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四川可期的未來
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收尾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年。系統謀劃好“十三五”規劃,可以為“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指好道、領好航。
作為西部大省,四川如何謀劃“十三五”?“十三五”規劃聚焦哪些內容?
9月22日至23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十二五”規劃執行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
針對“十二五”規劃執行和“十三五”規劃編制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是歷次五年規劃的首次,是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創新舉措。目的就是讓社會各界直觀了解“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十二五”規劃的執行情況,為下一步“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理清思路、做好鋪墊,對編制出一個立足省情實際、符合時代背景、人民群眾滿意的規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從經濟發展、科技教育、資源環境、人民生活四個方面提出了23個主要指標,其中預期性指標11個,約束性指標12個。截至目前,有22個指標能完成或基本完成規劃目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等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指標進展情況與規劃目標有較大差距,預計指標完成率達到95.6%。
我省“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于2014年4月啟動,規劃《綱要》初步考慮采用篇章體例結構,第一篇為總體要求篇,主要涵蓋規劃背景、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等內容;最后一篇為實施保障篇,主要在政策保障、重點項目實施、機制體制方面提出要求,確保規劃《綱要》落到實處。中間分別為創新驅動、產業轉型、信息化戰略、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基礎設施、改革開放、扶貧開發、社會建設、文化繁榮、生態文明、民主法治等篇章,明確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

實施“四大科技創新工程”積極培育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培育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實施精準扶貧

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基本消除絕對貧困持續實施重大民生工程,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全面提升社會事業水平
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

實施“251”行動計劃規劃建設新機場國際空港經濟區合作共建搭建對外開放新平臺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各省份的合作,加大與港澳臺以及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外經往來進一步強化進出川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暢通跨區域交通聯系
推動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發展

強化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分類考核、分類指導全面實施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生態省建設,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推動長江、金沙江、嘉陵江等8大流域水土保持帶建設注重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制表/楊永
【權威論斷】
編制“十三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強宏觀形勢研判和重大問題研究,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回應民生訴求,突出創新、改革、開放、轉型,著力在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上做文章,實現經濟社會質量、速度、效益等多重目標的合理提升。
——副省長甘霖
結合當前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瞄準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等十余個高端產業領域,形成產業發展新引擎。目前,中央確定的“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對我省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做大做強都是利好和機遇。
——省經信委主任陳新有
“十三五”期間,對全省有勞動能力的265.45萬名貧困人口,將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服務,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增收“拔窮根”。
——省扶貧移民局局長張谷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以引導700萬人就近城鎮化、促進8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500萬人居住的城鎮危舊房和棚戶為重點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邱建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