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方
遼寧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一)廣義說:即只要虛擬物存在于一定的網絡環境之中,且具有交易價值,不論是否與現實存在交易關系,它都屬于虛擬財產。
(二)狹義說:指以網絡游戲為基礎,由網絡游戲的玩家在網絡游戲中控制的賬號下所記載的該賬號通過各種方式所擁有的“貨幣”、“寶物”、“武器”、“級別”、“寵物”等保存在游戲服務器上,可供游戲玩家隨時調用、創建或加入游戲的各種數據資料或參數。
(三)二元說:這種觀點把虛擬財產看做是在兩種不同意義上使用的范疇,指網絡游戲客戶端技術中的游戲資源,即正在運營的虛擬游戲中一切以數據方式存在的資源。筆者認為,虛擬財產是指廣泛存在于虛擬網絡空間之中的,網絡使用者通過相關操作行為,以各種方式方法獲取、儲存于特定服務器之中并于特定平臺下使用、處分的能夠以金錢價值進行衡量的非物質化、數字化財產的總稱。虛擬財產屬于刑法意義上的財產,應受到刑法的保護。
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的,虛擬財產作為具有法律意義的財產,既具有使用價值,又具有交易價值,隨之而來的就是網上虛擬財產交易平臺以及線下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我國的網絡游戲交易正逐漸由民間化向官方化轉變,規模化、產業化的虛擬財產交易市場已經初步形成。既然從現實價值角度我們肯定了保護虛擬財產的當然性,那么對其保護是否有刑法學上的理論依據呢?
(一)從刑法的基本原則看保護虛擬財產的正當性
刑法學界一部分學者認為現行刑法對虛擬財產不應該進行保護,他們認為刑法上并無明確規定保護虛擬財產的條文,依據罪刑法定原則無法對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進行懲罰,刑法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不符合法益保護原則所要求的謙抑性。
罪刑法定原則下尚有靈活操作的空間,對于刑法的條文,在堅持罪刑法定的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對其進行擴張解釋,只要這種解釋并沒有偏離刑法法條之文義且符合一般人的期待可能性。對于這一法條,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其所采用立法模式的是列舉式與概括式相結合的方式,前三項對公民私有的財產所包含的財產形式進行了明確的列舉。而第四項作為兜底條款,對法條所有未列舉內容進行了概括,所以說這里的“其他財產”是指法條中所未列舉的財產形式。
(二)從社會危害性看保護虛擬財產的必要性
主觀心理上,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人在侵犯他人的虛擬財產時,主觀上一般具有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并且知道自己的手段及行為違反了游戲規則,但依然執意通過非法途徑侵犯他人的虛擬財產,這說明其具有相當大的主觀惡意。在其外在客觀層面上有以下幾點表現:首先,它侵犯了虛擬財產的所有者及網絡服務商的合法權益,對其造成了物質上抑或精神上的損失;其次,它危及到了我國網絡產業尤其是網絡游戲產業的發展,這種不穩定因素威脅著虛擬財產的產業化道路;另外,它嚴重妨礙了我國網絡秩序的維護和網民素質的培養。無論從主觀惡意及客觀危害上,我們都可以說,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已經觸犯了刑法并且應當受到刑法的處罰。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對虛擬財產進行刑法上的保護不僅是正當的,而且存在其必要性,具備了充足的法理依據。
通過司法解釋,界定虛擬財產的法律含義、屬性及范圍,進一步指導司法實踐。從長遠來看,法律規定的缺位會給新興事物及新興行業的發展帶來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影響網絡產業的有序發展。只有完成對虛擬財產的法律制度的建構和法律框架的塑造,才能行之有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進虛擬財產行業的全面發展。
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刑事理論體系及刑事立法規制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很多以前聞所未聞的犯罪手段和途徑出現在網絡犯罪領域,因此有必要單設一章對其進行體系化的規定和解釋。在刑法典中關于虛擬財產犯罪的整體化的架構完成后,應當對虛擬財產犯罪進行單獨的刑事立法,對其特殊的犯罪構成尤其是犯罪手段及方式進行詳盡的規定和剖析,最終完成虛擬財產相關法律制度及體系的構建。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制和框架下,司法解釋是對刑法條文具體適用過程中的不明確、不完善之處進行解釋,以指導司法實踐。最高法院在并沒有相關立法的情況下,將盜竊罪的對象由有體物擴展至無體物,確立了司法實踐中對無體物的刑法保護,這說明在犯罪存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及懲治的緊迫性時,最高司法機關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則的基礎上,奉行積極的司法主觀能動主義,初步建立對其的刑法保護體系。
[1]張明楷著.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周光權著.刑法總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楊春洗,楊敦先,郭自力編.中國刑法論(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