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竺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上海 200042
?
體育賽事直播節目著作權保護探究——以新浪訴鳳凰網直播中超賽事案為視角
李雨竺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上海200042

摘要:在網絡盛行的今天,體育賽事節目網絡實時盜播問題日益突出,體育賽事節目能否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將對體育賽事節目的權利人產生直接影響,而在目前的著作權法框架下,體育賽事節目著作權保護法律適用卻存在障礙,體育賽事節目的法律定位仍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賽事;著作權;保護探究

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經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授權,享有在其門戶網站領域獨家播放中超聯賽視頻的權利,2013年8月1日,原告新浪互聯公司發現被告北京天盈九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的鳳凰網在中超頻道首頁顯著位置標注并提供魯能V富力、申鑫V舜天比賽的直播,認為被告未經合法授權,非法轉播中超聯賽直播視頻,侵犯了原告享有的涉案體育賽事直播節目作品著作權,遂訴至法院。
該案中,原告新浪互聯公司訴稱:“……故天盈九州公司擅自將電視臺正在直播的中超比賽的電視信號通過信息網絡同步向公眾進行轉播的行為侵犯了我方享有以類似攝制電影方式創作的涉案體育賽事節目的作品著作權。”[1]可見,原告認為體育賽事節目是以類似攝制電影方式創作的作品,而法院則認定:“……即賽事錄制形成的畫面,構成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認定為作品。”[1]可見,體育賽事節目的法律定位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體育賽事節目具備一定程度獨創性
眾所周知,競技體育活動展現的是運動力量和技巧,無論其中的動作組合是否為“獨創的”,由于其并非以展示文學藝術或科學美感為目標,不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2]因此,體育賽事活動本身并不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但是,體育賽事和體育賽事節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體育賽事節目是通過眾多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將體育比賽場景固定在錄像帶上或者其他傳播介質上,由導播對于眾多畫面素材進行選擇編排并融入文字、配音等其他元素制作而成的。由于只有具有獨創性的外在表達才能構成作品,因此體育賽事節目能否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則要看其是否具備著作權法所要求的獨創性。而在獨創性的判斷上,不存在普遍適用于所有類型作品的獨創性標準,只有特定類型的作品上才有特定的獨創性標準。[3]而目前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類型中并沒有體育賽事節目,因此,對其獨創性的判斷則可參照與之相近的作品的獨創性標準來判斷。相對來說,與之最相近的則是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而在上述案件中,原告也主張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以類似攝制電影方式創作的作品。
體育賽事節目的首要任務是對比賽過程的完整記錄,但是為了烘托出熱烈的比賽氣氛,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體育賽事節目的制作者并不會僅僅進行簡單地機械錄制,而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拍攝與制作。體育賽事節目的制作者往往會在比賽現場的不同位置安置多臺攝像機,進行多機位拍攝。有時還可分為外景組和內場組兩個攝像組,外景組通常在體育場外進行拍攝,主要負責拍攝比賽場館及場館周邊的環境。[4]場內組的攝像機位是完成直播節目的重點,場內的機位除了負責記錄比賽過程之外,還要從各個角度拍攝教練、觀眾席、拉拉隊等。每臺攝像機拍攝的鏡頭,包括比賽場地、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觀眾等,統一被錄制在各自對應的慢動作硬盤中并同時顯示在控制臺,并由導播進行選擇后安排播出,其間導播會選擇、調取精彩鏡頭進行重放或慢動作重播。[5]鏡頭畫面的切換是電視導播在現場直播過程中的重要工作。比如足球轉播的導播首先必須做好細致的案頭工作,注重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使攝像以及字幕、視頻音頻等技術人員了解導播意圖。其次,應善于觀察和發現,研究足球比賽的特點,熟悉比賽規則,在這個基礎上確定轉播方案,指導攝像機為觀眾選擇最佳視角。[6]導播在選擇畫面、鏡頭組接的過程中還要展開一定的想象,根據自身的構思對畫面進行選擇,或是突出強調,或是忽略舍棄,以此來體現體育賽事的激烈緊張的氣氛,引導與規范觀眾的注意力。同時,體育賽事節目的制作者還會在錄制的體育賽事中加入主持人的評論、評論員的解說、個別運動員的特寫畫面與介紹等信息。在比賽直播過程中,攝像機位的選擇、鏡頭的切換、主持人的解說、整個直播畫面的編排選擇,應當說體現了直播者的選擇,具有一定程度的獨創性。[7]
二、體育賽事節目不是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雖然體育賽事節目具有一定程度的獨創性,但體育賽事節目與電影作品以及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電影作品一般有導演、編劇、演員、攝影等的參與,在燈光、劇本、服飾、道具、配樂、化妝、美工等方面要求較高,融入了大量獨創性程度較高的創作。同時,其劇情與結果是編劇提前設計好的,導演會按照劇情發展的需要進行藝術創作。而對于體育賽事節目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和最吸引人的方面就是比賽過程和結果充滿懸念的未知性,導播們在進行直播節目的鏡頭組接剪輯時必須遵照體育比賽的一般規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將比賽過程盡可能詳盡、具體、真實地展現給觀眾。[8]因此,導播在畫面的選擇、鏡頭組接剪輯以及在體育賽事中加入主持人的評論、評論員的解說、個別運動員的特寫畫面與介紹等信息所體現的智力創造性必然遠遠低于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其獨創性無法達到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要求之高度。因此,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無法構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而在目前我國著作權法框架下,我國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大陸法系獨創性標準,對于獨創性較高的影視作品可以作為作品受到保護,而對于獨創性較低的錄像來說,只能作為錄像制品受到鄰接權的保護。因此,在目前的著作權法框架下,體育賽事節目應歸于錄像制品的范疇。
在新浪訴鳳凰網直播中超賽事案中,原告認為體育賽事節目是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然而一審法院則認為:“……而這個過程,不同的機位設置、不同的畫面取舍、編排、剪切等多種手段,會導致不同的最終畫面,或者說不同的賽事編導,會呈現不同的賽事畫面。就此,盡管法律上沒有規定獨創性的標準,但應當認為對賽事錄制鏡頭的選擇、編排,形成可供觀賞的新的畫面,無疑是一種創作性勞動,且該創作性從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制作,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恰恰反映了其獨創性。即賽事錄制形成的畫面,構成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認定為作品。從涉案轉播賽事呈現的畫面看,滿足上述分析的創造性,即通過攝制、制作的方式,形成畫面,以視聽的形式給人以視覺感應、效果,構成作品。”[9]
可見,法院并沒有認定體育賽事節目構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也未認定其屬于錄像制品,而是認定每一賽事畫面具有獨創性從而構成作品,并在此基礎上籠統地認定體育賽事直播節目具有獨創性可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單就每一賽事畫面來說,與影視作品不同的是,我國對于攝影作品的獨創性并無高低之分,無論其獨創性高低都統一給予保護,而每一個賽事畫面都表現為靜態的圖片,因此每一賽事畫面可能會構成攝影作品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而體育賽事節目雖然是由一幀幀的賽事畫面組成的,但其是以視聽的形式給人以視覺感受,不再是一幅幅靜態的畫面,而是連續的、動態的視頻,與每一幀靜態的賽事畫面存在本質區別。如前所述,獨創性標準依附于特定類型的作品而存在,因此,不能因每一賽事畫面可能構成攝影作品而籠統地認定體育賽事節目也符合獨創性標準而構成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三、結語
在我國目前的著作權法框架下,由于體育賽事節目的獨創性低于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因此其不構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可作為錄像制品受到鄰接權的保護。而就每一賽事畫面來說,其僅可能作為攝影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不能據此認定體育賽事節目符合獨創性標準從而構成作品。由于體育賽事節目的制作人在制作過程中必然要花費高昂的費用,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但作為鄰接權客體的錄像制品所享有的權利要少于作品,受保護程度相對于作品較低,無法對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給予完整的保護,因此法院可能會出于利益平衡的角度而將賽事畫面認定為獨創性較高的作品以此認定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作品使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這不能為體育賽事節目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提供充足的支持,這也反映出體育賽事節目著作權保護法律適用存在障礙。筆者認為,此種障礙主要是由于我國目前對獨創性標準的不統一所導致的,因此有必要對我國著作權法的獨創性標準予以統一,而我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已經取消了“影視作品”和“錄像制品”之區分,而是統一作為視聽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這將為體育賽事節目的著作權保護開辟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朝民(知)初字第40334號.
[2]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69.
[3]陳紹玲.賽事轉播畫面僅有可能構成攝影作品[EB/OL].http://mp.weixin.qq.com/s?_biz=MzA5NTMwMDgzMA==&mid=209571949&idx=5&sn=092be5193b24de7a1946553f763346af&scene=1&srcid=0913wrUvYezHSUivWoC3
bwhi&key=b410d3164f5f798ea4117d97d8fe79a0033e927385458e0d9f826c332bfdbc
c6148a8cf5b87b9dec75365d1a22b92d19&ascene=1&uin=OTU3NDEyNjYx&device
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lYwLRbqRsxm%2FTVcGz1NyiJYlz4
KQDnc%2BUBWCFA7to6eiDJAzL8loYt7NLqx9cHGT,2015-10-20.
[4]楊天牧.論體育直播節目的“影視戲劇化表現”[D].山東藝術學院,2011.
[5]蔣蔚.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的作品屬性探究[J].法制博覽,2015,17:98+97.
[6]顧少宇,王偉生.足球賽事轉播解析[J].新聞傳播,2012,06:216.
[7]姚鶴徽.論體育賽事類節目法律保護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體育科學,2015,05:10-15+97.
[8]楊天牧.論體育直播節目的“影視戲劇化表現”[D].山東藝術學院,2011.
[9]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朝民(知)初字第40334號.
作者簡介:李雨竺(1993-),女,山東臨沂人,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