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生平+陳寶寬+馮詠芳+陳愛國+周桂官
在蘇北沿海地區,隨著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和種植時間的推移,習慣從事蔬菜生產的多數菜農為追求高效益,多進行集約化種植,設施蔬菜復種指數高,導致蔬菜連作障礙問題出現。研究表明,連作障礙持續危害,機制復雜,人工防治難以逆轉,加之旱作地區缺乏淡水浸泡條件,往往成為阻礙瓜果蔬菜長期種植的頑癥。在此,筆者將蘇北沿海地區旱地蔬菜連作障礙的發生及其防控技術進行總結,供廣大菜農參考。
一、蘇北沿海地區旱地蔬菜連作障礙形成原因
1. 旱地蔬菜長期連作種植方式提供了根系病蟲害賴以生存的寄主和穩定的環境條件,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如韭菜規模化種植基地滋生的根蛆、灰霉病等,豆科蔬菜種植地滋生的根腐病、青枯病,以及茄科蔬菜滋生的根結線蟲等。大棚蔬菜如果栽培種類單一,且長期處于干旱條件下,不但會為根結線蟲等頑固性根系病蟲提供賴以生存的寄主和穩定的繁殖場所,而且長期缺水、過量偏施氮肥和免少耕等耕作方式也會抑制硝化細菌、氨化細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育,使有害的真菌種類、數量增加,細菌減少,土壤生態環境更加惡化。此外,由于植物本身的自毒現象存在,也加劇了土壤生態環境的惡化程度。
2. 旱地蔬菜有機肥施用不當,為連作土壤惡變增加了機會。據在蘇北沿海地區調查,目前畜禽糞肥已成為大棚蔬菜生產的主要有機肥肥源之一,由于受條件所限或習慣使然,部分菜農為圖方便,經常將人或畜禽糞便未經發酵腐熟處理直接施入土壤中,使雜草滋生,同時帶入大量病菌、蟲卵。另外,因肥料來得容易,不少蔬菜地存在著施糞肥過多問題,有的地方蔬菜地一次施用雞糞高達25米3/畝以上。然而,長期大量施用未完全發酵有機肥同樣會影響土壤的理化性狀,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土壤鹽分累積、影響作物生長等。
3. 因連作氮磷等化肥施用量超標導致土壤環境進一步惡化。在日常大棚蔬菜生產中,隨著復種指數的提高,氮磷等化肥施用量偏大,有的甚至超過蔬菜生產需要的幾倍甚至10倍以上。據調查,連作黃瓜、番茄土壤中總菌數量與連作年限呈顯著負相關,真菌和病原菌與連作年限呈正相關。化肥施用量過高不僅造成了肥料的浪費,還使蔬菜因多施肥而減產降質,并導致了土壤鹽漬化,新建塑料大棚3~5年即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蔬菜受害初期表現植株生長矮小,產量降低。一些地方由于前茬西瓜施用過多的磷酸二銨,使后茬種植的大白菜大面積發生干燒心病:說明不合理施肥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
4. 因連作施肥引入土壤中的養分不均衡,致使蔬菜抗逆性能下降。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在大棚西瓜產地,每生產1000千克西瓜產品,需氮(N)2.25千克、磷(P2O5)0.9千克、鉀(K2O)3.38千克,三要素的比例為3∶1∶4;西瓜對硼、鋅、鉬、錳、鈷等微量元素的反應較敏感,對鈣、鎂、鐵、銅也有一定要求。而在沿海地區,一般大棚西瓜平均施用的氮(N)、磷(P2O5)、鉀(K2O)分別為36%、38%、18%,表明連作菜地施氮、磷比例偏高,施鉀偏少,施鋅、硼等微肥不足。土壤中養分不均衡,直接影響了蔬菜瓜果的健康生長,氮的偏高和鉀的不足不但加劇了喜嫩病蟲的發生,也削弱了蔬菜瓜果機械組織的生長和抗擊災害的性能。
5. 用藥防治不當,造成新的生態危機。旱地蔬菜連作障礙多表現為土傳病蟲害,譬如韭菜的根蛆等,普通菜農只是采取治標不治本的藥劑防治,往往用藥過量,不但致使土傳病蟲害抗藥性增強,而且影響了天敵及其他有益生物的生存,由于忽視旱地蔬菜土壤環境的生態修復,因此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二、蘇北沿海地區旱地蔬菜連作障礙對策
1. 盡量創造最佳的治理條件。如通過旱改水和土地整理,引進淡水,實現大面積的水旱輪作。局部區域則可以通過建設小型淡水塘或水窖,利用梅雨季節收集雨水,供適時灌溉之需。
2. 圍繞蔬菜根系土壤改良,合理輪作或休耕。如從改變旱地蔬菜連作提供了根系病蟲害賴以生存的寄主和穩定的繁殖場所入手,或冬季休耕,或輪作玉米、小麥、禾本科牧草、其他種類蔬菜等異科(非寄主)作物,人為切斷土傳病蟲害世代交替的生物鏈,實現防治目的。
3. 運用施入生物菌肥等方法,實施旱地蔬菜連作土壤微環境的處理和修復。根據多人研究成果,底肥動力王等一些生物菌肥都具有防治土壤連作障礙,抑制土傳病害,提質增產的效果,其原理就在于實施了旱地蔬菜連作土壤微環境的處理和修復,但要注意施用方法得當,尤其是保持處理區土壤有足夠的水分和適當的溫度,這是決定施用效果的關鍵。
4. 多采用溫度和水分調控等物理方法,防治土傳病蟲害。如埋設暗管局部增加大棚土壤水鹽下滲強度;利用雨水偏多的天氣集雨洗淋或適度淹灌;高溫悶棚或低溫晾(露)棚;或采用耕翻土壤+玉米秸稈還田發酵+淡水浸泡+高溫悶棚等。在韭菜根蛆等蔬菜土傳病蟲害繁殖季節實施燈光誘殺、臭氧悶殺或濃氨水熏殺等。
5. 尋求專業團隊指導,實施專業人員機防代治。即借助3DT-70 型土壤水電解器等先進的機械進行土壤物理消毒處理,實行連作障礙專業代治。
三、沿海旱作地區蔬菜連作障礙防治辦法實用示例
以東臺唐洋、新街一帶萬畝韭菜生產基地旱地連作障礙治理為例。據調查,韭菜生產基地旱地連作障礙主要以根蛆、美洲斑潛蠅、灰霉病、疫病等土傳病蟲害為主,土壤養分供應能力不平衡也很嚴重(高氮、高磷、少硅、缺鋅、缺銅),還有高鹽偏沙(孔隙度占比大、容重偏小)等問題。其治理方案如下:
1. 合理輪作或休耕。首先,改種植單一作物為輪作,最好爭取引進淡水水源,實現水旱輪作;其次,盡量輪作玉米等常規作物,輪作的作物也可以是茄果類等非蔥蒜類蔬菜,或者選擇牧草等其他作物。有條件的地方可安排在冬夏季集雨水休耕養田。
2. 利用高溫悶棚消毒。充分利用清茬后的空間,實施深耕曬土,收集雨水沖洗,在棚內開溝,鋪施鍘碎的作物秸稈,撒施30千克石灰氮(俗稱氰氨化鈣)或尿素,起壟灌水,用地膜覆蓋地面,上面蓋嚴棚膜,悶棚15~20天,提溫殺菌。或在大棚內每畝鋪500千克碎秸稈,澆施3噸沼液肥并覆土蓋膜堆悶發酵半個月,然后耕耖、晾干、整畦,再移植韭菜。有條件的借助專業公司以專用鍋爐生產熱水消毒(85℃以上)等物理方法進行土壤消毒,然后再種植玉米、大豆、菠菜及菊芋、黃秋葵等耐鹽蔬菜進行生物修復。
3. 施用生物菌肥實施改土治病修復。如美國亞聯微生物肥、底肥動力王等。美國亞聯微生物肥是一個集490多種好氧和厭氧有益菌于一體的微生物肥料,也是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生產的推薦產品。
4. 實施機械消毒防治。①在清茬后防治,選用3DT-70 型土壤水電解器消毒。尤其是大棚韭菜,在前作清茬后或新育韭菜秧苗定植前,選擇在低電壓情況下防治,處理時可將用不銹鋼絲繩制作的陰、陽極按一定間距埋設在土壤中,其深度應大于50 厘米,同時注意目標菜田土壤含水率應保持在35%~70%之間,處理電壓應達到最大值,處理時間保證在5 分鐘以上。②大棚韭菜封閉生長期間,也可選用GJX-1 型臭氧水基質消毒機消毒,利用氣液混合裝置將一定濃度的臭氧溶在水中并在泵的作用下導出機體外,利用臭氧水的滲透作用處理土壤,使其充分接觸病原生物,并抑制病原生物活動。應用結果表明,對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褐斑病、枯萎病等常見蔬菜土傳病害有顯著的防治作用,對根節線蟲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③在露地蔬菜種植期間和根蛆繁衍期,選用高效節能殺蟲燈或糖漿盆、性誘劑進行誘殺。
5. 對極其嚴重的地塊結合農藝措施進行藥劑處理。①非熏蒸性藥劑。在韭菜生長期間,氯化苦、溴甲烷或48%毒死蜱等乳油劑宜采用加水噴施或澆灌法;石灰氮、線蟲凈、阿維菌素顆粒劑等則采用拌細土撒施法。注意用藥后都必須立即進行旋耕或覆土,減少藥劑暴露時間,以免降低藥效。②熏蒸性藥劑。在韭菜收獲后或定植前,利用工業硫磺等的擴散性及滲透性對土壤進行全面處理。施藥后必須立即進行旋耕(表施微粒劑)或蓋土(溝施),然后蓋膜,持續15~20天再揭膜,經充分透氣后才能種植韭菜(或其他蔬菜)。
6. 選用抗病蟲韭菜新品種和實施無土育苗。如選用抗性好的雪韭菜八號等,采用沙箱或有機基質穴盤無土育苗,有條件的也可采用客土溝栽生產或無土盆栽生產。
*基金項目:江蘇省富民強縣項目蘇北專項“蔬菜連作障礙治理新技術及高效立體種植新模式示范” SBN201210032項目;江蘇省三新工程項目瓜菜利用沼液滴灌與水肥一體化新技術集成示范推廣SXGC(2012)S32098102-13
(作者聯系地址:蘇生平 ? 陳寶寬 ? 馮詠芳 ? 陳愛國 ? 江蘇省東臺市蔬菜研究所 ? 郵編:224200;周桂官 ? 東臺市蔬菜栽培指導站 ? ?郵編: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