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麗冰
是誰推動“中國制造”東南飛?
□ 文/陳麗冰
作為中國—東盟擴大商貿合作的前沿窗口,每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企業發現新產品、尋找合作商機的最佳途徑。在歷屆東博會上,東盟國家咖啡、紅木家具、特色小飾品等吸引了許多中國觀眾的眼球。與此同時,在中國商品貿易展區,中國的工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等“龐然大物”也獲得不少東盟商家的青睞。在那里,來自東盟各國的采購商可以一睹中國—東盟工程機械和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氣象,同時也可以借此平臺加強與中國參展商的合作。
近年來,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不斷加大,機械及相關配件產品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東盟各國每年都需要從境外進口大量機械類產品。而中國的制造業如工程機械、運輸車輛、農業機械等產品具有良好的性價比,非常適合東盟市場的需求,尤其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后,工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的進口稅將降為零,東盟國家進口中國機械產品的成本更低,中國的機械設備也就逐步成為東盟采購商的首選。
而在這過程中,中國與東盟國家日漸擴大的機械設備交易需要有一個強大的交流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則恰好承擔起這一角色。
數據顯示,歷屆東博會上,工程機械及運輸車輛產品的成交額均高居前列,占中國與東盟各國商品貿易成交總額的20%以上。同時,中國—東盟博覽會機械設備展的規模也在逐年擴大,企業重復參展率達80%,是中國國內各大專題展中重復參展率最高的一個。中國知名企業如徐工集團、北汽福田、東風柳州汽車、廣西柳工集團、上海西芝礦山工程機械等頻頻亮相東博會,向東盟客商展示其產品和形象,尋找合作商機。
東風柳汽便是這其中的一位“常客”。2004年,東風柳汽在首屆東博會上看到與東盟國家合作的廣闊前景后,便一屆不落地積極參展。通過東博會這個絕佳的平臺,東風柳汽在向東盟各國采購商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和產品的同時,也由此深耕東盟市場。如今,東風柳汽已在越南、緬甸、菲律賓、印尼擁有40個銷售網點、33個服務網點和25個配件網點。其中,在菲律賓的市場占有率居第一,在印尼、緬甸、越南等市場的占有率居第二。
東風柳汽是中國國內汽車企業成功開拓東盟市場的一個縮影。可以說,在這過程中,東博會的平臺作用功不可沒。因此,未來,不管是中國的企業還是東盟國家的客商都可以通過東博會這一最具實效、便捷的平臺做產品宣傳、推廣。尤其是在當前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實施的大好形勢下,企業可以組織適合各自的優勢產品參展,推介產品,提高知名度,以及廣泛接觸各國客商,獲取打開國際市場的鑰匙。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東盟國家汽車自主品牌較少,但隨著近幾年東盟各國經濟的增長迅速,其汽車行業及市場需求也不斷邁上新臺階,并且有各自鮮明的特征。例如,泰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皮卡車生產國,具備成熟的汽車裝配產業;印尼的國內市場集中在多用途商用車和微型客車;馬來西亞的農業較為發達,對棕櫚加工機械、拖拉機、農用車的需求量較大;越南對大噸位重型自卸車、工程車、牽引車、集裝箱用車有較大需求;緬甸則需要大量的手扶拖拉機、大型拖拉機、柴油機、播種機、收割機等。
此外,在汽車整條產業鏈中,整車企業扮演著主導角色,而汽配市場隨著東盟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也給中國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東盟需求量最大的是汽車空調、音響、DVD等汽車配件,這些都值得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重點關注,今后雙方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和優勢,借助東博會這一國際平臺,共謀合作。
“挖掘技術到底哪家強?”到東博會一探究竟便可知曉。當前,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已日益臨近,各國企業可提前做好準備參展。屆時,中國工程機械及運輸車輛品牌企業將再度匯集于東博會與各路參展商一道共謀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