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婷
長春高新人才勞務開發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基本不存在工傷爭議問題。但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利益主體開始多元化,在這種形勢下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工傷爭議問題。隨著工傷爭議問題的增多以及工人對工傷認定立法的呼吁,工傷認定法律制度已經開始進行,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對于這一法律制度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目前,根據我國社會的現實狀況,不斷修改和完善相關工傷保險立法,每一次修改時,都會進一步修改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同時也不斷增加勞動者的福利待遇,這也直接體現出我國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與此同時我國的《憲法》中對于勞動者也有明確的描述,國家必須盡最大努力不斷創造勞動崗位,改善勞動環境,讓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從世界范圍來看,不管是我國在最高法律中有規定的還是法律中沒有規定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是各個國家致力解決的問題。但是從我國的工傷認定法律制度現狀來看卻不容樂觀,并沒有做到與世界的水平保持一致,勞動者的工傷認定程序繁瑣,合法權益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從受到傷害的勞動者角度上考慮,這些人因為受到傷害喪失了勞動,又無法正常享受工傷認定所帶來的合法權益。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勞動者的工傷認定法律制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弱勢群體是社會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群體,而越是在弱勢群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公平與正義越是社會中最基本的公平與正義。只有在弱勢群體中實現了公平和正義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社會保障法正是體現公平與效率的最基本法律保障,工傷認定法律制度是社會保障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工傷認定法律程序就是推動社會保障法的不斷完善,進而來推進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完善工傷保險法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完善工傷保險法可以讓受到傷害的勞動者得到其合法的權益。第二,工傷保險可以消除職業災害。第三,工傷保險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
從我國工傷認定法律制度的整體分析來看,其不完善性首先表現在沒有一般性原則進行指導,這種一般性原則的缺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法律與現實脫節,很多現實情況發生了,但是法律依然存在盲區,無法及時解決法律中存在的問題。另外一個表現就是工傷認定標準的問題,與西方一些國家工傷認定相比,我國的工傷認定標準是最嚴格的一個國家,這種嚴格的認定標準讓很多應該享受到工傷待遇的勞動者沒有受到相應的待遇,從而也削弱了工傷認定應該發揮的作用。在這一點上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的認定標準對我國的工傷認定標準進行完善,同時也要完善相應的一般原則,讓工傷認定法律有一個綜合的指導。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存在因為酗酒而導致的工傷,但是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行為導致的工傷不能納入工傷認定范圍內。但是,在我們生活的今天交際應酬越來越多,酒宴應酬已經無法避免,因此在進行工傷認定的時候應該分開對待,不能一概而論,要把握好兩者的因果關系來進行工傷認定。
大多數人進行工傷認定都是從工作單位進行的,但是很多工人并沒有參加公司的工傷認定,對于這部分人只能進行仲裁和審判。而現實中要通過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工傷認定是非常繁瑣的程序,這些繁瑣的程序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很多用人單位本身就沒有參加工傷保險,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受到傷害的勞動者最終也沒有享受到工傷待遇。所以,將工傷認定加入到仲裁和審判中可以有效的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的工傷認定程序中需要繁瑣的申請材料,而這些材料的收集是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時間,比如工資條、工友證明材料、用人單位的材料等等,對于這些無足輕重的材料應該靈活對待,可以免除的材料應該免除。在工傷認定中最重要的就是醫院的職業病證明,但是醫院在開具職業病證明時要求病人必須出具與用人單位的用工合同,但很多危險行業都存在潛在的危險性,病情顯現大多是在離開崗位后,這時要想獲得與用人單位的用工合同根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在實際的工傷認定過程中,對于受傷害勞動者所提交的材料應該靈活對待,除了必須要上交的資料以外其他的證明材料可以有相應的替換材料,這樣可以方便申請工傷鑒定的勞動者進行工傷認定。
綜上所述,我國的工傷認定法律制度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從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求我國必須做出調整和改善,吸取國外的優秀做法和先進經驗,讓我國的工傷認定法律制度更加科學、合理。
[1]李愛玲.論工傷認定的程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人民論壇,2010(07).
[2]李越,耿璟.我國工傷認定程序缺陷與重構對策初探[J].三峽論壇,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