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仁飛
摘要: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減少動物受感染機會的重要措施,是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養殖場必須制定消毒制度,進行科學有效的消毒。對養殖場的消毒措施進行了介紹,供參考。
關鍵詞:養殖場;消毒;要點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1-0063-02
1 養殖場消毒措施
養殖場根據不同生產階段可將所實施的消毒分為終端消毒(指圈舍或單元舍空舍后的消毒)和經常性的衛生防護(指在場區入口、生產區入口、進舍區入口、辦公區及生產區等采取的經常性消毒)。
1.1 終端消毒措施
1.1.1 終端消毒措施基本程序
(1)衛生清掃和物品整理。空舍或空欄后清除舍欄內的所有垃圾和墻面、頂棚、通風口、門口、水管等處的塵埃及料槽內的殘料,并整理舍內各種用具,如料車、掃把等。
(2)舍欄、設備和用具的清洗。首先對空舍內的所有表面進行低壓噴灑并確保其充分濕潤,必要時進行多次的連續噴灑以增加浸泡強度。有效浸泡時間不少于30min,再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清洗干凈后保持盡可能長的晾干時間。
(3)舍欄、設備和用具的消毒。使用選定的廣譜消毒藥自上而下進行噴霧或噴灑消毒,保持舍內的所有表面及設備、用具均得到有效消毒,對病弱豬離欄、接縫處的消毒更要徹底。消毒后圈舍保持通風干燥,空置3~5d備用。
(4)上欄前的準備。在空舍干燥期間對舍內的設備、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維修,重點是飲水器、料槽等,堵塞舍內鼠洞,做好滅鼠工作。
(5)上欄前1d再次對空舍進行噴霧消毒。
1.1.2 終端消毒措施的技術要求
(1)對于空舍或空欄所實施的衛生管理和浸泡措施,應在轉群后立即開展,最多不超出1小時,及時排空糞污。
(2)當轉出群曾出現過死亡數量多或存欄密度大時,必須先進行噴霧或噴灑消毒處理,再進行必要的衛生管理工作,防止直接進行干燥清掃導致病原微生物擴散。必須使用兩種不同性質的消毒藥物進行消毒。
(3)規模化養殖場的產房和保育舍1年至少使用1次畜舍專用洗液,并在浸泡時盡可能保持舍內密封。
1.2 經常性的衛生防護
1.2.1場區入口消毒 場區入口處的車輛消毒池長度為3~4m,寬度與整個入口相同,池內的藥液高度為15~20cm,每周至少更換池水、池液2次,保持有效濃度,配置低壓消毒器械,以利于對進場的車輛實施消毒,進入場區的所有車輛和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后才能進入。
1.2.2生產區入口的消毒 進入場區的所有物品,必須根據物品的特點使用不同的消毒藥物進行消毒。進入生產區的人員經專用消毒通道進行嚴格消毒后進入。
1.2.3帶畜消毒 為了確保消毒效果,消毒前必須先清洗衛生,盡可能消除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如糞便等),徹底濕潤要消毒物品的表面,足夠的藥液和接觸時間,每周使用低壓沖洗機進行噴霧消毒1次。
1.2.4場內環境消毒 正常情況下全場至少每兩周進行一次噴霧消毒,非正常時期場內消毒每周進行1~2次。
2 常用的消毒方法
2.1物理消毒法
用物理因子殺滅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如自然凈化、機械除菌、熱力滅菌、輻射滅菌、超聲波消毒、微波消毒等。
2.2化學消毒法
用化學藥物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理想的化學消毒劑應具備:殺菌譜廣;作用速度快;性質穩定;易溶于水;可在低溫下使用;不易受有機物、酸堿及其他物理、化學因素的影響;對物品無腐蝕性;無色、無味、無臭;消毒后易于除去殘留物;毒性低;不易燃燒、爆炸;使用無危險性;價格低廉;便于運輸;可以大量供應。
2.3生物消毒法
利用微生物間的節制作用或用殺菌性植物進行消毒,常用的是發酵消毒法。
3 消毒工作的注意事項
(1)消毒前認真仔細地清掃沖洗地面上的糞污,再結合其他物理、化學方法進行消毒,能大大提高消毒效果。
(2)使用化學藥品消毒前,要認真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做到配制濃度準,使用方法對,消毒時間足,這樣消毒效果才好。
(3)幾種消毒藥液不能同時混合使用,以免影響藥效,要從信譽度好的單位購買消毒藥,不要使用過期失效的偽劣產品。
(4)對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消毒藥如福爾馬林,消毒后要充分通風再進畜。對有腐蝕性的消毒藥如氫氧化鈉,使用時要注意人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