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之完善
張欣藜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摘要: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刑事司法實踐中飽受爭議的一項制度,目前在此方面最大的分歧莫過于該項制度的存廢。筆者認為,鑒于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基于保護國家財產角度考量,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仍具有其存在的積極現實意義,然而就目前立法來看無論是《刑事訴訟法》還是相關的司法解釋都沒有對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作出細化的規定,大大降低了該條文的可操作性,以致檢察機關在此方面的作用并沒有得以充分發揮。因此,需要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進一步調整,以適應當前司法實踐需要。
關鍵詞:檢察機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構建
中圖分類號:D925.2
作者簡介:張欣藜,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2012級法律碩士。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99條第二款賦予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該項規定既是國家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權利,也是檢察機作為國家法律監督部門保護國有財產免受或少受不法侵害的神圣使命。但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例的出現少之又少。其原因來自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在于立法上的欠缺。
一、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缺陷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9條中,僅籠統地規定國家財產或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墒窃诰唧w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卻因案件具體實際的不同而面臨不同的尷尬,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99條第二款的規定是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依據。同時,依據刑訴《解釋》第142條的規定是檢查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前提。在附帶的民事爭議的實體權利和義務方面,檢察院實際上只是代表國家行使法律監督者的權利,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無法獨立享有原告人的地位。那么,檢察院在該附帶民事訴訟中究竟處于何地位呢?這個問題給具體司法實踐埋下隱患。
首先,立法中對于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集體條件仍不明確,例如,在國家、集體財產損失達到何種數額時,檢察機關才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其次,根據刑訴《解釋》第142條規定,檢查院方在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時候才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實踐中通常會存在下述情形,受損失單位沒有明確表示是否進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檢察院根據法律規定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在法院一審判決作出前,受損害單位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如何處理?
現有法律規定過于原則化,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不僅不足以應對當前復雜的司法實踐的需要,甚至對司法實踐起到了制約的反作用。
二、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實踐中自身存在的問題
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立法上的欠缺,固然從客觀上給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實踐帶來諸多不便。但檢察機關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1.刑事司法實踐中“重刑輕民”觀念的束縛。長期以來,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重刑輕民”思想,檢察機關把工作重心放在打擊刑事犯罪、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上,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重視不夠。
2.對于自由裁量權的認識存在誤區《刑事訴訟法》第99條第2款中,規定,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非“必須”。立法上的松動,使辦案人不能夠準確把握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自由裁量權。
部分辦案人員,對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工作存在畏難情緒。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工作強度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源于辦案人自身業務水平的局限。大多數辦案人對于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如何進行卻缺乏足夠掌握,因此在處理相關案件中,對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雖然是檢察院工作的一部分,而這項工作的完成則需要公安機關和法院的共同配合。實踐中,由于刑訴法僅規定在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時檢察機關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于公安機關、法院對國家財產、集體財產的保護義務規定不明,在實踐中公、法兩機關往往認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檢察機關一家的事,從而不夠配合和支持,也使得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工作舉步唯艱。
三、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重新架構
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這一制度當前并沒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究其原因,很多困難和阻力在現行法律框架下一時難以解決,從而使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陷入“法律規定不明確、內部表現不積極、外部配合不緊密”的重重困境。急需完善相關立法,在法律框架內重構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
1.檢察機關在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地位
雖然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處于公訴人的法律地位,但在附帶民事訴訟中,檢察機關應是一種特殊的原告,其原告身份的取得一方面基于《刑事訴訟法》第99條第2款的規定,另一方面則是基于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權而產生。立法中應當明確檢察機關的特殊原告地位,即以公益訴訟代表人的身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是鑒于檢察機關對國家、集體財產并無管理和處分權,故其不能在訴訟中與被告人達成和解協議、該附帶民事訴訟亦不應適用調解程序。
2.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具體問題
第一,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目前對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需要非常迫切,必須明確廢除高法對附帶民事訴訟范圍的不當限制,還刑事訴訟法規定的附帶民事訴訟范圍的本來面目。
第二,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首先,應規定損失的數額標準。即犯罪行為對國家、集體財產造成的損失在達到多少的數額標準,檢察機關才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必要。
其次,需要明確遭受損失的國家、集體財產的負責單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期限和放棄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意思表示方式。
1.明確內部分工
應建立民行和公訴部門聯合辦案機制,針對具體案件,公訴部門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應注意案件是否符合由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一旦符合條件應及時告知民行部門,由民行部門根據公訴部門提供的相關證據材料準備刑事附帶民事訴狀,待案件移送法院起訴時,將附帶民事訴狀一并訴至法院。
2.改正錯誤觀念
首先,應注意打擊犯罪與保護國家、集體財產并重。具體工作中采取“兩手抓”的策略,絕不可偏廢其一。
其次,通過各種渠道組織辦案人員學習法學理論知識,公訴部門和民行部門要加強相互交流,分享工作心得??蓢L試施行主管檢察長問責制,同時可以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激勵辦案人員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積極性。
3.加強外部配合
為了確保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工作的順利進行,檢察機關除了應加強本單位內部民行、公訴部門的配合機制外,同時也應加強與公安機關和法院的聯系。
目前,檢察機關所受理的絕大多數案件系由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因此,檢察機關在開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實踐工作時,應該在與公安機關的協調溝通方面加強聯系,在收集附帶民事訴訟相關的證據材料方面與公安機關積極的協調配合,在必要時,針對某些特殊性案件可以提前介入案件偵查工作,以確保后期,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熊選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疑難問題[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
[2]楊森.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與法律地位[J].人民檢察,2009(21):61-63.
[3]王建中,李浣,翁輝.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訴的可行性分析[J].人民檢察,2009(21):63-65.
[4]張京東.簡論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時代內涵[J].法治與社會,2008(7)(下):118,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