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賀貴成
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
·本刊記者 賀貴成

“第一書記”來到田間地頭。圖/圖片庫·CN/周松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4周年之際,四川省委隆重召開全省表彰會,授予丁寧等50名同志、追授李偉同志“四川省踐行‘三嚴三實’優秀黨員領導干部”榮譽稱號。
省委書記王東明說:“隆重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動員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光輝歷史,學習先進典型事跡,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為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四川‘兩個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5年前,當我離開高校從政時,一位老領導對我說:‘先偉,在學校是你考學生,到了地方,面對組織和群眾,你可要準備天天趕考喲’。這些年,這句‘天天趕考’一直激勵著我投身到改革發展的時代浪潮、融入到執政為民的生動實踐。”這是攀枝花市副市長兼東區區委書記的劉先偉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
劉先偉記得自己剛任米易縣委書記時,一位傈僳山村的老人對他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房子墻壁不漏風,下雨不走爛泥路,如果一年還能吃幾回坨坨肉就安逸了”。
老人的話劉先偉一直銘記在心,他說:“老百姓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考題,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們的行動。”在米易縣,在東區,他都是這樣做的。針對邊遠民族地區山高路遠、積貧積弱的狀況,東區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幾年間修建硬化村道上千公里,發展優質核桃20多萬畝,讓百姓栽上了“搖錢樹”、住進了稱心房、走上了幸福路;針對老百姓無法就地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衛生服務的難題,東區堅持適度超前發展教育衛生,率先實行義務教育住校學生交通補助,在縣城最好地段建教職住宅園區,嫁接、引進高端醫療資源,全縣教育、醫療水平有了質的提升。他們將70%的財政收入用于民生領域,實施老舊小區自主改造,補齊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社保差距、困難群眾和一般群眾的生活差距“兩塊短板”,決不讓任何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看見群眾臉上的笑容,劉先偉說:“我感覺,我們交了一份得到認可的答卷。”
在遂寧,船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曹斌這樣對記者說:“實干成就實績,必須保持發展定力,勇為改革發展的‘攻堅手’。”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面前,對于船山這樣的后發區縣來說,更是“等不得、熬不住、拖不起”,必須克難攻堅、精準發力、主動有為。他們喊響“船山要小康,關鍵在招商”,將“平臺招商、以商招商”作為船山發展的制勝法寶。通過引進一個豐生農業基地,招來農業產業化企業20余家;通過引進一個遠成物流園,招來物流企業上100家;通過引進一個健坤商貿城,招來商家5000余戶。
盡管船山財力薄弱,但他們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理念,每年民生資金投入增速超過20%,占全區財政支出的70%以上。
“藏區黨員干部要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就是要‘心中有黨’、在黨言黨、在黨護黨、在黨為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敢于亮劍。”石渠縣委副書記羅林說。

因戶施策,精準扶貧。圖/圖片庫·CN/邱海鷹
2008年春節,接到有人陰謀破壞金沙江大橋的匯報,羅林感到事態嚴重,按縣委要求,立即組織工作力量,奔赴千里之外的現場。在苦苦蹲守的10個晝夜里,“我們用毅力戰勝寒冷,用信念戰勝饑餓,守衛了川藏‘咽喉要道’的安全。”9年來,羅林成功調解了跨省邊界糾紛、民間矛盾糾紛等50余起,處置5起大的群體性事件,有力維護了石渠的和諧穩定。
“光是嘴上豪言壯語、熱衷于面子活而不干實事,特別是不敢‘啃硬骨頭’‘涉險灘’的領導干部,老百姓最反感。”這是甘洛縣委副書記馬小合常說的話。
在工作中,馬小合始終堅持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主動協調、狠抓督導,擔當作為、攻堅克難,推動礦業經濟、工業園區、新區開發等各項分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大項目捆綁整合,強力推進總投資3億多元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正西村產業新鎮建設;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大招商選資力度,成功引進總投資20.99億元的8家企業入駐園區、開工建設;堅持把礦業經濟作
為甘洛工業經濟命脈抓常抓長,強化對企業的服務協調,確保礦區產量、效益、稅收、安全“四個穩定”;著力在發電上下功夫,加快推動地方中小水電站全域開發,實現了“三年超越五十年”的巨大跨越。
“以前老百姓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房,滑坡又多,一下雨就要往外跑。很多老百姓家里的承包地,水田關不住水,旱地經常被大水沖,一年沒多少收成,沒辦法,只有出去打工。久而久之,房子、田地就更沒得人管了,垮的垮,荒的荒。”巴州區水寧寺鎮枇杷村黨支部書記楊彬向記者介紹道。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2013年,巴中市國土資源局局長何小兵先后7次到枇杷村調研。為讓老百姓“搬得出去、建得起來、留得下來、富得起來”,何小兵與局黨委班子研究決定,整合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農用地整理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徹底改變枇杷村貧困落后的面貌。
3年時間,何小兵在全市爭取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20個,總投資達17.55億元,新增耕地13.7萬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62.12萬畝,惠及了466個行政村85萬余人。
在安岳縣,農民朋友尊稱安岳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曾正偉為“檸檬縣長”。
2011年,正是安岳檸檬產業發展轉折的關鍵時期,曾經受過幾度重創的安岳檸檬,面臨著市場價格波動不定、檸檬銷售難、果農種植信心喪失的困境,剛回到安岳上任的曾正偉主動出擊,他帶領相關負責人跑基地、看市場、訪果農,哪里有檸檬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通過深入調研、冷靜思考,曾正偉以“跳出安岳看安岳”的全局思維,深度審視國際國內檸檬市場走向和群眾消費需求,提出檸檬產業“提質轉型發展”新思路,創新推出標準化生產、保底價訂單收購、實現市場周年供應、精深多元研發等系列舉措。2014年,安岳檸檬成功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實現產值70億元,農民收入翻了番,“小檸檬撬動了大產業”,安岳檸檬成為全國獨樹一幟的不可復制的先導產業。
像這樣踐行“三嚴三實”的干部還有很多,他們將忠誠干凈擔當的承諾落實到行動上,為全省黨員干部樹立起了學習的典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期待全省黨員干部以他們為鏡,正形正心,確保專題教育取得入腦入心、知行合一的實效。(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