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畜牧獸醫局山東濟南251800)
陽信經驗:唱響品牌,做“牛”縣
馬文健
(陽信縣畜牧獸醫局山東濟南251800)
陽信縣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三大經濟區的疊加地帶,是全國畜牧百強縣、全國農業標準化肉牛示范縣、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范縣和黃河三角洲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
近年來,陽信縣委、縣政府為凸現畜牧業主導地位,提升產業水平,按照“接二產、連三產”發展思路,把發展以肉牛產業作為全縣農民加快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主抓手,不斷加大政策引導與扶持力度,著力推動肉牛產業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路子,肉牛產業已成為富民強縣的特色支柱產業、保持碧水藍天的生態產業和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產業。2013年全縣存欄肉牛26.3萬頭,出欄肉牛24.74萬頭,肉類總產14.73萬t,據農業部對全國縣級肉牛存、出欄統計,陽信縣列第六位;現有規模以上肉牛標準化養殖場130余個,肉牛屠宰加工企業76家,年屠宰能力達120萬頭以上,是北京、上海、天津等60多個大中城市的牛肉產品定點供應地,成為奧運會、殘奧會、世博會牛肉產品定點供應單位,肉牛屠宰量列全國縣級第一位;冷鏈物流配送40萬t,牛肉產品分別占天津、北京清真市場份額的50%和30%以上;年加工成品皮革1 000萬張,生產牛血蛋白、凝血酶1 200 t,骨膠1萬t,初步形成了融養殖、屠宰、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2.1 創建牛羊特色畜牧業示范縣緊緊抓住2014年全省重點加快牛羊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機遇,按照縣委“肉牛接二連三”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謀劃現代肉牛特色畜牧業示范創建工程,培育一批標準高、規模大的肉牛龍頭企業,為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樹立示范樣板。
2.2 大力推廣飼用玉米種植及全株青貯技術積極引導肉牛養殖企業與農戶簽訂飼料作物訂單種植、回收協議,促進農民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和種植結構的基礎上,自愿對接企業需求,種植高產飼料作物,由企業統一供種、機械化收割回收,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訂單農業”,帶動土地流轉,使農民變為產業工人,促進全縣新農村建設,探索“農區”養牛發展新模式。
2.3 著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落實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局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部門職責主動前移,把動物檢疫工作送到服務對象家門口,專門建設了劉廟產地檢疫報檢點,配備了人員、統一了檢疫標準、規范了執法程序。在縣畜牧獸醫局建設了覆蓋全縣規模以上肉牛養殖、屠宰企業生產環節的數字監控聯網平臺,并經縣編辦批準,邀請縣紀委領導現場指導,秉承“全程監控、服務發展、勤廉為民、勇創新篇”的工作理念,在全省率先建設了陽信縣動物檢疫監督及畜產品質量監管中心風險防控示范點,實現了對全縣畜禽養殖、免疫及瘦肉精檢測、屠宰、產品出庫環節及檢疫監督執法過程實時無縫隙監控,同步保存數字影像檔案,為出廠的每一批畜產品保存了合法有效證據,創建了從規模化養殖—畜禽屠宰—檢疫監管—廉潔勤政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模式。
針對全局16個業務工作崗位,組織相關人員,在縣紀委領導的全程參與下,分析排查出50個崗位風險點和120個崗位防控關鍵點,使全局干部職工在各個崗位上工作目標更清楚、責任更明確,從而建立起從畜牧項目審批→生產統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飼料獸藥經營許可→規模養殖場監管→動物檢疫監督→獸醫行政處罰權力運行→廉潔勤政等崗位風險防控體系,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畜牧獸醫工作的效能和服務水平,有力地保護了干部、保障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
2.4 組團參加產品展銷會,整體打造“中國陽信清真牛肉”品牌由縣委書記、縣長分別帶隊,分管縣長、畜牧獸醫局參加,組織廣大肉牛屠宰企業先后集體參加了“第十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和“第29屆山東畜牧業博覽會”,并經主辦方批準將我縣參展企業設立“陽信清真牛肉”產品展銷專區,由各企業展示各自特色和產品的同時,在專區統一懸掛“唱響‘陽信清真牛肉’品牌、全力打造中國第一‘牛’縣”標識,播放“中國陽信肉牛宣傳片”,極大地提升了我縣“中國陽信清真肉牛”整體品牌知名度,陽信清真牛肉已成為會場上的搶手貨。
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山東農業規劃設計院、省市畜牧獸醫局專家領導,在我縣召開了陽信肉牛產業規劃專題研討會,通過現場調研、座談,初步確定的發展目標是:通過建設肉牛養殖重點發展區、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配送區、皮革精深加工區、生物科技研發區和伊斯蘭風情小鎮高效生態民族產業園五個產業功能園區,使我縣逐步實現肉牛產業引領農業發展,唱響“陽信清真牛肉”品牌,創建全國肉牛產業示范區,率先實現養殖現代化,打造1 000億產業集群。
養殖要做大就要有銷路,拓銷路需要打響品牌,打響品牌首先是要求有質量過硬的產品,其次是適合的推廣手段,這些都是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的。指對方向走對路,希望以上內容可供其他養殖縣參考。■(編輯:狄慧)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