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 鵬
“爛罐子”變成了“金罐子”
文/何 鵬

罐子溝村黨支部書記李蘭(左二)與村民在葡萄園談心
“一條泥巴路,繞著山間轉。十戶九家窮,名叫爛罐罐?!边@是幾年前,巴中市恩陽區(qū)柳林鎮(zhèn)罐子溝村村民對貧窮落后狀況的形象描述。2013年,在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全村村民向貧窮宣戰(zhàn):修建基礎設施、緊抓土地流轉、引進經濟產業(yè)……昔日的“爛罐子”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金罐子”。
“女支書?全村幾百號男人,為啥要讓一個女人來當家?”
“女人洗洗衣做做飯還可以,帶班子干工作,我看懸……”
2013年底,罐子溝村“兩委”班子換屆,李蘭當選為黨支部書記。盡管她長期擔任村干部,但對“女人當家”的村黨支部,不信任的村民依然不少。
過去幾屆村黨支部由于凝聚能力差、帶富能力弱,黨員不服從,群眾不認可。同時,受地理條件的制約,全村村民只能眼看著鄰近的村子建起了新居、引進了產業(y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村卻是“十年不變樣”,現(xiàn)在還讓一個女人來“當家”,大家就覺得更沒指望了。
面對村民的質疑,以李蘭帶頭的村黨支部一班人暗下決心,要干就干出個樣子,盡快把村民對黨支部的信心重新樹立起來,就算脫掉幾層皮,也要千方百計實現(xiàn)村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愿望。
罐子溝村黨支部一班人始終牢記就職會上“要叫‘爛罐’變‘金罐’”的誓言,鉚足勁頭,走村入戶收集民情民意、征求發(fā)展意見。通過民主商議,全村干部群眾一致認為:村上還有4個組沒有通路,物資運不進來,農產品銷不出去,閉塞的交通是制約全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找準突破口,就必須立馬行動。2013年春節(jié)將至,村黨支部一班人天天穿梭在市里、區(qū)里,只為能早點爭取到項目。讓大家感到欣慰的是,項目爭到了,但巨大的資金缺口又成了大家頭疼的事。思來想去,村黨支部決定從黨員干部“開刀”。于是,號召23名黨員干部拿出26萬元私人資金墊支工程款,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期間,村黨支部一班人每天起早貪黑協(xié)調土地、處理矛盾糾紛、監(jiān)督工程進程和質量。
短短3個月,罐子溝村新修道路3公里,硬化道路12公里,維修山坪塘3口,新建蓄水池5口,整理土地3200余平方米,人畜安全飲水工程覆蓋全村110戶村民。新黨支部帶來的新變化,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大家紛紛贊揚,“這個黨支部確實不一樣!”
基礎設施“上去”了,如何讓村民的幸福指數也跟著“上去”?村黨支部一班人時刻思索著。通過對比分析,他們得出結論:傳統(tǒng)農業(yè)模式只能養(yǎng)家糊口,致富奔小康必須調整產業(yè)結構。
2014年,罐子溝村成功引進包括何家壩葡萄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在內的2個葡萄業(yè)主和1個田藕種植業(yè)主,把全村1357畝土地全部流轉。同時,為有力促進產業(yè)發(fā)展和農產品銷售,村黨支部成立了一家由110名會員組成的恩陽區(qū)農產品營銷協(xié)會。
“我將家里的4.8畝土地全部流轉給業(yè)主,每年可收土地租金2880元;同時在葡萄產業(yè)園里打工,每天掙90元,每月收入將近3000元?!贝迕駨埩⒅舅懔艘还P賬,“現(xiàn)在就在家門口打工,不僅有穩(wěn)定的收入,連家里的老人小孩都照顧了,一家人團團圓圓,這才叫過日子啊。這些都多虧了村黨支部!”
留在家里的村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畢竟產業(yè)園需要的勞動力有限,還有一部分人需要外出務工。2013年全村還有5名貧困黨員、22戶貧困戶、47名困難群眾,怎么才能帶領他們共同增收致富?
村黨支部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從集體收入里拿出5萬元,連同在外成功人士捐助的10萬元資金,成立了罐子溝村“團結互助基金”,主要用于困難黨員群眾的慰問救助和村民的專業(yè)技術培訓。此外,全村33名黨員干部與47名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全村的困難群眾都得到了有效幫扶,現(xiàn)在大家遇到什么困難,電話都用不著打,他們就會主動來幫我們。這一屆黨支部沒有落下一戶貧困戶!”村民馬成鋼由衷地說。
面對取得的成績,村黨支部一班人沒有松勁?!爸挥凶龃螽a業(yè)發(fā)展的蛋糕,才能實現(xiàn)真正共富共享!”李蘭豪情滿懷。目前,罐子溝村正全力打造全區(qū)觀光農業(yè)示范基地,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帶動群眾興辦農家樂,不斷拓寬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