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義

一
太平洋彼岸青年詩人尤悠得予除夕詩,有寄云:“豁豁春風翹勁枝,驚花一顧動人時。分明不是深情字,卻著思尋上我眉。”句句峭拔,不肯輕下一字。予雖自喜明快,亦甚嘉之。答云:“亂點煙光筆一支,漫夸神似少年時。大洋波涌詩心動,自有春風上翠眉。”
友人皆謂予詩無衰朽氣,猶似少年,尤悠亦如是觀。回信云:“喜歡春風上翠眉。”可信此是實話,但又說:“您實在謙虛。您的詩詞脫離了刻意修飾,心到筆到,天然而成,已到另一種境界。”此則未免過譽,應視為安慰之辭。
附記:過去有不少此類情況沒有收檢,都散失了,現(xiàn)在來寫詩話是晚了些,但比不寫好。隨興隨遇而發(fā),不刻意為之。
二
町翁陳顯兵先生,香港名家也。為予書七言律絕各一,筆法異而俱甚工。甲辰上元黃昏時分,綠衣人送至,舉家觀賞,頓添佳節(jié)之樂,遠勝于龍燈。先生法書,非楷非行草,融化金石之文,自成一格。筆力勁健,余甚寶之。宜春鄒紹忠君,好裝裱,曾在榮寶齋學習,技甚精。時予尚在南昌,擬返宜后倩為精裱,懸之書廳,必將四壁生輝。欣賞未幾,愧無瓊玖之報,思得一俚句以饋吾衷而未獲。夜寢忽醒,乃得五言六句,不耐苦思,晨起始足成之。尚未知其通信地址,先貼三三兩兩群,待駕臨時一哂。
《町翁手書鄙句寄贈賦此致謝》:“喜值花燈節(jié),恭迎玉版書。法從鐘鼎出,跡與柳顏殊。素壁生光采,隆情勝瑾瑜。寥寥四十字,難以盡區(qū)區(qū)。”
三
今年元宵節(jié)又是西洋情人節(jié),下午在連日雨雪中忽然開霽,心情為之開朗。久滯斗室如幽囚,乃挈眷至八一廣場游覽。只見北端兩側高懸大紅燈籠,略顯中國節(jié)之氣氛;場上二三小販兜售玫瑰,則西洋節(jié)之征象也。友人落紅無意有詩曰:“中西雙節(jié)樂翻天,賦罷鴛鴦更賦仙。”雙節(jié)十數(shù)年才一遇,在既成或將成鴛鴦之青年人自是其樂倍增,故云樂翻天,宜其不羨仙也。落紅賦了鴛鴦又賦仙,是旁觀吟賞,抑身在其中?觀其放聲歌唱,想必也是樂翻天者。
四
南昌青苑書店是江西省一家著名民營書店,常與當?shù)馗咝B?lián)合舉行文化活動。我來昌也被邀請至該店講個人讀書經(jīng)歷。江右詩社熊社長盛元特來支持。翌日即賦《虞美人》詞以寄予。其辭曰:“一甌清茗三生夢,劫罅春無縫。霏霏語屑共云飄,恍覺古今迷霧片時消。故園童趣低徊遍,人在青青苑。吟邊往事漸瞢騰,擷取慧光分與讀書燈。”題為《虞美人·青苑書店聽仰翁談讀書心得,感而賦此,兼贈國英女士》,國英女士,姓萬,青苑店主也。予報之曰:“平生回首俱如夢,罅漏難彌縫。韶華大好已風飄,負負徒呼老至憾難消。經(jīng)書枉讀云曾遍,涉獵英華苑。幾多未化霧云騰,空憶當年一盞豆油燈。”煙云了了評曰:“仰翁以實為境,郁兄以意為境,唱和皆富深慨。可謂各得其所。”郁兄,謂熊社,實意二字可謂的評。唯熊社乃詞家正宗,深得奧衍之境,非予所能及。陽關紅柳說:“今人物質豐富,而最缺的就是您這盞豆油燈了!”妙人妙語,切中時弊。雪似故人藍雪兒,網(wǎng)上新結識之詩友也。則賜和云:“卅年一枕紅塵夢,原是天衣縫。心輕若羽御風飄,擬將悵惆都向盞中消。捫心以手思量遍,無悔還無憾。由他月落月升騰,從此有情常伴讀書燈。”頗曠達。唯昔人謂天衣無縫,今反言之,殆欲化腐為新。唯有縫無縫,事皆虛幻,語出牛嶠《靈怪錄》。此說當屬原意。詞典釋為處事周密,乃演繹也。
五
“火樹銀花夜,碧空盤玉懸。黃昏影成對,玫朵會湯圓。”此落紅無意元夜詩。前三句是歐陽修“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之化用。妙處更在結句:玫朵會湯圓。此本系寫實,乍看不合邏輯。從修辭法看,玫朵用作借代,恰通。而且脫出了情侶之熟爛而有其美好幸福之意境,用在傳統(tǒng)詩詞中顯得異常新穎。玫朵乃新詞,乍見未知何謂。問鄰座始悟為玫瑰花朵之縮語,原是現(xiàn)代人示愛之物。
落紅有和予喜其過訪詩,結云:“但仰齋心如水澈,好看明月不辭頻。”用今人名字入詩且系收件人名字,極為罕見。又奇在仰齋心可讀為二一式,作偏正格,亦可讀為一二式,作動賓,有趣。
六
“本相不題題玉照,相存片底長如少。相生心上境猶寬,落筆詩吟流水妙。”此劉紅霞自題小影之詩也。紅霞,湖南人,生長南昌,性豪爽,能詩善飲。江右詩人草嘯素豪于飲,亦曾為之退避三舍,掛起免戰(zhàn)牌。昨日相與接席同酌,忽聞草嘯對其叫囔“玉照”“題照”。反復數(shù)四,紅霞從對面伸出手機中照片以示予,謂草嘯所說即此。予始知所云玉照者即其本人之倩影,所謂草嘯說者,即欲予為之題照。片中芋葉遮頭,面容陰蔽,似不欲以真面目示人者。余一笑遞還。席散后,紅霞又將該照片傳余網(wǎng)上,予乃戲題一絕云:“秀毓衡廬出麗姝,如何形象忽模胡?莫非天女妒顏色,故遣霧霾濃罩乎?”題后忽覺不應只是戲謔,遂又題一絕云:“勇挾豪情斗酒徒,天然自好怯脂污。春來艷說桃紅燦,淺笑輕顰比得無!”酒徒自是指草嘯,亦不限于一人。漢酈食其求見高祖,自稱高陽酒徒,非貶詞也。草嘯自須有詩,詩曰:“山花匝匝麗人來,摘葉偏如翠傘開。此去不遮遙望眼,萸囊拾滿作詩材。”時江右熊盛元社長亦在座。則為減蘭詞以遺之。“遠山橫黛,人在煙痕云影外。袂舉風馨,縹緲清歌入窈暝。通幽徑仄,一縷霞烘蟬鬢側。漫捻柔荑,傘底仙葩望欲迷。”聊記其事與詩,亦詩場談屑也。
七
梅兮若君和拙詩《夏夜偶成》云:“冠衣未減處尋常,止水湖山出錦囊。贏得瓊田歸玉界,清風不贈贈清涼。”有網(wǎng)友就其中一些詞句提出質疑,貼我博客,因試圖做些解釋。梅君“贏得瓊田歸玉界”,意為贏得瓊田玉界歸,本是一個聯(lián)動式的句子,但此處必須仄聲收尾,不合格律,于是作者變通分作兩個動賓式的詞組聯(lián)合起來,仍是一個聯(lián)動式的句子,意思也沒變,卻變平直為回環(huán)往復,為抑揚亢墜,富有情韻和聲調之美,不僅僅是合律。“清風不贈贈清涼”,乍看我亦有懷疑。細思之,當謂達成人生最高境界無待于外力,而在于內心之修養(yǎng)。至于所贈清涼究為何物?則上句已言之矣。心境當如瓊田玉界即清涼也。“止水湖山”,不合邏輯,但合修辭。這是兩個概念,不一定全都相符。修辭學有類從,此用其法,只是說湖,山是以類相從,并無意義,為的是適應格律需要。“處”此處是動詞,處尋常和贈清涼句法相同,形容詞名詞化作賓語。此類似不通而實通之詩句非有相當學力與功力不能做到。奇語奇趣我覺得是梅兮若的基本風格。她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不像我只能以平常心說平常話。
八
江南蘭,江陰人,居無錫,1971年生,小學教師。擅五七言絕句,不以雕琢字句為工,而重立意。能言人所未言,而又平易近人。年來霧霾嚴重,由北及南,詠之者眾,江南蘭亦有二首。其一曰錫城持續(xù)霧霾天有感:“艷陽皓月影無蹤,萬里煙塵盡日封。非是昏眸難辨色,蒼天或已改真容。”其二曰上班途中即景:“霧鎖長街亂象生,路人寶馬兩難行。逍遙唯有金毛犬,閑伏車窗看世情。”予喜其一,結句不同凡響,淺語有深意。其二,大有感慨,不露聲色,耐人尋味。
《錫惠公園銀杏林暮景》曰:“日隱西山霞染林,枝頭鳥雀囀清音。秋風也解憐時意,未掃幽園一地金。”這又是好風了,贊美風,又豈是贊美風,悲天憫人!
《喇叭花》:“纖纖繞竹籬,向曉自參差。為恐傳虛信,終生不肯吹。”此篇大有品格,吹牛溜須之徒當愧死。
《秋日兩題》一即名《秋日》,詩曰:“客里無人共一杯,故籬霜菊為誰開。西風不解飄零苦,更卷瀟瀟暮雨來。”苦上加苦,怨誰?其怨天乎!另一為《相逢》:“迓客秦園桂正開,長廊曲澗任徘徊。怡情最是江南雨,時伴香風拂面來。”前首怨風,此首喜雨,風雨何知,詩情不滯于物,隨興而轉。關鍵在有無客來。妙處卻在風和雨。
《回江陰偶記》三首之《飯后》云:“閑話農(nóng)家事,漫斟大麥茶。兩三黃蛺蝶,時繞竹籬笆。”一開頭便令人想起,農(nóng)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煮酒話桑麻等等,省卻了許多筆墨。好像說了前兩句話就說完了,更無從下筆了。哪知詩人是故意騰出手來,別開生面,物皆有情,何況親人。詩味由是盎然而出。
《云》:“身輕也羨飛鴻志,萬里虛空恣意行。可嘆生來無骨氣,雷霆聲里淚縱橫。”小小的篇幅里,窮形盡相,毫不牽強。指桑罵槐,竟有如此妙用。
《過白族聞山歌戲題嶺頭云》:“逍遙天上客,底事臥山頭?或戀情歌渺,渾然忘遠游?”這顯系由《列子·湯問》秦青歌聲響遏行云敷衍而成,然亦變化出新意。這云不是被動的,儼然是一位音樂欣賞家。可謂善于運古。《抵香格里拉遇太陽冰雹有感而作》:“烈日高空掛,冰珠亂撲塘。天公如有道,肯許世無常?”劉禹錫有句云:“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作者別出心裁,不道愛情道世情,感慨深沉,唯藝術性相對少弱耳。
江南蘭上舉諸絕句皆作于2013年秋冬。皆有靈氣流轉其間,洵才女也。惜才高而位卑,知之者鮮。余力不足以顯其名于天下,唯借網(wǎng)絡傳播之便,表而出之。昔嚴滄浪論詩,謂詩有別才,非關學也。又說非學無以達其至,蘭乎勉哉!
九
打開QQ,有滄溟月·竹卿者,女,16歲,欲加予好友。呈所作《瑞龍吟》一首,題為《次韻銘鏌兄,兼和師兄十八生辰》。其詞曰:“玄冬暮,飄絮乍墜人間,冷煙輕素。泠泠皎月懸窗,水仙已罷,流光怎駐。 暫凝佇,緩緩紙箋鋪就,卻因何故?閑來知己相邀,風侵書袖,詞濃憶緒。 還把文章吟遍,數(shù)行字里,結為詩侶。一片玉壺冰心,和爾同住。相逢情景,燈影闌珊處。何時可,東園漫步,花前酒煮,興盡乘鸞去。淺斟漫唱,詩情萬縷,翻作閑情賦。還伴有,濃濃黃昏飛雨。風吹柳塢,花開無數(shù)。”
16歲的孩子能寫慢詞,且清麗可喜,殊為難得。遂從其請,成為我最年輕之詩友。閑聊中,得知小學四年級閱讀《紅樓夢》,從此便愛上古典文學,延及詩詞,愛之尤甚。課余抓緊時間吟誦不輟。13歲開始習作,皆輯于自己空間,名曰《豆蔻集》。第二部名《絳春集》,集中詞較多,亦較佳。今再錄其小令一闋。《采桑子·李后主生歿皆逢七夕》:“江南此際笙歌否?羨煞沙鷗,依舊嬉游,自古君王不自由。如今往事成流水,此夜清秋,何必登樓,遠處雕欄不解愁。”
《浪淘沙令·夜懷姑公》改至七稿,可見其用力之勤,不僅恃其天分之高也。
滄溟月以予年邁,稱予為爺爺,意甚親切。有《寄仰齋爺爺》詩云:“贛江水暖漾春懷,箋字扶風過眼來。汲引不矜名士態(tài),漫吟豈止豫章才。滿園桃李深深護,幾度風云淡淡裁。且待月明書一卷,馳游天地意悠哉。”詩亦清雅。予報之曰:“何物猶堪慰老懷,空中青鳥忽飛來。口銜一管生花筆,腹醞千秋詠絮才。浩浩天風為鼓舞,煌煌云錦供縫裁。崢嶸頭角驚初現(xiàn),倦眼恢張亦快哉。”喜溢于詞,亦鼓勵其繼續(xù)努力。
十
銘鏌,又稱吳子嘉,皆網(wǎng)名,真名何溪云,紹興人,現(xiàn)在杭州念高三。19歲。予讀其和答竹卿之《瑞龍吟》,喜之,倩竹卿為介,結為好友。知其七歲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初一即讀《昭明文選》,高一學寫詩。去年(2013)春,整理其所作詩為《淇澳集》。
其自序概括一部中國文學史,夾敘夾議,文從字順。現(xiàn)代青年人能寫文言文者甚鮮。具此水平者尤為鳳毛麟角。集中及此后所作,五古與七律較多,亦較佳。有步老杜《秋興八首》,當寓步武老杜之志,亦可見其于七律用功最多。其《十七歲臨屏自題》云:“書劍生涯可屬予,前塵檢點意何如?功名袞袞靡關我,歲月堂堂且讀書。夢化羽衣塵外獨,病來詩骨酒先疏。一燈四壁相看久,許我如磐犖確居。”《銘社作業(yè)·初夏》云:“行吟小徑過山東,葉下嬌鶯啼不窮。十里清嵐翻晦暝,幾重煙絮鎖蔥蘢。層巖連嶂參青碧,亂石分泉入眼朦。踏月晚來村舍外,湖心吹皺樹間風。”抒情寫景俱有可觀。前首頗具風骨,后首燦如圖畫。頸聯(lián)青倘換為睛,眼換耳,或更工。
十一
北京吳金水,當代詩詞名家,2013年7月收二弟子,一為滄溟月,女,16歲,無錫人,好為詞;一為吳子嘉,男,18歲,紹興人,喜為詩。皆靈氣勃發(fā),所作斐然可觀。子嘉網(wǎng)上拜吳先生為師。滄溟月則是吳先生游無錫時當場訂下。先生門下得此二妙甚為得意,有《無錫夜宴》詩:“際會風云第幾回,錫山今夜倍崔巍。華筵已有門生治,劇飲能無郢客陪。只為星河充肺腑,便成謦
十二
江南蘭,本名陸向紅,女,無錫人。予先已錄入詩話。去年(2013)5月拜北京名家江南雨門下,專攻七絕,昨示予三首。《春日所見》云:“胡蝶飛飛意欲狂,玉蘭紅杏斗新妝。可憐小院背陽處,老竹猶搖舊日黃。”《題花鳥園之鸚鵡》云:“試問翠衣紅觜客,緣何鎮(zhèn)日靜無聲。莫非慣坐春風里,滿眼繁花已不驚。”《雨后海棠》云:“一夜瀟瀟洗倦塵,綠裙珠綴趁時新。可憐腮上紅深淺,應是胭脂抹未勻。”俱前兩句作鋪墊或襯托,柱意在后兩句,深得七絕章法。尤可喜者,皆能出新意,為人所未道,而自然妥帖,饒有意味。未逾一年,即臻此境,名師出高徒,非虛語也。自云今起將兼攻七律。以此觀之,亦將有成。
十三
杭州姑蘇林,青年女詩人也,貽我玉照二幅,一古裝,一時裝。古裝者坐梅花樹下巨石上,首微俯,正凝思狀,似在覓句。時裝者立于桃花樹側,一手扶花枝,而目視遠方。索題,余乃為二絕以報之。題古裝照曰:“身雖未在羲皇上,心正遍臨唐宋間。李杜蘇黃都見了,追隨鞭鐙不思還。”題時裝照曰:“春服初成穩(wěn)稱身,旗袍新樣最精神。還添大朵紅菡萏,蕞爾夭桃敢笑人!”姑蘇林反饋謂兩首都好喜歡,想當莞爾一粲也。
十四
化成巖拜伏羲女媧冢。
化成巖,宜春名勝處也。半山間有高冢一,立碑二,碑上無字,皆人首蛇身像,男女各一,蓋傳說中之伏羲、女媧也。其冢焉能在此,荒謬自不待言。故方志不載,亦無人一顧。當是好奇或好古之士所營,不知始于何時。殆欲為此名勝之區(qū)添一景觀,或秉慎終追遠之意而為之。予每至此,輒肅然起敬。披荊榛,踏落葉,徘徊而不忍去。有句云:“寒山荒冢草萋萋,人首蛇身碑上鐫。我亦整襟追遠祖,五千年后拜雙棲。”
十五
夢
詩亦佳。18歲生日有句曰:“丹楓不解時光悄,又被西風老一年。”尼父發(fā)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作者發(fā)憤讀書,不知又長一歲,用一老字,殆暗寓出自《論語》之意,與但惜流光易逝高出甚遠。造語亦甚別致。《病中看星星,無月》云:“幾樹秋蟬留夏意,微云無計掩稀星。借來江浙三分月,照向滁州一夜明。”前兩句寫景,工練若出老手。后兩句抒情,輕靈機巧,聰明人語。《賦虞都》云:“癡看天邊思故國,白云模樣似虞都。”虞都為其故鄉(xiāng)紹興市上虞區(qū)。活用白云親舍之典,亦見功力。至于“閑卷《漢書》思武帝,誰人識我上林才?”(《絕句》)直是大言不慚,然亦初生之犢不畏虎耳。前途遠大,來日方長,勉之勉之。
另有學詞心得十余則,頗具識見,今略。
十六
劉希賢君印行其外高祖父鄧廷英先生《養(yǎng)拙吟詩稿》,以一冊貽予。予浣讀一過,覺珠璣燦目,洵足傳世。鄧先生甘肅秦安人,生于清咸豐八年,卒于民國十三年后。十七歲入邑庠,屢不得志于鄉(xiāng)試,僅終于廩膳生員(由資深秀才優(yōu)秀者晉升,可以領取一份廩銀)。其下第諸詩,情感郁勃,文辭典麗,予最為擊節(jié)稱賞,亦最為扼腕嘆息也。
《下第兩首》堪為典型。詩云:”襤衫卻恨市常慳,三載苦心一筆刪。重笑榜中康柳冕,空憐格外羨孫山。枕陡(當為徒)伏去偷流淚,機縱下來也愧顏。世上知音從古少,文章休說命相關。”其二:“白戰(zhàn)重看跨馬歸,文章空負吐珠璣。痛無知己論長短,休向俗人說是非。行路山川皆黯淡,到家雞犬少光輝。高堂泣拜破顏笑,瘦影詭言在外肥。”詩中寫盡舊時代下第人羞愧心理和憤憤不平之氣。“襤衫”明清生員服裝,科舉每三年一屆。三句得第者,四句落第者。五句落第人常情,伏枕典出《詩經(jīng)》:“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六句蘇秦游說失意歸來故事。最后兩句拜母無限辛酸。又有《自問》詩云:“只懷一點不平氣,酒后常思奮老拳。”無怪其牢騷太甚也。
《下第自慰》則心尚平靜,當在早期,猶存后望,只應繼續(xù)努力。詩曰:“蟾窟徒瞻千里月,鵬程不斷九霄風。何年驥尾身相附,此日龍頭愿已空。豪杰終能奪天命,主司何必怨冬烘。皋夔事豈皆科第,莫廢寒窗誦讀功。”
主司句乍看頗似唐人高蟾《下第獻主司》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骨子里卻不然,自信“豪杰終能奪天命”,才何必怨主司冬烘也。蓋謂主司是否冬烘不足為慮,非若高蟾之頌主司。舊典活用。
《偶見舊日薦卷感而有作》當作于晚年。“薦卷叢殘已八科,光陰轉瞬卅余年。春風帳里坐嫌少,秋試場中來恨多。半世萍蹤無定向,一身鐵鑄也消磨。青燈惟有爾知我,隨處五更伴醉哦。”同考官分房閱卷,稱房師,初評后將試卷呈薦主司,相當于今之初選。主司堂備,相當于入圍。鄉(xiāng)試三年一屆,薦卷即有八屆,必考至廢科舉方止。大半生最好時間和精力俱消耗于制藝之中,未得一第,即毫無用處,良可慨也。
十七
梅兮若是一位頗為神秘之著名詩人。與予交誼頗厚,已有年矣,予猶不知其何許人也。撲朔迷離,亦未能確辨其雌雄。僅于網(wǎng)上略知其蹤跡,有時則失其所在,殆云游靡定。為詩務去陳言,造語生新,而仍清晰。且思路開闊,異常活躍。讀其上文,難測其下文將作何語。若有仙氣,而無俗韻。姑貼其近作二首:
《柳梢青·昔南墻薔薇西墻開》:“綠雨花光。明珠采影,水麝吹香。架下紅裳,燈前人面,有個人妝。為誰約過西墻?是去歲、思量半藏。特地今來,持箋和夢,來叩西窗。”《一落索薔薇》:“細雨鑲花時候。
予九十生日有詩,兮若賜和曰:“野馬虛窗喧景
十八
滬上王瑜孫丈,詩詞界大方家也,久慕其名。深圳毛谷風先生編老詩人五十家作品為《海岳弦歌集》,王翁長余一歲,今公元2014年,虛齡九十三矣,與予并列其中。因亦知予名,遂以所著《小忍庵叢稿》見貽,余亦以拙輯《仰齋吟稿》回贈。旋蒙不棄,賜以詩云:“仰齋無意騁詩才,只把常言入句來。病眼那禁遭蠱惑,幾番闔卷又重開。”并謂“眼翳日甚,讀書看報,必仗雙鏡(眼鏡外用放大鏡)。承惠尊編,一口氣讀了十頁,不能自禁。”垂顧殷殷,大受鼓舞。乃次和以謝之:“老尤質木乏詩才,描鳳雕龍學不來。卻荷隆情為莞爾,一時懷抱豁然開。”不久,王翁又疊前韻見惠云:“西江自古孕詩才,悔未宜春訪戴來。一鍵能教通四海,弄潮白發(fā)眼為開。”詩后又云:“捧誦還云,喜不自勝,頓忘醫(yī)囑病腦戒詩,隨拈二十八字錄奉左右,聊答盛意。”反復慰勉,彌可感也。高詠不可不賡,強搜枯腸以應:“江鄉(xiāng)溯古富詩才,載酒曾尋栗里來。何若筆談如對飲,心花朵朵為君開。”老友無多,喜得新相契,希博一粲。
十九
江右詩社于其論壇公布社員名錄,無新余人。有署名丁忘之者跟帖說:“誒,看來新余這地方就要靠我來湊人數(shù)了!”以是知其即新余人。江右門禁甚嚴,敢于大言不怍,余甚奇之。旋又發(fā)詩帖數(shù)十首,總題曰《高中收束》,又奇之。詢之,確為高中方結業(yè)。讀其詩,或贊為才調不群,或稱其天賦,皆非虛譽。予于是益奇其語,固非大言欺人,其志如是,殆初生之犢不畏虎也。帖中全是近體詩,七言為其所長。略舉數(shù)首。《黃龍寺》:“青山紅日晚含煙,玉殿香爐野客閑。坐久蒲團松影落,隨人指點說枯禪。”頗有逸氣。《觀風亭》:“江天澹蕩日初東,九派煙塵一望中。等閑身在浮云上,披襟沐我大王風。”則甚大氣。《登臺》:“北郊佳氣感吟身,碧草皴波未染塵。日射云山天澹蕩,風翻柳浪翠逡巡。伶俜花帶傾城色,偃蹇松如避世人。徙倚高臺才放眼,萬千風物已橫陳。”則又壯麗。《翻經(jīng)》:“曳曳寒燈默照人,書齋寂落月逡巡。十年意氣杯中酒,半世繁華劍上塵。盡悟禪機終是客,閑開花草不成春。今生懶作如如想,萬法微茫一欠伸。”更是沉郁頓挫。他如“滿樹清光花有態(tài),一窗燈影客無聊”“易水千年悲壯士,隆中何處覓先生”“百年無處藏真隱,四海何時拜大師”等句皆佳,中學生有此,誠出群之才也,良不易得。明年江右年會將在宜春召開。予以地主之誼盼其與會。
二十
宜春禪博園住持妙安大法師,聞吾先祖信奉佛法,乃率徒眾枉駕過訪。敘談中見其精于佛理,遂專程回訪。歸后記以詩,詩長不錄,僅截取最后一段于此:“我持無神論,愚頑難回向。佛亦無神論,師言驚塵障。大愿乃覺迷,謂迷信者妄。禪不立文字,壇經(jīng)豈欺誑。立者不執(zhí)著,妙緒瀹九臟。”翌日清晨忽生奇想,偶成四句:“天地蒼茫萬古舟,眾生傾力得安流。風顛雨暴都過了,一片祥光耀渡頭。”即以手機傳諸素相切磋之詩友,皆有反饋,唯青鳳云:“先生此作包容宇宙,大有禪意,奇也。”雖不免過譽,謂有禪意,卻是知音。梅云則賜和云:“也曾披發(fā)弄扁舟,怎奈蓬山阻逆流。破浪揚帆何日事,夢魂空繞海西頭。”自抒所感,別有見地。落紅無意聞之,亦賜和云:“秋來閑擬泛扁舟,隔岸云鷗遠濁流。但入荷花深處去,一葫蘆酒臥船頭。”則悠然自得,超然物外。
二一
網(wǎng)上有天使星塵者,予奇其名,姑與之友。索其詩,立呈數(shù)首。予頷之,乃定交。常稱予先生而不名,予倚老,任之;自稱星兒,予亦呼之星兒。入其空間,豐富多彩,蓋才女也,尤長于語體詩文。往往三五句自成片段,而文采燦然,頗含人生哲理,若曾經(jīng)滄海而年華正茂。亦喜傳統(tǒng)詩詞,余最賞其生日詩,自許甚高,實亦潔身自愛,不肯隨俗逐流者。詩云:“星眸云鬢笑生春,窈窕羅敷自在身。已滌詩心如月潔,半分不肯染凡塵。”古詩“羅敷自有夫”,乃飾詞,以拒眾圍觀者,故取以為喻,是亦讀書得間。余乃為之和曰:“紅梅枝上鵲鳴春,來媚璇宮玉琢身。更有東風勤拂拭,霓裳霞帔凈無塵。”又曰:“孤山絕頂一枝新,落落風姿迥出塵。舉世難逢一和靖,自家珍重自由身。”其《早起梳妝有感》云:“莫道霜寒玉鏡臺,輕顰淺笑似花開。人間更有好風景,一脈清香一徑裁。”宋葛立方《滿庭芳·簪梅》詞:“玉鏡臺邊試看,相宜是淺笑輕顰。”詠的是鏡,星兒詠的是人,更饒情韻。《觀海隨感》云:“泱泱海色遠樓臺,白鷺銜潮相逐來。一葉輕舟觀自在,青山云影對邊開。”首句境界壯闊,次句畫面美麗。后兩句令人想起謫仙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鷓鴣天·雨夜懷思》云:“風卷珠簾雨不收,殘紅入水自長流。羅衣已覺傷春瘦,陳酒何能解客愁。情思亂,夢魂悠,無邊風月為誰留。冰心豈肯同零落,許向明河一葉舟。”清麗中有抑揚頓挫,結拍調子轉高,真若天使也。《古調笑江春》:“春雨,春雨,一江滿滿輕語。憑綠水悠悠,不堪獨泛小舟。舟小,舟小,中有塵緣未了。”“春暮,春暮,正是滿江煙雨。蓑翁垂釣閑悠,不堪獨泛小舟。舟小,舟小,往事還記多少。”生動活波,輕靈爽朗。近從北京名家金水先生深造,成就未可限量。
星兒善歌唱與詩朗誦。曾誦予古詩《瞑坐》,妙曼動聽,予甚喜,乃為予刻錄成盤,又搜集余瞑坐像數(shù)幅以實之,并自誦己作者數(shù)首以貽予,余甚寶之。
附:星兒《讀〈仰齋詩話·二一〉致仰齋先生》
白發(fā)童心游世外,春花秋月入青箋。
紅塵俯仰存真氣,付與詩心極自然。
二二
殘荷是極有特色之詩人,于七言絕句情有獨鐘。與予初訂交,即示予七絕全集。篇什之富,累百盈千,難于悉數(shù)。誠洋洋大觀矣。觀其空間,覽其博文,則尤為繁富。體制仍以七絕為多,他皆差之遠甚。且搜集網(wǎng)上七絕,選錄四百首,又選評一部分。從軍十余年,以反映軍旅生活為主,編為《執(zhí)殳集》,則特色中之又一特色也。宋洪邁集《唐人萬首絕句》,浩如淵海,然皆輯全唐人制作,而殘荷出于一人之手,汗牛充棟,古今殆無其匹。可謂七絕迷,或七絕專家。數(shù)量既多,內涵自廣。佳作亦伙,已有名家數(shù)人品評,不復舉。乃贈之以詩,不避班門弄斧之譏,亦七絕也。其辭曰:“唐賢萬首不為多,博采兼容少琢磨。豈若宏編出一手,驚人應是數(shù)殘荷。”其二曰:“昌齡太白享高名,編幅無多未盡情。今見寥寥廿八字,卻堪鋪就一長城。”殘荷得詩,旋賡和曰:“仰齋夫子老廉頗,橫槊軍前氣不磨。笑我區(qū)區(qū)廿八字,吟邊敢獻舞雩歌。”“敢期青史博高名,不廢秋蟲自在鳴。憑仗寥寥廿八字,橫涂豎抹畫蒼生。”駕輕就熟,一揮而就,而抑揚頓挫,作金石聲,兩結最為得體,拜領珍藏。
二三
桃源羅金龍,予畏友也。年十七即失學,赴廣東打工。工余刻苦自學,喜詩詞,暗中摸索,不數(shù)載,即有可觀。去歲得故邑教局支持,入上庠深造。今年(2013)即輯其近四年所作三百余篇為《芙堂吟稿》梓行,才24歲。予嘉其志,喜其才,爰采其尤佳者數(shù)例。《老竹》云:“勁節(jié)凌云志已酬,依然風雨不曾休。莫言此后無消息,尚有新材未出頭。”此開篇第二首也,即已巧示其志矣。《冬日見宿舍前紅玫瑰開放》云:“花氣搖情寫入詩,一枝聊慰舊相思。明年此日應能憶,只恐重來汝不知。”頗見才情。至明年又有句回應云:“莫說有情人不到,可憐我已候多時。”其才愈顯。《中夜》:“茫茫星斗看銀河,瞥眼浮生一瞬過。常覺此身為物累,難知時序轉春和。心艱惟愿風波少,詩好無非感慨多。中夜沉吟何所適,寒蛩相對發(fā)清歌。”雖不無可議處,然亦頗沉郁,漸臻成熟。摘句:“補天休更問,墮地豈消沉。(《案頭石》)“雨腳已然消旱象,鄉(xiāng)心應許問鱸魚。”“文窮豈望名山業(yè),家累翻添白發(fā)人。”“萬念未灰隨夢起,一詩成就只空忙。”俱佳,亦能詞,略遜于詩。
二四
詩友黃夢明君今適七十春秋,乃收集平生所為詩文重新整理篩選,一次出版三冊以自壽。一詩集,一文集,又從詩集中精選二百五十首另為一冊。三冊悉以貽予囑為題識。予首取其自選集通讀之。其中不少詩篇昔曾品味,曾交談,蓋訂交已三十年矣。
夢明詩豪爽挺拔,矯然不群,常有令人驚嘆之語。如《譚嗣同百年祭》二首之一云:“瘡痍遍地九州喑,奮起男兒救陸沉。一笑迎刀真壯士,隕星劃破夜幽深。”慷慨悲歌,充滿豪壯之氣。結句精警異常,最為之擊節(jié)。詞尤豪放,《蝶戀花·江中巨石》云:“滾滾江波昂首現(xiàn),屹立中流,日夜?jié)暟椤崂舜騺盹w沫濺,一身鐵骨嶙峋面。 黑暗光明都慣見。激勵長磨,雨雪霜雷電。萬古長河衰盛換,從頭冷對風云變。”砥柱中流的氣勢,巍然如見。《沁園春·龍》下片云:“久經(jīng)滄海沉浮,掃不去悠悠萬古愁。卒洗心革面,交游世界;脫胎換骨,改寫初秋。棄舊開新,耕云播雨,吐氣昂揚勢正遒。雄軀舞,捧噴霞旭日,溢彩金甌。”則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之濃縮也。概括性與形象性并存。
語云:人生七十今不稀。夢明兄身強思健,其造詣猶未艾也。
二五
羲音,生長于河南周口一農(nóng)家。曾患嚴重風濕病,至今不能自由行走,發(fā)聲困難。二十年不曾出門。原只初中文化,四年前,始學為詩,一年前師從京中名家江南雨先生,大有進益。江南非常賞識,因介于予,予亦驚嘆。聯(lián)想及長沙素履、龍巖在之,與羲音皆優(yōu)秀青年女詩人,又皆不幸身殘,何天之賦其異才又令其不良于行也!羲音年較長,起步較晚,詩不甚多,佳作不少。《夜讀》:“蕓蕓眠太宵,浮筏漢河遙。萬法陳空相,一燈燃寂寥。洗心功德水,侵耳夜鳴蜩。欲入菩提境,猶還困六爻。”《晨讀》:“宿夢蟬驚覺,秋涼拂曉天。舊衫知冷暖,塵鏡解
二六
二七
在之,本名鄒生秀,福建龍巖連城縣一農(nóng)家女子也。1987年生。年十九即因病致殘。漸生巨瘡,于長年與病魔斗爭中堅持自學,其詩詞皆錚錚鐵骨鑄成,極為感人。茲錄其2012年所作雜言體古風《在之》并序:
一日與友論生死,感歲月之蹉跎,念身罹之痼疾,中懷郁郁,因用“在之”為名自勉,示予存在之意。
在之在之,于何去夢斯!在之在之,去夢斯于何!夫鑒我乎明月,常往顧斯曾經(jīng)。夢初來兮浩蕩,駕鸞鳳兮列星。使青帝兮春運,托草木兮華英。聊逍遙兮馳騁,過日月兮光明。登文曲兮上征,將一舉兮用能。謇愉悅兮燕舞,夫勉勉兮力行。交流廣闊兮,耿介以日名。天星墮,忽來禍,洪雷起兮夢魂破。毒瘤生其脊干兮,身憔悴而日惰。流光泛濫兮,青春萎而即謝。襟抱未及用兮,心煩瞀而來夜。謇懷憂以長涕兮,夫又遭之嚴霜。孤雉落于
大喊大叫,幾欲傾畢生之愛恨一瀉而出,勢如奔雷烈風。受楚騷影響亦甚明顯。此一時期所作多類此。間為近體,極有特色。如《壬辰重陽后三日作》:“四起秋聲蕭瑟里,心隨落葉去閑閑。不知天地為毫末,卻認沙丘作太山。悲喜每從來處小,盈虛只合病時艱。狂書剩有誰為伴,皓月鳴蛩一筆刪。”起落回旋,極有力度。原只初中學歷,即能有此造詣,令人驚異。
病至垂危,就醫(yī)金陵,日夕僅可俯臥,仍常上網(wǎng),讀書寫作。稍痊,竟請義工推病床至梅花山探梅,得詩云:“淡蕩春風生綠野,我行過處錦成堆。仲謀當日乘云去,鶴子今朝帶夢回。縱有高懷千古月,不如曲徑一枝梅。歸來收取衣香露,釀作新醪換舊醅。”心暢神怡,全忘其身在病床,真詩癡也。
近年在龍巖從師學油畫,課余作詩習字,舉其《作畫》詩其二云:“呆坐鬢角寒,畫彩筆端固。艱深使難通,色雜敢不誤。遠近山如醬,天光碎比蠹。復見湖中影,拉雜一何怖。積愁欠食氣,
二八
修水冷子瑜,1986年生,2010年大學畢業(yè),專業(yè)是電子信息工程。2012年始學平仄,從江右詩社秘書長胡平貴習為詩,起步晚,起點較高,又甚努力,不數(shù)年已斐然可觀。
《秋興》當為其代表作:“朔氣森森白日斜,江邊蒲柳亂棲鴉。潮浸崖岸千年石,風送漁津萬里槎。身外功名秋境界,客中心事月光華。一番絮泊成何益,坐看橋頭蘆荻花。”首聯(lián)點題中秋字,筆法老到,氣氛蕭瑟,次聯(lián)旋即奮起,茹古含今,境界闊大,氣壯力遒,有宗愨乘風意態(tài)。頸聯(lián)高潔磊落,超然不凡。結聯(lián)詩情畫意,寫來亦頗不易,惟氣勢忽然低落,似屢經(jīng)波折失意人語,諒非實情。青年人要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頹然悲嘆,更不無病呻吟。也不可為作詩而作詩。
《酒后作》:“偶寄蜉蝣天地間,勞勞一夢幾時旋?曾經(jīng)風雨三千里,空負文章二十年。藥食神仙非敢望,金樽清酒且酣眠。古來多少盛名在,只與今人做戲傳。”就詩論詩,靈氣流轉,亦稱佳構,非淺涉者所可及。卻大似悲觀失望衰朽老人之言。年才而立,前路遙遙,風雨還有的是,只宜看作飽經(jīng)鍛煉,將筋骨益堅。古人盛名今人做戲看,人人知道,人人看過,卻誰也沒這樣嘆息過,有詩人之敏感。但這是表彰,是學習,不是嘲弄。李白、杜甫都好酒,酒詩多,青年應學李之超拔,不學杜之沉郁。此外藥食二句略欠修飾。
絕句《梅花》錄其一:“時先春杏千層粉,香接秋籬萬點金。次第人間有花信,非關別是苦寒心。”是科學的判斷,卻饒有詩意,反覺翻新。
詞亦佳。《鷓鴣天》云:“拾箸推盤紅袖輕,眉彎含笑復含情。新調廚下江西菜,夾與檀郎細細評。 稱肯處,似難勝,羞紅乍共酒紅生。丹青縱有真能手,此刻溫柔畫不成。”
風流蘊藉,江右風雅壇主向閑頗稱賞之。
子瑜,農(nóng)家子也,上數(shù)代無識字者。幼孤,祖母撫養(yǎng)成人。非若書香世家,左圖右史,耳濡目染,環(huán)境優(yōu)越。所習專業(yè)乃尖端科學,常是邏輯思維,卻對形象思維之詩詞深感興趣,業(yè)余為之,進步如此迅速。尤為難得。發(fā)揚蹈歷,繼往開來,將來造詣不可限量。
二九
李夢怡,網(wǎng)名素履,長沙人,才貌雙全之妙齡女子也。惜少小時學舞不幸致殘,輪椅代步,漸生褥瘡,至南京治愈。介同病人好友在之往治,予始知其名。后回長沙,以自幼學琴,在南京又從名師,遂以教琴為業(yè)。乙未中秋前一日予往訪之,得睹風采,親聆妙音。
素履工填詞。《醉太平·師兄“小喬琴”》云:“風輕月輕,花盈露盈,拂弦誰誤今生?怕深宵夢醒。 眉青目青,金盟玉盟,待他說個分明,是心聲曲聲?”夢怡擅琴,寫琴之詩較多,此篇語淺意婉,金玉情重。而格調輕盈,頗肖琴聲。琴以小喬名。唐人李端詩云:“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故云今生誰誤拂弦,化用無痕,句亦雅健。
其《行香子》云:“數(shù)罷稀星,夢到長亭。擁衾起、雪滿園庭。玉簫聲斷,獨憶前盟。立朔風寒、寒蟾曉、曉天明。 沾衣欲訴,痕淡無憑。問飄梅、底事堪驚?飛花盡日,吹赴南城。但幽人遠、芳魂薄、凍云橫。”此和友人同調寫雪月之詞。起拍用曹操詩暗點月字,見巧心。次句以下是想到此賜玉之友,一往情深。過片寫雪,只兩句便形容備至。其他亦佳。予初讀此詞,即深喜之,和之云:“聯(lián)袂康莊,載酒園亭。集賢賓、若大家庭。黃鐘大呂,融入詩盟。共揚風雅,尊唐宋,越元明。 歡然一夢,幻影難憑。猛然醒、白首堪驚。屏前悄立,遙念傾城。正繡幃馨,玉纖暖,錦箏橫。”
其《木蘭花慢》云:“正占花天氣,疏雨過、又新寒。立小圃風柔,幽階香遠,春入眉端。青山,怕憑目斷,
其《減蘭·手機壞了要換么》云:“枕邊消息,曾憶銀鈴驚夢隙。縱畫橫涂,刪罷回文細細輸。 思兮別后,悶有傷心緘得否。莫若關情,未忍尋常判死生。”予曾評為若撫琴之輕攏慢捻抹復挑。謂其收、發(fā)、壞順次寫來,用重筆寫壞后,令人尋味。
夢怡七絕頗有特色。《昔居寧,七夕與人同游聞畫船廣播八艷故事,今獨歸,夜醒疊前韻》詩云:“牖夢怔忡睨眼收,車湍如浪下云浮。披衣人映星燈里,絕似秋芒望白頭。”其前韻云:“小艇談資一槳收,天河流水六朝浮。鵲靈星子堪能會,燈火人間許白頭?”
前韻予最喜者為“天河流水六朝浮”一句,富于文采,容量又大。七夕和秦淮八艷俱已涉及。八艷雖為明末清初人,其事跡則如六朝之香艷。其后回憶者則最喜“車湍如浪下云浮”句。突出游覽之車之多。岸上一瞥,只見一片白光與游舫觀覽不同。此二句皆非一般作者所能語。
初,予從其博客粗選例詞,因他事暫停,及寫作詩話,誤以為此即其全部作品,以致遺漏甚多。草就寄請過目,得其自選《春桃》《夏荷》《秋月》《冬雪》四闋,皆所未睹,為之一驚,始知老瞀至此。四闋皆甚佳,亟錄之,以彌缺憾,且志吾過:
《踏莎行》:折柳編簪,銜花結扣,可堪驗取春恩否?東風休向病中吹,冰絲一縷魂將透。 寶瑟章殘,塵階佇久,遣愁無奈愁依舊。添衣我自待人憐,卷簾誰問桃花瘦。
《沁園春》:梔子花窗,端陽驟雨,一霎蔭濃。向芳庭苔隔,漸消殘睡,溪歌覺起,倦斂愁容。衣帶天星,煙含紫裾,所謂伊人在水中。三生矣,是相思密約,夢里相逢。 多情種者玲瓏。更碧韌苦心千萬重。嘆春光未屬,春將漠漠,秋波共老,秋即匆匆。吾已隨人,卿何獨立,似此冰懷證初衷?殷勤勸,但身前解語,依嫁西風。
《浣溪沙》:澹蕩青虛籠月清。人間盈缺亦關情。愁邊金酒緩相傾。 一殿光明今復昔,十年潮海止還生。高樓絕夜偶飛聲。
《鷓鴣天》:故笛蕭蕭轉夢驚。湖山初劫認飄零。射姑仙子彌襟白,摩詰天花赴海輕。 凝或死,散耶生。情多堪破一層冰。梅花殷囑深珍重,替看人間春景清。
三十
紫嫣郡主與予網(wǎng)上結交甚久,而文字交流甚少,因郡主忙于傳布論壇動態(tài),無暇為此也。昨日忽顧予博客,邀予至其論壇。余乃先回訪其博客,一至即眼睛一亮。
“執(zhí)傘疑攜花上路,攀條怕送燕隨風。”十四字閃閃發(fā)光,不禁連呼妙極。隨即打油以博一哂:“執(zhí)傘疑成新八股,攀條熟似老三篇。誰堪化腐為奇也,一笑欣然是紫嫣。”
全篇如下:
《丙申生辰兼寄遠》:破春惟好雨朦朧,十里長亭酒一盅。執(zhí)傘疑攜花上路,攀條怕送燕隨風。天雖有眼能青后,命若無緣不綠東。何必問愁愁幾許,流年載得夢相同。
起以雨朦朧,結則意朦朧也,委婉有致。頸聯(lián)沉郁頓挫,唯拘于顏色對和方位對,句法上不無牽強。
至若《遣懷》云:“往事如煙淡淡秋,世間何處可銷愁?曾題嫩柿斜拈筆,尚撫焦桐獨上樓。漓水抱山船泊遠,桂林藏寺路通幽。晨鐘暮鼓無人管,只剩心潮不斷流。”《無題》云:“夢草無根子夜栽,幾多心事沒塵埃。重溫不忍頻回首,野徑何人踏綠來。”“要相廝守未成真,何處空門遁此身。可惜蒲團嫌太小,難容世上斷腸人。”則白璧無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