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楠
蘭州大學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案件經過:1996年4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毛紡廠女廁發生強奸殺人案,隨后,年僅18 周歲的職工呼格吉勒圖被認定為兇手。法院判決呼格吉勒圖死刑并立即執行,從“奸殺”案發到執行死刑只用了62 天。2014年11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呼格吉勒圖案進入再審程序,再審決定采用書面審理形式進行。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向呼格吉勒圖父母送達再審判決書,公布該案審判結果:呼格吉勒圖無罪。
綜觀實踐,通常情況下,我國冤假錯案得以被發現主要取決于三個偶然因素:一是真兇重現型;二是亡者歸來型;第三條道路則是司法機關主動糾錯型。[1]本案則屬于真兇重現型:2005年,落網后的趙志紅主動交代了數十起案件,其中包括發生于1996年的呼和浩特“4·9”女尸案。
根據現行刑法第399條第1 款規定:徇私枉法罪指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或徇情枉法,對明知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為。[2]
本案屬于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或徇情枉法,對明知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即司法工作人員明知呼格無罪,為了某種原因草率定罪量刑,草菅人命。民眾呼吁在依法治國框架下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呼格吉勒圖無罪,那么該如何處置當年宣布呼格吉勒圖殺人的人、將呼格吉勒圖屈打成招的人、宣布呼格吉勒圖槍斃的人呢?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紀委發布消息:內蒙古公安廳已經在12月初組成調查組,開始依法調查內蒙“呼格吉勒圖案”。
根據上文中分析的徇私枉法罪的概念及相關問題可知,呼格案中司法工作人員存在嚴重的徇私枉法行為,下文來具體分析。
1.嚴打的刑事政策
案例中,“呼格案”始發于1996年,正值全國第二次嚴打。“呼格案”顯然就在“嚴打”的當口,其辦案速度也正符合當時的政治要求“從嚴、從重、從快”。1996年6月10日,呼格被執行槍決,距離案發只有62 天。
2.司法工作人員的草率行為
1996年4月9日,呼和浩特卷煙廠工人呼格向警方報案,在煙廠附近的公廁內發現一下身赤裸的女尸。48 小時后,當時負責該案件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副局長馮志明和辦案人員認定,呼格是在女廁對死者進行流氓猥褻時,用手掐住死者的脖子導致其死亡的。而唯一“有力”的證據就是呼格指甲里的被害人血跡。檢察院并未切實做到嚴格依法審查起訴,并未對公安機關得出的證據鏈條及相關調查進行核實,法院接到檢察院的公訴后并未審查核實相關證據,就草率定罪量刑。
3.核準制度未嚴格把關
自1983年“嚴打”開始,殺人、搶劫、強奸等嚴重暴力犯罪的死刑核準權就從最高人民法院下放至下一級高院手中。1996年-1997年、2000年-2001年,全國又先后進行了第二次與第三次“嚴打”。這期間類似的暴力犯罪案件,處理程序大都一致,由一審法院迅速下判,二審法院只做書面審,二審審理與死刑復核程序合二為一。
1.國家賠償
呼格吉勒圖父母李三仁、尚愛云于2014年12月25日向內蒙古高院提出了國家賠償申請,內蒙古高院于同日立案,并于12月30日依法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決定支付李三仁、尚愛云國家賠償金共計2059621.40元。
2.對司法工作人員追責
2014年12月16日,內蒙古檢察院決定成立調查組,對檢察系統造成呼格吉勒圖錯案負有責任的人員展開調查。內蒙古檢察院成立呼格案調查組也意味著,繼12月15日內蒙古公安廳和內蒙古高級法院宣布對呼格案相關人員啟動調查后,呼格案當年辦案的公檢法相關人員已全部被啟動調查。
3.民眾參與
如今,在騰訊微博上,有人發微博公開馮志明以往升遷的消息,再度將已塵封多年的舊案重新擺在世人面前,引發了網友的極大關注。此外,還有網友對官員考核機制發表了看法。“現在很多地方在考核官員時實行‘一票否決制’,在涉及重大的冤、假、錯、疑案時能否也對相關官員‘一票否決“呢?如此,既可以督促公檢法機關認真辦案,也可減少案件錯誤率。”這一提議期待相關部門作出應對。
現在,呼格案已基本告一段落,雖然家屬得到了一定的賠償,呼格也得以沉冤昭雪,但他也為此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這不禁讓人深思。我們期待相關部門作出回應,對徇私枉法的司法工作人員繩之以法,讓民眾重拾對法制的信心,更讓民主法治成為無辜者甚至犯罪分子合法權益的保護傘,真正實現法治。
[1]趙廣萍.對徇私枉法罪兩個相關問題的思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5,15(3).
[2]郝潔.對徇私枉法罪相關問題的思考[J].法律·法制天地,2010,7(163)(總第202 期).
[3]陸中俊.對徇私枉法罪一些問題的思考[J].法學雜志,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