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霞
文字記者用文字“說話”,攝影記者用圖片“說話”,而責任編校則要用版面“說話”。責任編校對記者的稿件起到升華和增值作用,由此不難看出版面編輯的重要性。版面中的文字、標題、圖片、線條等,是版面的組成部分也是版面價值的體現,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責任編校把這些東西有機地結合。作為一名責任編校,最大的快樂就是自己花費心思制作的版面得到讀者的認可。在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中,如何吸引讀者眼球,是每個責任編校都要思考的問題。
在商界,有句話:“第一是選址,第二是選址,第三還是選址。”有業內專家為已開業或有一定歷史的百貨商店提供了“新版本”——“定位。”
其實,定位同樣適用于平面媒體的版面設計。如今的報業競爭用“白熱化”來形容一點不夸張,每一家報紙都有自己區別于別家報紙的獨特風格,每一家報紙都通過重要的版面和具有貼近性、新鮮性的新聞稿件牢牢吸引特定讀者的注意力。在準確定位報紙的服務對象、讀者群、辦報風格、宣傳任務后,將定位的風格一以貫之堅持下去,進而形成或強化自己的特色是報紙責任編輯日常工作中必須要考量的問題。
2011年初,《柴達木日報》新一輪改版工作啟動,報社編委會經研究決定推出《今日導讀》,在一版報頭下面做導讀,處于摸索階段,責任編校就將自己認為內容有吸引力的稿件標題都作為報紙導讀放在了顯著位置,隨著這項工作逐漸開展,問題也出現了:有人說,一版的內容拿到報紙就能看到,導讀中還出現一版的內容,這是否恰當?其次,導讀是用來引導閱讀,吸引讀者“眼球”的,讓讀者看到標題就想閱讀稿件其最終目的,這就是頭版版面設計的表現。
除了版面的定位設計,欄目的設計與編排也很重要。欄目是版面內容的承載與表達,每家報紙都會有自己叫得響的名牌欄目。我報就有《潮海潮》、《昆侖幼苗》、《柏樹山茶座》、《巴音河濤聲》等欄目,既然是想要打造讀者喜愛的欄目,欄目稿件要求除了一般的新聞性、可讀性外,特別定位于“可操作性”。
版面欄目設計后,最重要的就是組織稿件。責任編校最重要的任務是將策劃好的選題充分表達并使之有血有肉,把新聞資源調動起來,為充實版面將版面變得“豐滿”服務。《柴達木日報》的一個版的編輯排版校對由一人完成,所以,在充分發揮責任編校的自主性靈活性的同時,也為版面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責任編校從見到稿件編輯稿件的同時,就要開始考慮該稿件放在什么位置才最合適?是否要用點、線條等加以突出?稿件是不是要配圖?配圖要達到怎樣一個要求?通過配圖要表達何種含義?稿件內容是不是還要下轉等等,凡此種種都是責任編校要仔細考量的問題。責任編校編排版面是“為他人作嫁衣”,稿件位置要恰當,還要將稿件吸引讀者眼球的能力最大化。
有一位編輯對我說,“版面每天都要吃稿子,還要吃好稿子,吃稿量還不小。”的確,要想做出好的版面,就要給自己的版面找“糧食”。“糧食”從哪里來?這就需要記者們有源源不斷的或稿子供責任編校驅使。
在柴達木日報社,責任編校是一個版面的靈魂,或者說是“總策劃”、“總導演”。責任編校最重要的工作是排好版面,并找到合適的圖片,通過恰當又美觀的方式將你的版面呈現在讀者眼前,并通過版面編排表達你最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責任編校不簡單,“編輯不好當,從編輯、畫版、拼版、校對,是全套的活,今天的版面自我感覺很完美,但明天又是不同的稿件,那么,明天的版子我該如何設計呢?”。確實是這樣。不同的稿件需要不同風格的表現,需要點、線、面多維度的組合與展示,這就需要責任編校強化文字基本功的同時,還要提升自己點線面靈活運用的能力和強大的審美能力。
如果版面上總是責任編校“自編自導自演”,而將稿件作者與讀者的感受棄于不顧,那么責任編校的版面就真的只是做給自己看而已,這也就意味著稿件作者與讀者參與性化為零,就會產生版面不夠開放的問題,遑論版面創新與突破。
有本叫《執行》的書非常暢銷,“執行”、“執行力”這些詞引人注目。對我們的版面來說,好的創意、好的選題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好的寫手隊伍、好的專家隊伍,再好的選題也缺乏“執行力”。而沒有“執行”,一切都是零。
報紙出版了,版面編輯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當然是讀者的熱情回饋。報紙的吸引力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報紙生命力的體現,有強大吸引力的報紙才有資格說自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報紙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具有生命力,那么怎樣做到“三貼近”?讀者就是我們最尊貴的客戶,讀者就是我們的上帝。我認為這就要增強服務意識,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提供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信息,找到他們的關注點;其次,在制作版面時,要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制作標題要凸現新聞點,寫法力求平易,版式要清爽,方便讀者閱讀;再次,報紙出版后,重視讀者的反饋,熱情對待每一個讀者來信、來電,真正達到與讀者的良好互動溝通。
在如今的媒體競爭中,電視媒體越來越強勢,很多節目可以調動音樂、文字、聲音、畫面等多種手段,給觀眾以全方位的滿足。作為平面媒體,更應該重視與讀者的交流與互動,用真誠和熱情為讀者服務,只有讀者認可,編輯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辦報不能“自拉自唱,自娛自樂”。在工作中我也體會到,要想讓讀者關注你,關鍵在于報道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真正與讀者共振。如果真的“歡樂著他們的歡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何愁讀者不關心你的報紙?何愁報紙的影響力不強?只有那些真正關心讀者的報道,才有良好的宣傳效果,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