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熠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工作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司法工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在二者運用方面的問題。同時,在實踐中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片面的看待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保證司法工作的順利進行,更不能實現司法公正。
在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相互作用方面,二者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遵循程序公正的同時有助于實體公正的實現。在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適用方面二者有時候會存在沖突。在適用實體的時候并不能保證適用程序,不能夠達到二者合法合理地同時實現。所以,在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二者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如何選擇使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1.程序公正優先說
司法人員在執法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程序法的規定處理各種類型的案件即為程序公正。合理性與公正性是程序的基本特點,因為公正的法治秩序是正義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決于一定形式的正當過程,正當過程又主要通過程序來體現。在這個學說中有兩個派別,一是程序本位觀。其主張只要訴訟程序是公正的,案件的審判結果就是公正的。只要嚴格遵守正當程序,結果就被視為是正義的。曾經在美國的一位法學教授在進行演講的時候說過當判決時依照法律嚴格做出的,那么就應當視其為對的,是合法有效的,而不能說它是錯誤的。然而,太過強調程序,在適用實體程序方面將會出現問題。①二是程序至上觀。我們知道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是無法同時兼顧的,應當優先保障程序至上是程序至上觀的基本觀點,我國在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這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別的國家法律體系的影響,如英美法系關于程序公正論。于此同時我國的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借鑒程序公正優先的學說。程序公正優先論在我國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甚至動搖了之前的實體公正在我國訴訟法中的地位,這對于我國司法公正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將會推動我國司法工作的發展,尤其是在我國的刑事訴訟領域。但是,在我國,實體公正優先的地位還是根深蒂固,很難得到改變,從整體上講,在刑事司法實踐過程中這種“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依然很普遍,我們都知道,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積極的促進作用,程序公正有利于保障實體公正的實現,促進實體公正的發展。程序公正相對于實體公正來講是具有獨立性的,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有各自不同的評判標準,在適用法律方面和發現事實方面具有不確定性,進而發現在實體公正的進行過程中具有不確定性,出現了不足,然而,程序公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不公正情況的發生,為實體公正所出現的不確定性提供正當性的保障。
2.實體公正優先說
實體公正,是指司法人員在執法的過程中嚴格依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實體法的規定處理各種類型的案件。而其實,實體上的公正是最讓人向往的,是人們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它的宗旨是為了公正的分配每個人的權利義務。但是,這種觀念在現實生活和司法實踐中是過于理想化的,并不能得到很好地實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實體法優先是我國司法實踐領域的傳統,這種觀念普遍盛行,認為程序法只是實現實體法的手段和工具,并沒有實在的現實意義,當然,這種觀點很顯然是存在弊端的。在那之后,我們部分學者開始重視程序方面的問題,研究其存在于司法公正領域內的獨立價值,在案件的處理方面和相關辦案人員的訴訟思維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由于實體公正優先在我國的地位實在是根深蒂固。
3.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說
該觀點主張,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都是司法活動的追求目標。當兩者發生沖突時,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一位日本學者認為在對訴訟方面的作用,實體法與形式發二者就好比同一輛車的兩個輪子,沒有先后順序也不存在主從關系,二者一樣重要,不能說誰更重要。陳光中教授也認為實體與程序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法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相提并論。在法制現代化的今天,努力實現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理想效果,并得到了我國學術領域相關部門的認同,中央司法部門也逐漸接受并肯定這一觀點。在理論與實踐的實現過程當中,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價值和作用,不能泛泛而談,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這個問題上做出科學的回答。
一方面,實體公正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有自己本身的含義。實體公正在要求認定犯罪事實方面能夠正確適用實體法律規范。而程序公正在司法過程中要求獨立,在裁判人員、訴訟雙方當事人之間以及權力義務關系方面和訴訟程序方面等有要求。二者有各自的獨立性以及特點,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一方,兩者是不能相互界定的。在遵循訴訟程序的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程序公正一定能夠實現實體公正。
在訴訟過程中能否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是實體公正能否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主要表現。在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上都要求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的內容。程序事實的認定與查明和程序法律方面的適用能夠保障程序公正的實現。在合理性方面,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是同等的。之前有西方學者認為司法事實的認定如歌不能和真相相一致,公民將不會對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理的司法裁判以及能夠有效解決糾紛樹立信心。②
我國的司法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在司法公正領域得到新的發展,新《刑事訴訟法》的貫徹落實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予重視。在實現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的過程當中,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束縛已經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有效實現。我們需要轉變重實體輕程序這種傳統觀念。程序能夠保障訴訟活動的有效進行,能夠促進裁判公正,同時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程序有助于保障實體的實現。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在訴訟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應該予以限制。如果不加以限制,那么就會導致權力的濫用,據此,程序制度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程序可以保證裁判的公正性。程序公正要求訴訟活動公開、平等、中立、及時,這種直觀的公正,是現代社會追求訴訟公開平等的重要體現,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審判活動中,要特別重視程序公正,樹立程序公正的司法理念,把程序公正放在重要位置。
由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需要法官依循正當的程序,按照正義的要求而正確地解釋并適用法律。在當今社會中,隨著案件的增多也越加復雜,當事人對裁判公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對程序公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法官的裁判活動不僅要實現實體的公正,而且也要實現程序的公正。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并重,要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切實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真正把程序公正作為保證辦案質量、實現實體公正的前提和基礎。要嚴格執行修改后的刑訴法新規定,切實防止和克服程序違法的現象,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 注 釋 ]
①[美]弗里德曼.法治、現代化和司法制度[J].宋冰編書.北大法律評論,1998.
②[美]羅伯特·薩摩爾,阿西爾·莫茲.事實真實、法律真實與歷史真實:事實、法律和歷史[M].徐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日]谷口安平.程序公正[M].北京: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2]陳光中主編.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歷年年會綜述匯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