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常州 213002
1990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準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展期貨交易,這開創了我國期貨交易的新起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期貨投資也隨之發展,并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風險偏好的投機者。期貨交易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許多投資者盡管對期貨并不了解,但被高收益所吸引,委托他人進行期貨投資,這就產生了期貨委托理財。期貨委托理財只是投資市場上的一個概念,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期貨委托理財就是委托人將自己的資金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一定要求進行期貨交易,由此產生的收益和損失歸于委托人的合同安排。
因為期貨具有高風險,期貨很容易產生虧損并引發期貨委托理財糾紛。部分糾紛已經訴至法院,這首先需要解決管轄問題。然而,法院管轄的問題并非一目了然,它與期貨委托理財的復雜性具有一定的關系。從期貨委托理財的主體來看,有自然人和企業。從委托的方式來看,通常是以委托人或受托人的名義在期貨經紀公司開設期貨交易賬戶,由委托人單獨或與受托人共同投入資金,受托人操作期貨賬戶。一般而言,委托人對期貨并不了解,而受托人具備一定的期貨交易知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委托人與受托人借用第三人的名義開設期貨交易賬戶,由受托人進行操作的現象。在進行期貨委托理財時,如果委托人將資金交于受托人管理,通常委托人沒有對交易賬戶的控制權。如果期貨交易是在委托人的賬戶進行,委托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通常對交易賬戶具有一定的控制權。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委托人可以進行平倉操作,委托人可以對期貨持倉倉位提出一定的要求。由于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的形式多種多樣,在當事人進行起訴時,案由也五花八門,有代理糾紛、委托合同糾紛、借款糾紛、合作糾紛,期貨糾紛等等。這些不同的做法導致期貨委托理財管轄問題已成為司法實踐中的難題。在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方面都有反映,本文將進行如下探討:
關于期貨委托理財糾紛,很多人認為該糾紛的案由屬于期貨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期貨糾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確定部分基層人民法院受理期貨糾紛案件”,遵循這樣的認識,一般應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案件。期貨委托理財糾紛是屬于期貨糾紛還是屬于民間理財,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甚至何謂期貨糾紛,最高人民法院也沒有給出解釋。為確定期貨委托理財糾紛的案由,應當分析該種糾紛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期貨委托理財本質上屬于一方委托另一方對期貨賬戶進行操作的行為。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法律關系的內容是委托權利義務關系。委托人的義務是提供資金,向受托人支付一定的報酬。受托人的義務是操作期貨賬戶。期貨糾紛是期貨投資者與期貨經紀公司、期貨交易所之間因權利義務、責任而發生的糾紛。因此,期貨委托理財糾紛的案由應為民間委托理財糾紛,而非期貨糾紛。那么在審級管轄方面,如果不考慮案件金額、復雜程度等因素,期貨委托理財糾紛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
期貨委托理財糾紛的當事人一般是委托人和受托人。被告住所地法院顯然具有管轄權。但若當事人向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訴,就可能發生管轄權爭議。關于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的履行地,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的履行地是委托行為發生地。另有觀點認為履行地是受托人操作期貨賬戶的所在地。還有觀點認為履行地是開設期貨交易賬戶的期貨經紀公司的住所地。為把握期貨理財合同糾紛的履行地,應當研究期貨委托理財的操作特點。在期貨委托理財中,除了委托人和受托人之外,還涉及到期貨經紀公司和期貨交易所。受托人并不能自行在期貨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而是要向期貨經紀公司發出交易指令,委托期貨經紀公司進行期貨交易。期貨經紀公司根據交易指令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期貨交易。期貨委托理財中存在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受托人委托期貨經紀公司的法律關系。所以究其實質,當事人履行期貨委托理財的方式是受托人是向期貨經紀公司發出交易指令,期貨經紀公司再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期貨交易,建立倉位。這才是履行期貨理財合同的實質特點。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受托人可以在電腦上對期貨經紀公司發出交易指令。
委托行為發生地實際上是委托合同的訂立地,并不是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的履行地。受托人發出交易指令的行為屬于履行行為,但是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有網絡的地方均可以發生指令,如果將所有的發出指令行為的地點都作為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的履行地,就會造成履行地的不可預測性,引發當事人任意選擇管轄法院的現象。受托人向期貨經紀公司發出指令,處理受托事務的結果體現在交易賬戶中。因此宜將開設期貨交易賬戶的期貨經紀公司所在地作為期貨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履行地,從而確定相應的管轄法院。
期貨的特點和網絡技術對司法活動提出了新的挑戰。認識期貨委托理財的實質、操作特點以及期貨委托理財活動中的法律關系,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該類型糾紛的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