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 華
“官德”是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思想作風的綜合反映,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民心向背,決定事業的成敗。
“三嚴三實”是共產黨員領導干部立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黨員領導干部砥礪品行錘煉黨性的重中之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習貫徹中央、省委關于從嚴治黨、踐行“三嚴三實”和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有關要求部署,我認為黨員干部應努力做到“三重三看”,以此不斷錘煉黨性,砥礪品質。
信仰之修。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的總開關,是黨性之修的第一課。有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三只青蛙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牛奶桶里。第一只青蛙在跳躍一段時間后,絕望了,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自己是無法改變的,于是放棄了自救,被淹死了。第二只青蛙雖然還在繼續掙扎,但在筋疲力盡時,也放棄了,相信自己是跳不出牛奶桶的,也被淹死了。第三只青蛙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它相信沒有人能救它,只有靠自己才能獲救。它不停地跳,由于不停地拌動,把牛奶攪拌成了奶油。在它感到腳底的接觸面很結實時,奮力一躍,跳出了牛奶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充滿希望的人才可能獲得最后的勝利。你心中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處理了一批領導干部,打了一批老虎,他們的懺悔錄,最終都有一條,理想信念缺失。
道德之修??鬃釉疲骸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為政者的道德作風好比是風,老百姓的道德作風好比是草,風往哪邊吹,草一定會往哪邊倒。“官德”是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思想作風的綜合反映,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民心向背,決定事業的成敗。領導干部如果“官德”缺失,就會把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搞得一團糟,就會出一系列問題。只有“常修為政之德”,德才兼備,以德感人,以德樹威,帶好隊伍,才會展現更多的人生亮點,永葆共產黨人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奏出人生最美好的樂章。
境界之修。作為一個黨員干部,必須修好高境界。核心就是價值觀、世界觀、理念。老話講,愿由心生,首先要管住心。這是看開看透的核心。社會上流傳一句話:“領導干部是高危行業,容易犯錯誤、出問題。”我覺得如果把境界之修修好了,看透了,至高點拿下,控制全局,該做什么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是高危行業呢。所以認識要上去。魯國宰相吃魚,他說我的工資保證我天天吃魚吃到老,你給我送魚,這是賄賂,我丟了官,吃不上魚了。人的一生,我們所有的能夠用的錢、享受的待遇,都是身外之物、都是使用權。這些問題要在境界之修,要認識上去,要修高境界。

作者(左)在基層調研( 普定縣委宣傳部供圖)
規矩守紀。紀律是一個黨員干部高于普通人、重于普通人,必須遵守的原則守則。我們加入黨組織,就要放棄我們作為普通人的一些權力。紀律是鐵,法律是鋼,它們在權力之上,不管權力多大,官位多么顯赫,也不能越過法。
規矩用權。權是組織的信任、人民的賦予,權力之主不是我們,我們作為用權者,用權者為傭,是人民雇傭我們,我們就是領傭金。權力是一把“雙仞劍”,用好了,造福于民,濫用亂用,禍國殃民。廉而用權是本義,不是高要求。
規矩做事。權力既然是公器,我們用它,就不能任性胡為,必須講程序、守規矩、遵制度。周總理有一次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p>
堅守法律底線。法網之下沒有我字、沒有特字、沒有情字。在黨中央大力反腐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把當官看成發財之路,搞權力尋租的官員,可以說是“入錯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告誡青年學生“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李克強總理也曾指出“自古有所謂‘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黨員干部必須清楚,什么是不該做也不能做的,即使不為理想和信仰,為了個人的尊嚴和家庭的和睦,也應當在工作崗位上自覺堅守心中的“法律底線”。
堅守道德底線。為官有為官的“道德底線”。如果不守規矩,以權謀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那就是為官的“道德底線”不保,由此下去,成為腐敗分子的并不鮮見。守住“道德底線”是一個黨員干部思想修養、法紀觀念、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反映。一個黨員干部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守住了“道德底線”,將成為推動自身進步的原始動力;守不住“道德底線”,則可能走向墮落或毀滅。
堅守人性底線。尊師敬教、尊老愛幼、知恩圖報,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的心是柔軟的、溫暖的、善良的、仁慈的,而由此引申,人的品質是高貴的、道德是高尚的、風范是卓越的、胸懷是寬廣的。
“三嚴三實”是共產黨員領導干部立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黨員領導干部砥礪品行錘煉黨性的重中之重。
謀事要實看“擔當”。擔當就是敢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事;擔當就是敢向困難開戰,敢向矛盾“亮劍”;擔當就是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風險面前敢于作為、敢于承擔。不敢擔當的干部是不稱職的干部,缺乏創新精神的干部是做不出突出成績的干部?!盀楣俦苁缕缴鷲u”,黨員領導干部遇事、遇難要不怕、不推、不辨、不怨,開展工作要敢于擔當、敢于創新。三國時的諸葛亮五出祁山,體現了恢復漢室的擔當;揮淚斬馬謖,體現了公平、公開的擔當;對政務“事無巨細,咸決于亮”,體現了對劉備臨終托孤的擔當;兩上出師表,體現了對劉禪負責的擔當。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勇于擔當更是不可或缺的責任意識和政治品格。
創業要實看“精神”。我們干的共產主義事業,大家只是這個大事業的一個程序一個階段、一個方面而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灰心;面對失敗,不消沉。干事創業要有蜜蜂釀蜜、燕子壘窩、滴水穿石的精神。華佗學醫每天記5個以上病例,還要查對醫書,看用藥有無差錯,三五更時,用心學習研究醫學書籍。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華佗勤奮學習,毫不松懈。一年下來,病例記了1500多個。行醫時,遵循兩條:一是多熟讀醫書,多臨癥;二是對病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后來行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做人要實看“忠誠”。忠是百德之首,人之忠如魚有淵。我們要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而且要絕對忠誠。黨員干部如何做到忠誠?我覺得,關鍵在“五心不變”,即:忠于組織的感恩心,一生不變;忠于父母的孝心,一生不變;忠于家庭的責任心,一生不變;忠于同志的誠心,一生不變;忠于人民的愛心,一生不變。革命先烈方志敏說:“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臨刑賦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奔櫜R刑壯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葉挺在獄中自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先烈們這種忠貞不渝、高尚氣節,就是大忠,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