比較。同時由于受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他們會對異文化產生很大的疏離感和排斥感。因此,教師在進行區域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應全面掌握留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并采取具體可行的方案,實施教學策略。教師還應該關注自己的態度,擴充自己的經驗和心胸,對異域文化、民族進行觀察,盡量保持客觀尊重的態度。針對文化休克期和調整適應期留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盡量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吸引留學生的目光,不讓他們覺得這種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安撫大家的情緒,可以帶他們參加課外實踐,令其真正并盡快融入到中國文化的氛圍中。
(一)講解——問答式,在實際參觀交流中學習北海文化
劉珣教授認為,對外漢語在課堂教授語言知識時,通常有講解—問難—操練—總結等環節。我們不妨將其借鑒到課外實踐的教學中來。在教學者帶領留學生參觀民間文化作品時,要舉一反三,講解之后提出問題,鍛煉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把課堂教學中的語言點運用到實際的語言交際過程中。同時,也要注意留學生存在著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的留學生的性格較外向,對于語言的學習和掌握基本的人際交流技能方面具有優勢,而性格內向的留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困難就相對來說大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擺脫了課堂教學時狹小的環境,不再有那種面對面的拘泥和束縛感,可以提供給內向性格的留學生更廣闊的表達空間。此外,教學者利用講解—問答的形式,在實踐中將課內知識用在實際語境的交流中,有利于加強留學生的學習記憶。例如,在楊家埠大觀園參觀中,教學者可以向留學生講授各種年畫的故事,同時讓留學生發揮想象繼續完善故事情節或抒發感想。如“麒麟送子”“鯉魚躍龍門”等寄予人們對幸福祈求的故事或者蝙蝠與“遍?!薄氨楦弧敝C音的文字妙用都可以引出無數話題供留學生探討。北海文化還表現在無數位丹青妙手描繪的錦繡華章和名人騷客的生花妙筆里。如“山東諸城的張擇端,工于界畫,采用現實主義手法生動地繪制了《清明上河圖》來表現當年汴京人們生活的景象,具有極大的文化價值?!币约啊吧綎|青州的趙秉忠殿試的狀元卷,填補了中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為研究中國科舉制度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盵4]對于這些名人的墨寶,教學者可以在帶領留學生參觀的過程中盡量全面地向他們講解,以展示中國古代的繪畫與書法藝術的魅力。用書法繪畫的魅力激發留學生學習書寫漢字的熱情,把握在筆畫的舞動中體現出來的歷史厚重與深邃。
(二)動手體驗,在親身實踐中加強對北海文化的空間認識和認同感
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北海文化因其獨特的人文魅力和具體的教學環境為留學生的語言交際和文化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皩ν鉂h語教學就是漢語作為非母語的教學,它注重留學生對漢語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掌握。”[5]因此在教學中傳授的并不是語言學的理論知識,而是要把漢語作為一種交際技能來傳授。傳授技能注重的是實際操練。留學生在課外實踐中可以運用課內所學的語言知識多與中國學生交流學習。實踐教學除了通過教師用實物的講解,周圍文化氛圍的烘托以及講解—問答式的學習,還應組織留學生動手親自實踐體會。1.山東有名的藝術之鄉高密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民間藝術。如:留學生對高密的剪紙藝術非常癡迷,他們從未體驗過這種具有中國風情的民間技藝,常充滿熱情地學習。因此,教學者可以抓住他們的這份熱情帶領他們學習剪紙工藝,最開始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花樣學習,以增強留學生的信心,并切合他們的接受能力。2.濰坊當地有許多特殊的節慶習俗,教學者可以帶領留學生去真正的濰坊住戶家里感受過年的喜慶氛圍。如包餃子,大部分留學生都了解中華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餃子是中華美食的杰出代表。因此,在具體包餃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留學生教授中國節慶的各種習俗。如過春節時餃子煮破了要說“掙了”,飯后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向晚輩發壓歲錢等。留學生在與當地居民嬉笑玩鬧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這種風俗文化。這個環節中,教師應主要負責向留學生講解、翻譯,以避免當地人的方言影響留學生的交流和理解。
綜上所述,教師應充分利用本地區北海文化資源和中國留學生班進行以課堂理論教學為“基礎導向”與課外教學實踐為“實踐導向”相結合的“雙向雙配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選擇一個留學生班作為實驗教學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于他們的北海文化課的學習中,不但成功地消除他們的文化心理差異,幫助他們消除了思維認知誤區,提高了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對外介紹本區域文化,傳播區域文化,擴大本區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的作用。鑒于此,筆者希望這套教學模式能夠對其他區域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起到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注釋:
[1]李敬友:《開掘“北海文化”光揚濰坊風韻——聚焦我市北海(濰坊)文化研究》,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499ad01000afl.html
[2]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刷館,2004年版。
[3]朱芳華:《對外漢語教學難點問題研究與對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尹建民:《北海文化概論》,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年版。
[5]程棠:《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綜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社,2007年版。
(王小蒙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234;李德江 浙江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