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婷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
試分析中國批準加入《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的現實可行性
肖芳婷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0042

摘要:《選擇法院協議公約》是在現行國際民商事領域中應用的互惠、雙邊司法協助條約、國際商事仲裁等國際慣例和規則不能滿足現實需要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它在該領域提供了訴訟這樣一種新的解決爭議的途徑。我國在國際民商事領域交往中同樣面臨著現實不能滿足需要的困境,縱觀這種現狀以及該公約所確立的核心規則和我國現行相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批準加入該公約有其現實的可行性。
關鍵詞:《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中國加入;現實可行性

隨著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繁榮發展,民商事領域的對外活動也日益頻繁,同時該領域的爭議也越來越多,現行的解決該領域爭議的國際慣例和規則已逐漸難以滿足現實需要,《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以下行文簡稱公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就司法規則進行國際統一的世界性多邊國際公約,它提供了判決這樣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雖然公約尚未生效,但對于我國而言,加入該公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現行相關國際慣例和規則的局限性因素分析
現今國際司法實踐中,當國家之間不存在條約的情況下,利用互惠原則來達到外國對內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是一個國際慣例。但是,互惠原則本質上是一種對等報復主義①,它是以國家利益為首的,而國家間在實行互惠原則的時候大都是以損害個人利益來實現國家利益的。
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七章司法協助部分,有關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也規定了互惠原則。但是這種原則性的規定使得法官在適用時擁有過于寬松的自由裁量權,并且該原則過多地依賴其他國家的法律規定或司法態度,這對于在國際交往中更追求自由、平等和法治的民商事活動來說局限性太多。
關于互惠原則與雙邊司法協助條約的局限性在實踐中的解決方案,我們來看《日本公民五味晃申請中國法院承認和執行日本法院判決案》②這一經典案例:
申請人五味晃因與日本國中日物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宇佐邦夫)借貸糾紛一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承認日本國橫濱地方法院小田原分院所作判決和日本國熊本地方法院玉名分院所作債權扣押命令及債權轉讓命令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法律效力,并予以執行。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審查之后,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7、268條駁回了五味晃的請求。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所依據的法律條文是“人民法院對于申請或者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做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后……”顯然在體制之下當事人之間的問題是得不到解決的,但如果我國和日本都是《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的成員國,那么這種無法適用互惠原則,也沒有相關司法協助條約的情況就可以通過公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關于國際商事仲裁在域外的承認與執行確實具有無以比擬的國際性,然而國際商事仲裁機構所受理的爭議都是國際商事領域的,對于國際民事領域的交往所產生的爭議并沒有管轄權,這就使得國際民事領域當事人的糾紛喪失了通過具有國際性地國際仲裁來解決的途徑,如要選擇仲裁還是要通過各國沖突法來解決。《選擇法院協議公約》所提供的是有別于仲裁的新的解決途徑,那就是訴訟,并且該公約除了適用商事領域,還適用民事領域,正是對國際商事仲裁留下的空白做出了莫大的補充。
二、公約所確立的核心規則在我國適用的現實因素分析
《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確立的核心規則,簡而言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關乎于爭議當事人協議選擇的內國法院的管轄權,一個關乎于爭議當事人協議選擇的內國法院的生效判決在域外的承認與執行。另外,還需要明確的是該公約的雙重混合性的含義,它是針對當事人協議選擇法院的管轄權而言,如果當事人選擇公約成員國國家的法院,則該法院擁有排他的管轄權;如果當事人選擇非公約成員國國家的法院,則不具備排他性。④
公約所確定的核心規則中有關當事人協議選擇的法院的管轄權方面,沖突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專屬管轄制度與協議管轄制度兩個方面。
其一,專屬管轄制度方面的沖突與調和。該公約賦予當事人選擇解決爭議法院完全的意思自治,這樣就直接排除了我國法院專屬管轄權,我國《民事訴訟法》第33條和第266條規定的三種專屬管轄案件,在這幾個領域排除了當事人的協議選擇自由。對于這種沖突,其實可以使用國際上加入公約或條約的慣例做法,也即援引公約第21條“特別事項的申明”⑤對涉及到我國專屬管轄的領域做出保留。
其二,協議管轄制度方面的沖突與調和。這體現在當
事人協議的效力上面。公約第3條對于選擇法院協議的效力做了明確的規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果協議沒有明確表明為非排他性,則為排他性;二是概括地選擇一國法院或者一國的一個以上法院也視為排他性的。而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并沒有對當事人協議的效力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但《民屬訴訟法》第24條規定的協議無效情形和第34條規定的“實際聯系原則”。其實這兩條的規定本質上都是對當事人協議意思自治效力的否定。可見上述情形是對我國法院管轄權的排除。但面對該沖突,理論上我們可以援引公約第6條的例外規定來進行排除適用。
該公約所確立的第三個核心規則是其成員國必須承認與執行被選擇法院對于當事人之間爭議的判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81、282條對于在該領域對于外國法院生效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做了相關規定,由此可見,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是與公約不存在什么實質性沖突的,有其法律上的相合性。再看前述的案子,若我過和日本都是《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的締約國,那么該案的判決結果很有可能會有所不同。
三、結語
在當今全球化迅速發展,國際經貿活動尤其是民商事領域空前活躍的時代,對于如何使涉及國際民商事交往所產生的爭議得到更高效便捷的解決,對于外國法院生效判決如何能夠順利的在域外得到承認和執行,這是當今世界各國國際司法所調整的重要內容,英美法系國家將其視為國際私法應解決得三大問題之一,這也是我國國際司法所要解決的問題。而海牙《選擇法院協議公約》正是為了解決國際民商事領域的這一問題而出現的時代的產物。
[注釋]
①李浩培.國際民事程序法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40-141.
②日本公民五味晃申請中國法院承認和執行日本法院判決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6(1)(總45期).
③黒田法律事務所,萱野純子,今津泰輝.第50回<中國における紛爭解決(その3)>.黒田法律事務所官網[EB/OL].http://www.kuroda-law.gr.jp/ja/book/chn-library.html,2014-6-1.粟津法律事務所弁護士,粟津光世.<重要法令解説:外國判決の承認と執行について>.中國法令,2004.2.
④See Jeffrey Talpis & Nick Krnjevic,The Hague Convention on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of June 30,2005:The Elephant That Gave Birth to A Mouse,Southwestern Law School,2006.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編.海牙國際司法會議公約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3:204-214.
作者簡介:肖芳婷(1990-),女,漢族,湖南祁東人,華東政法大學,2013級法律史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外國法律史。
中圖分類號:D9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