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佳眉
去蕪存菁 “拔除”不合格黨員
文 / 本刊記者 王佳眉
“142名”,這是江安縣2014年經過黨員量化考核登記工作之后,處置的不合格黨員人數,其中,暫緩登記、限期改正的不合格黨員為125名,勸退的3名,直接除名的有14名。
陽春鎮大竹村黨員黃修建是125名被暫緩登記的不合格黨員之一,由于長期在外打工,他與黨支部幾乎處于“失聯”狀態。“春節我一定回來,跟支部說說在外的情況,不然連黨員都不是啦!”黃修建立即讓家人補交了黨費,并主動與支部聯系。像黃修建這樣與組織“失聯”的不合格黨員,江安縣共處置了16名。

圖/藍波
事實上,在142名不合格黨員中,流動黨員僅為一個類別,江安縣將全縣13940名黨員劃分為農村、社區、機關企事業、教育、衛生、非公經濟、離退休、外出務工八個類別,分類設置量化考核指標,為黨員管理和組織處置提供了科學規范且可操作性強的依據。
時間回到2000年,江安縣啟動了黨員定期登記制度,從加強黨籍管理入手,打破黨員終身制,暢通黨員出口,著力探索創新黨員隊伍管理的新機制。
然而,對于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在當時還是極為敏感慎重的話題,出于穩步推進的考慮,江安縣僅在鐵清鄉和建環局等11個黨委進行試點,卻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在4400名符合登記條件的黨員中,有130名被暫緩登記,39名被不予登記,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震動。“那時候試點非常嚴格,對黨員的觸動非常大,所以我們很快就在全縣推開了。”蟠龍鄉黨委書記李林說,當時他正好在縣委組織部組織室工作。李林現在還記得,當年被暫緩登記的黨員中有少數經過一年的整改期后不達標,最終被清理出黨。
2002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并進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后,江安在全縣所有黨委鋪開推行黨員定期登記制度,歷時近半年時間,經歷了“學習提高、登記申請、征求意見、組織談話、民主討論、上報審批、轉化升級、工作總結”八個環節,江安縣共有78名黨員被暫緩登記,46名黨員被不予登記。“我們對黨員定期登記制度的探索,在當時看來是比較創新和超前的,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都非常關注,我記得中組部專門鼓勵我們‘繼續抓好試點,逐步完善這方面工作’。”李林對十多年前的工作記憶猶新。
然而,在探索取得成績的同時,江安縣也面臨著諸多難點,一方面基層黨員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同領域不同類別的黨員考核評議的重點各不相同,導致用一套標準衡量所有黨員易出現考核不準、不實的情況;而另一方面則是在黨規黨紀方面,缺乏對不合格黨員較為明確的認定標準和處置方式,讓基層組織在探索中難免畏首畏尾。“我們在幾次撰寫黨員定期登記制度的上報材料時,都建議修改《黨章》的相關規定,給處置不合格黨員一個規范化的可操作的標準。否則,我們在推進工作時,總會面對有沒有政策依據,符不符合規定的質疑。”李林認為這是當時所有探索此項工作的地方都面臨的共性問題。
難題并沒有解決,但實踐還在繼續。2008年,江安縣提出了黨員量化考核辦法。將黨員分為農村、社區、教育、衛生、企業、離退休、外出務工7個類別,細化指標,量化打分,使得對黨員的考核更加科學規范。而在2014年的黨員量化考核中,江安對于方案再一次細化,增加了機關事業單位黨員類別,實現對黨員量化考核的分類別全覆蓋。
分類量化解決了此前考核不準不實的問題,讓不合格黨員的表現可以按照細致的指標打分評定,“這樣杜絕了考核中人為因素的干擾,也避免了考核后的扯皮。”江安縣委組織部組織室主任唐慶龍說。翻開2014年江安縣黨員量化考核方案,可以清晰看到各個類別黨員不同方面考核的具體分值。例如,在工作業績方面,針對機關黨員設置了“因工作失職造成較大失誤的扣5—15分/次”,農村黨員則是“不交納承包費,非法挪用、侵占、私分、貪污集體資產”,教育系統黨員為“不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弄虛作假”等,而離退休黨員沒有工作業績的考核,則在生活作風方面設置了“教育子女不力,造成子女有違法亂紀行為的扣5—10分”等。
“黨員量化考核登記突出了分類的科學性、程序的規范性、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對不合格黨員的組織處置,讓黨員深受教育,思想上更加純凈,行動上更加注重模范帶頭作用,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更加強大了。”江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付仲說。
江安縣委組織部做過一次統計,從2000年到2014年的四次黨員登記中,共有529名黨員受到組織處置,暫緩登記的有393名,不予登記取消黨員資格的有136名。
在2014年的黨員量化考核中,迎安鎮英華村處置了3名不合格黨員,最重的是王聯金被勸退。事實上,在黨員申請登記的環節,他就放棄了申請,自愿提出退黨,54歲的王聯金頗能代表當前少數老黨員先進性缺失后,與黨的宗旨漸行漸遠的心態。同村的嚴第財因組織紀律差,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被評定為暫緩登記,要求限期整改。65歲的劉崗州則是平時愛喝點小酒,酒品卻差,一喝醉就大罵黨委政府,嚴重影響黨的形象,用群眾的話說就是“素質太差,身為黨員連我們普通群眾都不如”。
英華村所在的迎安鎮共處置不合格黨員27人,是全縣處置人數最多的,其中,限期改正23人,勸退1人,除名3人。“分析迎安鎮處置人員的構成,可以看到現在基層尤其是農村不合格黨員所具備的共性問題。”縣委組織部組織室主任唐慶龍說。迎安鎮處置的27人中,分為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支持村上工作;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等違規違紀行為;長年外出,與黨組織“失聯”等三類。
與農村普通黨員不同,江安縣此次處置的17名機關黨員更為引人關注。機關黨員基本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在能力素質、自我約束上要求更高,日常管理、監督機制都更加完備,而這17人都是此前被縣紀委處分過的問題黨員干部,或因貪污受賄,或因職務違規,或因作風問題。江安縣沒有以不合格黨員處置來代替黨內處分,也沒有因為其受過處分而“逃脫”不合格黨員的清理。原縣政務中心主任程明書因受賄而暫緩登記,原食藥局副局長余華因生活作風問題被暫緩登記……
在量化考核中反映出的問題,江安縣沒有刻意回避,反而理性視為實踐經驗。在去年3月,黨員量化考核剛剛啟動時,林業局、供銷社等單位黨委都反映過有一小部分黨員宗旨意識淡薄、先進性缺失,甚至表示不愿再提交黨員登記申請表。“其實,我們當時并不擔心這類黨員的出現會有不好的影響,相反我們愿意看到一些問題的真實暴露,能夠給今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積累經驗。”唐慶龍說,與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幾乎同時開展的黨員量化考核工作,因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逗硬,讓這部分黨員重新自我審視,不斷整改提高,最終還是按照要求申請登記,絕大部分都以合格的等級按期登記。
除此之外,江安縣對黨員的量化考核以五年為一周期的做法曾令外界不解。江安縣組工干部認為,這一周期符合中央“每五年進行一次黨性分析”的要求。“量化考核的程序非常繁瑣,從宣傳教育階段到最后審結裝檔,需要半年多時間,被暫緩登記的黨員還有一年時間的整改期,整改結束后還要考核評議。如果周期太短,會消耗基層黨務干部的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難免變成走形式。而且客觀地說,在一個短的周期里是難以對黨員作出一個科學全面的考核評估的。”唐慶龍說。
在關注的目光中,江安縣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已經走過了四個輪回。“在江安,處置不合格黨員已經得到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普遍認同,處置結果的公布不會引起很大的震動,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唐慶龍說。
江安縣委組織部長付仲說:“處置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抓好限期改正黨員的教育轉化,組織開展好黨員一年一評議,為下一次黨員量化考核登記工作打好基礎。”
責任編輯: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