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德銀 徐 銘
“遞進培養班”干部下村記
文/滕德銀 徐 銘

學員聚在一起大討論
啊喇鄉啊喇村最近幾天熱鬧了?!按謇飦砹巳耗贻p人,他們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幫忙干活,還給出了不少主意。”農閑時,村民們紛紛議論。
與此同時,攀枝花市仁和區“優秀年輕干部和人才遞進培養計劃”第三期學員陳建鋼,正忙著整理下鄉期間收集到的村民提出的各種訴求和發展愿景。
6月4日至6日,仁和區組織“優秀年輕干部和人才遞進培養計劃”第三期學員49人,深入啊喇村,和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以戶戶見面的方式參加體驗式教學活動。學員們帶著黨心、真心、精心走進農家,收獲了人生、事業中一段寶貴的經歷。
“在這3天里,我理解了什么是黨心。那就是對人民群眾要有親人般的感情,要學會換位思考?!睂W員毛俊霞說。
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學員祝剛說,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首先要做到從心底里愛群眾,積極幫村民想辦法、解難題,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了解農村、了解基層,工作才能更主動,遇到問題才能有擔當。
學員懷揣“黨心”進農家,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農村實際,對如何改變啊喇村的貧窮面貌,有了發自內心的責任感。
“推進仁和全面小康,這批年輕干部有希望?!闭劦綋斠庾R,區委黨校教師、遞進班班主任歐陽定說。
貧困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究竟有多苦?在這次體驗式教學中,很多學員深有感觸。
學員陳瑛被分到麻地組?!按謇镉幸晃魂懲シ掖竽?,常年有病,因為家里拿不出錢,她不愿意到區上的醫院住院治療?!标愮私獾?,由于鄉鎮衛生院的拆并,目前啊喇村村民到衛生院看病路途較遠,來回要花30多元車費。
啊喇村是少數民族村,全村讀完小學、初中的孩子居多,而讀高中、大學的非常少。學員楊舒涵專門對田邊組的孩子讀書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統計,希望能為教育部門提供一些基礎資料,改善當地的教育條件和水平。
因為窮,村里的不少男人找不到媳婦。學員為此專門在河中組開展了一次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河中組缺少產業支撐,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全組有村民50戶,21戶為貧困戶,其中有10來戶是光棍戶。
3天時間里,學員們分成6個組,在體驗生活、了解實際的過程中,積極幫村民們出主意,想辦法,尋求破解各種難題的辦法。
河中組村民殷紅梅告訴學員,家里土地少,又沒有支柱產業,當下最想找個好項目做。“想種芒果,但是由于氣候原因,連續兩年的降雪霜凍把樹子都凍死了。”
“別著急,我們一定把你的問題帶回去,找專家幫忙,看怎么解決。”離開殷紅梅家時,學員們作出了這樣的承諾。
體驗教學的最后一天下午,49名學員坐到了一起討論,認為發展好產業才是治本之策。目前,學員們正在精心完成調研課題——《啊喇村貧困原因分析及對策》。這篇調研文章寫好后,將交給啊喇鄉黨委政府,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學員們對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五好’干部的標準,進行了深刻有意義的實踐,這些經歷會為他們今后做基層工作打好扎實的基礎。”仁和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軍這樣總結此次活動的意義。
本欄責任編輯: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