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東來
作為全省工業園區發展排頭兵的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彰顯了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的戰略思維,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作為全省工業園區發展排頭兵的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是1999年經貴州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6平方公里,位于貴州東部,毗鄰湖南,地處西南地區和中南地區結合部,湘黔鐵路、滬昆高鐵穿境而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貴州“東聯”發展戰略橋頭堡和西部大開發前沿陣地,湘黔高鐵經濟帶的重要節點,銅仁黔東工業聚集區的核心區。
“十二五”期間,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黨政班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在搶抓機遇中謀跨越、在狠抓大事上聚力量、在彎道取直中求奮進,大力構筑“精神高地”,奮力沖出“經濟洼地”,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實現在全省乃至西部貧困地區工業園區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
2011年以來,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一直保持2位數以上增長,多項經濟指標位居銅仁市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前列。2012年6月,與毗鄰的湖南省懷化市新晃縣簽訂了《關于建立武陵山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加強跨省合作的框架協議》,拉開省際經濟協作工作的序幕,目前經濟協作示范園范圍內已簽約湘黔合作重點項目14個。省際經濟協作的探索,有效推動跨省接邊地區連片脫貧,提升區域經濟競爭能力,加快湘黔邊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同時,開發區積極推進工業化精準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在園區企業就業,去年以來通過就業實現脫貧480戶1960人。2014年,大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3576元,同比增長15.31%;農民人均純收入12055元,同比增長22.76%。
2015年底,開發區預計將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8億元,是2010年的3.34倍;工業總產值315億元,是2010年的5.36倍;工業增加值50億元,是2010年的4.28倍;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是2010年的13.8倍;進出口總額是2010年的14.88倍;財政總收入是2010年的3.29倍;期末從業人數是2010年的5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010年的2.9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是2010年的3.6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
通過近五年的努力,大龍經濟開發區已經發展成為黔東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經濟增長極,成為黔東工業聚集區核心區。2013、2014年連續兩年榮獲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考評全省第一,2014年榮獲省級示范小城鎮綜合考評全省第一,成功躋身全省“十大樣板示范產業園區”和“十大樣板示范小城鎮”。成功創建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園區。2014年更是成功創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列入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此外,作為貴州省委、省政府重點優先支持申報國家級開發區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大龍經濟開發區自2012年啟動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工作以來,取得重大進展,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實現升格,成為貴州省第三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二五”期間,大龍經濟開發區連年躍上新臺階,已經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因此,我們有充足信心在“十三五”這個關鍵階段取得勝利,為推動實現美好大龍的嶄新藍圖邁出關鍵一步。
“十三五”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戰,需要全區人民全力以赴,更能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成果。打好這一戰役,必須按照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總要求謀定而后動。當前,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在新的起點謀劃和推動大龍經濟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
“十三五”時期,是大龍經濟開發區大有作為、必須奮發有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實現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最關鍵時期,是扶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決勝時期。在這期間,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區情沒有變,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沒有變。全區要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創新,保持戰略定力,轉變發展理念,將中央、省市委提出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思想方法、工作舉措和領導能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給貴州省提出的“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的歷史課題,千方百計培植發揮路徑選擇、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干群精神狀態方面的后發優勢。要敢闖敢試走出發展新路,在戰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工作落實上“釘釘子”,再干成一批大事、新事、實事。要緊緊圍繞如期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守住增長速度、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和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讓經濟強起來、百姓富起來、生態美起來、小康步伐快起來、公共環境優起來、體制機制活起來,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打造升級版,開創新局面,以新的理念推動發展,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精心制定學習計劃,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廣泛組織面向基層的宣講活動,推動全區上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創新抓落實的方式方法,強化目標化、動態化、精準化管理,確保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以市場之手促綠色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以開放提升競爭力,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共享讓全民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此外,要保持戰略定力,以打造黔東工業經濟中心、建設生態文明工業新城為總目標,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和勞動密集型5大主導產業,堅持“四化同步”,堅持“兩業引領”,堅持“三化提升”,深入實施“抓四資促四業”,全面推進產城互動步伐、實現產城高度融合,奮力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聚集的“新三大攻堅戰”,全面加快園區建設,實現大龍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建成黔東工業經濟中心、生態文明工業新城和貴州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按照“南城北產、東貿西綠”功能布局,加快園區內容建設;推動大龍—玉屏同城化發展,打造貴州東部高鐵經濟產業帶;推進大龍鎮“鎮改市”,實現城鎮發展轉型升級;加強與湖南省懷化市區域合作,深化武陵山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區建設,實現相互促進、抱團發展。

作者在滬昆高鐵銅仁南站開通儀式上致辭(李朝國/攝)
到“十三五”期末,大龍經濟開發區將建成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外向型經濟更加凸顯,力爭在規模、功能、效益上成為全省最具活力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力爭保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25%以上,到2020年達到270億元;力爭保持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30%以上,到2020年突破1000億元;力爭保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35%以上,到2020年實現25億美元;到2020年實現城市人口翻一番,達到12萬人,初見工業新城雛形,為實現到2030年建成30萬人口生態文明工業新城的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