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梅
云南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新事物的產生總是蘊含著一定歷史的,認繳制度的到來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我國治國政策轉變引領之下的變革,是市場經濟發展驅動下的改變,我國從十八大以來,就一直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抽開市場中那只看得見的手。意思是政府應當逐步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將職能漸漸轉移到公共管理建設,公共利益服務上,大量下放行政權,讓政府慢慢退出市場中心舞臺,主要靠市場自身去調節整個市場發展,這是新《公司法》修改的政策背景。
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從1992年確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我國公司法也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從1993年我國公司法頒布以來,一共經過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四次修正,我們可以看到,認繳登記制度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它是建立在多年市場經濟發展基礎上的,當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時,嚴格的實繳登記制度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阻礙,市場本身需要更多自由的空間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認繳登記制度就應運而生了。
實繳制度到認繳制度最大的變化有以下幾點:一是公司注冊資本為公司在登記機關登記時所認繳的資本;意思是如果你身上只有1元錢,但是你可以成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的公司!二是注冊資本認繳后實繳期限沒有限制,大多是投資人通過公司章程來約定。三是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中的驗資程序。認繳登記制度確立后,已經不存在虛假出資的說法,因此驗資程序也就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了。當然這次修改僅僅是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的驗資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依然需要驗資。
因為這次公司法的修改主要是注冊資本登記制度的修改,實繳轉變為認繳后,在我國信用機制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很多以市場欺詐為目的成立各種各樣的空殼公司,在沒有相關監管制度監督下,公司股東如果觸犯道德風險,債權人的利益著實會另人堪憂。
目前公司法對于債務擔保制度的規定還是屬于原則性規定,禁止性規定,對于公司違反相應規定所要程度的法律后果只字未提。轉投資、對外擔保,以及公司轉投資、對外擔保給公司造成損失進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后由誰來承擔責任。這樣很容易出現公司股東利用表面合法的程序來掩蓋非法的目的,對于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極為不利。
因此,公司法從實繳制度改革為認繳制度后,對于關系債權人利益保護的相關條款亟待修改和完善,盡可能精準化,明確公司違反對外投資擔保的實質性條件以及法律后果。
該制度的設立價值在于更好地保護債權人利益和確保交易安全,提高公司運行安全、運行效率。在認繳制度下,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范圍至少可以擴充到類似公司利用關聯交易損害公司利益、債權人利益的關聯主體,因為認繳制度建立后,公司的設立門檻降低,公司很可能通過再設立新公司的方法規避某些法律風險,各種各樣的母子公司、姐妹公司之間相互同謀、違反法律規定進行關聯交易,雖然法律禁止關聯交易,但是如果沒有預先設立相應的防范措施,等到問題出現,可能以及于事無補。
因此,應當以列舉并附加兜底條款的方式規定公司人格濫用制度的具體情形。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籠統規定,只會讓模糊的東西更加模糊,達到什么樣的損失才是算嚴重的?這對于不同的債權人來說,恐怕情況是大相徑庭的,因此,公司法改革還任重道遠,在以后的改革中,應當盡量避免原則性規定,應當根據具體的市場經濟發展情形完善公司法。
目前認繳制度還只是個輪廓,很多配套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但筆者始終堅信事物總是在曲折和前進當中不斷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因此認繳制度的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它將極大激發市場活力,刺激經濟發展,當然也不能忽視認繳制度的弊端,建立相關法律制度更好地維護債權人的利益,登記制下債權人利益保護法律問題需要每一個法律人不斷深思、探討。
[1]施天濤.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解讀與辨析[J].清華法學,2014(05).
[2]傅雪映.公司資本制度比較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2(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