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潘 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這意味著未來五年,扶貧攻堅戰己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同樣意味著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殘疾人脫貧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現在世界上有10多億殘疾人,中國就有約8500萬,貴州有近254萬,不少殘疾人生活還十分困難,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實現貧困殘疾人與全國人民同步小康,依然任重道遠。
現在的問題是,殘疾人如何從自身特點和實際狀況出發,實現自身發展,貧困殘疾人如何跟上全國步伐實現脫貧?
運用分類思維給予精確制導。根據肢殘、盲殘、聾殘、智殘和精神殘疾五個類別實際出發,針對各群體在生理、心理、體能、智力和精神上出現的障礙,通過有效地醫治、修復和矯正,使其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同時,相關協會組織要在發揮社會組織具有的“代表、服務、維權” 職能上有所作為。
把殘疾人就業創業作為民生的重點工作來推進。充分認識就業創業是既是民生之本、又是安國之策,更是殘疾人自立自強、參與社會、體現自身尊嚴和價值的重要方式。殘聯組織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重視,將殘疾人就業創業納入“全民創業、萬眾創新” 的活動計劃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全局,給予普惠和特惠政策扶持。
著力推進“兩個體系”建設取得實效。為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國務院首次將殘疾人公共服務、特殊教育等作為專門內容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出臺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初步建立起一般性制度安排與特殊扶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及康復、就業、教育、預防、救助、社會福利、兜底保障等多項制度。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奠定了基礎。
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曾就進一步做好我省殘疾人事業作出批示,他指出,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入踐行共享發展的理念,在幫助引導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上動真情出實招,推動全省殘疾人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全省要認真扎實做好殘疾人工作,在全面小康中確保殘疾人朋友一個都不拉下。社會要把愛傳播給更多群眾,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扶殘助殘行列中來,讓“助人者得福”蔚然成風。
我國13多億人口中,平均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位殘疾人,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理應受到我們的關心、愛護和幫助。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尊嚴與價值,追求與夢想,也應該在我國全面小康建設中,尤其在國家實施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