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管理局山東諸城262200)
豬偽狂犬病例分析
楊霞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管理局山東諸城262200)
偽狂犬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傳染病,該病由偽狂犬病病毒引起,可導致仔豬大量死亡、種豬出現繁殖障礙和商品豬生長遲緩等后果,給養殖戶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近年來,偽狂犬病在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報道,該病的傳播途徑多,感染區域廣,感染率逐年升高,混合感染日益普遍,已引起了獸醫從業人員和養殖戶的廣泛關注。本文結合一例偽狂犬病病例對該病的流行特點及控制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我縣某養殖戶共有30頭母豬,產后先后發現有6窩仔豬發病,主要有嘔吐、發熱、腹瀉和神經癥狀等臨床表現。豬產后五天左右開始出現發燒、拉稀和打噴嚏等癥狀,到某獸醫服務站按腸炎、感冒給予治療后無明顯好轉,其他日齡較大的仔豬相繼發病,近期已死亡36頭,占所有仔豬的60%,養殖戶遂來我處就診。
發病豬通常有嘔吐、腹瀉、體溫升高、喜喝臟水、神經癥狀增多和磨牙等豬偽狂犬病的典型癥狀,剖檢可見淋巴結腫大、出血和壞死,喉頭及扁桃體壞死或潰瘍,心內膜、膀胱內膜和脾出血、梗死,腎存在較多的白色壞死點。結合患豬的臨床癥狀、細胞病變觀察以及PCR鑒定結果予以確診。
治療時肌肉注射偽狂犬基因缺失苗2~3份,無菌采集病愈豬血和10%檸檬酸鈉溶液混合后對每頭患豬每次肌注15~25 mL,連用3~5次,僅恢復8頭,新死亡6頭。
3.1 流行特點
易感動物種類多、傳播方式多樣和臨床發病情況嚴重是近年來偽狂犬病流行的主要特點。豬是偽狂犬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該病毒可引起豬臨床和潛伏感染。此外,牛、羊、貓、犬、鼠、某些猴類甚至包括馬均有感染此病毒的可能性。動物實驗顯示,家兔、小鼠、豚鼠均為易感動物,其中以家兔最為敏感。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人感染偽狂犬病病毒的報道,有研究發現狨猴和恒河猴等靈長類動物對本病較為敏感。偽狂犬病的傳播方式較為多樣化,其主要傳染源包括患豬、帶毒豬和鼠類,康復豬與隱性感染豬均可長期帶毒。本病可通過空氣傳播,帶病毒的空氣飛沫可使較廣范圍內的健康豬群受到感染。飼料、乳汁、水源、器具、尸體等被病毒污染后均有可能經消化道感染,母豬感染1周左右可通過乳汁使乳豬發生感染。此外,皮膚傷口接觸帶毒物和豬配種等均有可能感染。近年來,關于偽狂犬病臨床病理的報道明顯增多。有統計顯示,2000年以前的實際病例較少,文獻多為感染率調查資料,但2000年以后有關病例報道的文獻大幅增多,其中主要為陽性場復發,而涉及本病的區域也擴展至全國多數省、市、自治區。本病發病后的情況十分嚴重,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很大。有報道顯示,不足15日齡的仔豬其病死率高達90%以上,斷奶仔豬的病死率約為30%。偽狂犬病還能導致懷孕母豬出現繁殖障礙,而配種失敗率在20%以上。育肥豬感染后其增重減緩,約比同期降低20%,出欄時間則推遲1個月左右。此外,本病的癥狀多樣,發生混合感染后種類十分繁雜。有報道發現以往患豬很少出現瘙癢癥狀,而目前仔豬出現癢感的病例日益增多,育肥豬也有可能因出現嚴重癥狀而死亡,導致診斷和治療難度加大,養殖戶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3.2 控制策略
首先,應采取多種宣傳手段普及本病的相關知識,使養殖場(尤其是中、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充分認識到本病的嚴重性。其次,重視開展流行病學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