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的完成時和進行時
近年來,同城化或一體化已成為中國城市建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中國各省市或地區積極應對國際國內經濟競爭和挑戰的重要舉措。
自2013年6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發展推進方案》正式發布以來,北部灣經濟區四市通過逐步打破城市間的行政區界限,在促進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配套發展,設施共享和市場共建等方面,走出了一條獨屬北部灣經濟區創新發展的道理,成效漸顯。
北部灣經濟區四市“地域相連、人文相通、習俗一致、優勢互補”具有天然的親密關系,相互之間的人流、車流密度大,物流和商業貿易交易頻繁,有著天然的同城化優勢條件。截至2015年6月,北部灣經濟區四市的通信、交通、旅游、金融服務、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口岸通關一體化等九大領域的同城化建設,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現。
通信同城化實現的時間最早。自2013年10月起,北部灣經濟區內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四市順利實現了“通信成一家,長話變市話”,標志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通信同城化的目標率先完成。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通信發展處副處長梁艷華介紹,通信同城化作為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的突破口,吹響了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進程的第一聲號角。
交通同城化也是推進同城化的“重頭戲”之一。2014年,南寧至欽州、欽州至北海、欽州至防城港3條高鐵通車后,南寧到欽州和防城港20分鐘、到北海50分鐘,欽州到北海30多分鐘。這讓許多市民不禁感慨,坐高鐵到鄰市“串門”就如同坐公交車拜訪同城朋友一樣方便快捷。
以通信為突破、交通為基礎,北部灣經濟區各項同城化向縱深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金融服務、口岸通關一體化也是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的重要內容。2015年,經濟區金融服務、口岸通關一體化已駛入“快車道”。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關乎民生的教育資源一體化也在穩步推進中。
自2013年啟動教育資源一體化工作以來,經濟區四市在教育資源一體化方面展開了行動,如四市間互派校長、教師掛職鍛煉和跟崗研修,定期舉辦經濟區四市中小學校長論壇等。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負責人介紹,在教育資源同城化方面,制定了短期內的實現目標,如在2017年底前引導經濟區四市優質學校異地創辦分校和合作辦校,并在四市建立中小學教師研訓合作機制,推進四市教科研機構之間教科研合作計劃。
教育資源一體化的推進,縮小了各地市的教育水平差距,有利于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逐步實現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除了教育資源一體化,就業和社會保障也是居民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
2014年2月25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同城化新聞發布會的召開,標志著今后經濟區內將實施統一的就業和社會保險政策,實現就業信息、社會保險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蔣明紅說:“經濟區四市統一使用廣西勞動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了多方的招聘信息、求職信息等實時交互共享,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在經濟區內流動,促進經濟區人才資源優化配置。”
在規劃之初,北部灣經濟區各項同城化就遵循先易后難、先簡后繁、逐步推進的步驟,穩步推進各項同城化的建設。在通信、交通、旅游服務、金融服務、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口岸通關一體化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濟區的產業一體化也將呼之欲出,實現也將指日可待。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用3-5年時間,打造同城化的北部灣新型城市群,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最終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2015年將是經濟區各項同城化的重要節點。按照制定的目標,2015年底,經濟區要實現金融服務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口岸通關一體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同城化、教育資源一體化,初步實現產業一體化。從目前的推進情況來看,各項工作都已如期甚至提前取得了的階段性的成果,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的逐步實現將穩步助推經濟區的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