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光,袁小玲,馬彩琿,吳華,劉凱
(1.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系西藏拉薩850030;2.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0002;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450052)
埃博拉病毒的正確認識及科學應對
劉保光1,2,袁小玲3,馬彩琿2,吳華2,劉凱1
(1.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系西藏拉薩850030;2.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0002;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鄭州450052)
本文通過對埃博拉病毒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的淺析,目的是為醫學及獸醫學工作者正確認識和科學應對埃博拉病毒提供理論依據。
埃博拉;出血熱;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
埃博拉病毒首發于1976年,是一種能引起人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出血熱的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該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國家,自身傳染性、致病性和病死率高,但我國至今無人埃博拉病例的發生。2014年初爆發于非洲西部的高傳染性、高致病性和高病死率埃博拉疫情,是該病歷史上規模最大、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1]。截至目前,疫情已經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多國防疫和醫療隊先后加入到了抗擊埃博拉疫情的行動中。由于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我們要正確認識科學應對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a virus,EBV)屬于單股負鏈病毒目、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屬,形態多呈長絲狀或桿狀,病毒顆粒長度差異較大,顆粒表面有呈刷狀樣整齊排列的突起[2]。
目前,該病毒已確定有五種亞型,即扎伊爾型、蘇丹型、萊斯頓型、科特迪瓦型和本迪布焦型。各亞型毒力不同,但相互間存在血清學交叉反應。除萊斯頓型—埃博拉病毒對人無癥狀感染外,其余4個亞型均對人有致死性,以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最高[3]。目前,我國沒有發現任何亞型的埃博拉病毒,但因我國人員流動頻繁、西非疫情嚴重,但也面臨著埃博拉傳入的巨大威脅,為此,如何做好埃博拉外來病的防控問題,值得我們思索。
據研究發現[4],該病毒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接觸傳播,主要通過接觸埃博拉患者或被感染的動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各種體液及其污染物進行傳播。目前,人類對埃博拉病毒最易感,發病主要集中于成年人,這可能與暴露或接觸機會多有關,目前還沒有發現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
現在,據研究發現[5],有癥狀的病例才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隨病程的發展傳染性有增強作用。此外,針對病人尸體及其污染物,如不采取恰當防護的措施,則感染的風險高。因此,醫護人員和及其病人護理、接觸人員是高風險人群[6]。如果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感染風險就大大降低,在該病的早期,感染的風險也很低。
大家都知道,埃博拉病毒病死率高,但該病不會在中國大規模傳播,這是因為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傳播能力有限,在社區暴發的可能性較低,不像SARS可通過呼吸系統傳播。因此,對世界其它地區來說,該病毒傳播區域性不強。
鑒于該病具有傳播速度快,危害大,致死率高等特點,又因該病可通過接觸傳播,國外關于人、動物均有所報道[4,7]。因此,從事醫學及其醫護人員、獸醫工作者等,他們均為高危人員,因此我們醫學及獸醫學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和科學應對。
3.1 預防措施
目前,無針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現在預防埃博拉應加強該病的監控及其進入非洲旅行者的監控,及時發現、隔離控制輸入性病例;進行防病知識宣傳,提高警惕,做好個人防護;采取措施,對污染物進行高壓蒸汽消毒處理;做好醫院、動物圈舍的消毒、隔離工作等,嚴防與感染者直接接觸[8]。獸醫工作者要做好隔離和控制傳染源頭,切斷一切傳播途徑,保護健康畜禽,嚴防再次傳給人類。
3.2 治療措施
現在,全世界沒有批準上市的用于治療埃博拉病毒病的有效藥物,大多在研發和臨床試驗階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科學證實。目前,對感染者主要采用對癥治療,主要采用維持水鹽平衡、防止繼發感染[9]。
雖然我們國家還沒有發生疫情,但也應加強監測和積極準備應對,做好易感人群、動物的流行病學調查,做好防控技術的儲備,做好疫苗、藥物、診斷技術的研發應對工作,加強對該病的科學認識,以最高戒備準備應對潛在的威脅。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疫苗、藥物定會研發出來,造福于人類與動物健康。■(編輯:狄慧)
[1] 張云輝,王姝,陳玉琪,等.埃博拉出血熱研究現狀及2014年疫情進展[J].傳染病信息,2014,4:3-8.
[2] 聶福平,范泉水,王靈強,等.埃博拉病毒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06,10:65-67.
[3] 史子學,趙曉明,丁曉東,等.埃博拉病毒感染豬的研究進展[J].豬業科學,2014,2:86-87.
[4] 陳英虎,尚世強,俞惠,等.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進展[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4,4:241-245.
[5] Colebunders R,Borchert M.Ebola haemorrhagic fever-A review[J]. J Infect,2000,1:16-20.
[6] Heinz F,Thomas W G.Ebola haemorrhagic fever[J].The Lancet, 2011,377:849-862.
[7] 美研究人員首次在豬身上發現埃博拉病毒 [EB/OL].新華網,[ 2009-07-1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7/10/content_11685683.htm
[8] 任成山,趙曉晏.理性和科學的態度認識埃博拉[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2014,(4):459-462.
[9] 李昱,任翔,劉翟.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學、生態學、診斷、治療及控制[J].科技導報,2014,24:15-24.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1.019
劉保光,男(1983-),河南民權人,在讀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獸醫教學及細菌耐藥機制研究。E-mal:liubaoguang8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