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道 黃盛忠 張鑫剛
通化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1
痕跡檢驗技術是公安部門工作中最常用破案手段,在很多大案要案的偵破過程中,痕跡檢驗技術的應用使偵查和破案的過程更為流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痕跡檢驗的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本人結合實際探討痕跡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能夠為公安部門工作的發展提供幫助和借鑒。
首先痕跡檢驗是刑事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破案時根據案犯現場遺留的痕跡,運用一定應用理論和方法,查證犯罪事實,為偵查提供線索和證據。痕跡分類:人體痕跡;器械物體痕跡;動物痕跡。痕跡變化分類:立體痕跡、平面痕跡。
痕跡檢驗技木主要包括手印檢驗、足印檢驗、工具痕跡檢驗、槍彈痕跡檢驗、車輛痕跡檢驗、開破鎖痕跡等特種痕跡檢驗技術。另外,隨著研究的深入,專家們逐漸開始對心理痕跡檢驗產生了興趣。
首先,痕跡檢驗技術與DNA技術相比,不一定具有直接證明和指向作用,從而得不到技術人員的認可。其次,痕跡檢驗技術分析鑒定難度比較大,部位難確定、形態復雜、工具多樣,在技術培訓方面相對缺乏,因此導致對痕跡檢驗技術應用不強。最后,在痕跡檢驗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提取痕跡原物,或者進行模型制作,但實際中,兩者都比較難辦到,一般事主對于原物提取法都不是很情愿,模型的制作又相對麻煩。
痕跡檢驗技術綜合了化學、物理學、痕跡學以及檢驗學等等,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偵查部門對痕跡檢驗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明顯滯后。具體表現在,由于刑偵部門對痕跡檢驗技術的研究與運用不足,導致其無法認識到該技術中所存在局限性,因而,在刑偵工作中出現勘偵分離、只勘不偵、重技術輕綜合偵查的現象。另外,由于相關部門對痕跡檢驗技術中所要求的新技術新方法沒有實施有效的研究,從而造成痕跡檢驗技術更新速度緩慢。
相關法律中對痕跡檢驗中的信息管理、數據以及實施操作過程中的可實行性沒有足夠的解釋與說明。我國與現場偵查的法律法規包括《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等。上述法規中雖然對痕跡檢驗責任、分工、任務程序、內容以及主體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責任追究、運用于保存、現場信息管理等方面還不夠明確,仍然無法滿足痕跡檢驗技術應用于發展的現實需求,各個法律之間協調性不強,這對痕跡檢查技術在推廣嚴重不利。
從上文中可得知,對在痕跡檢驗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提取原物痕跡,或者進行模型制作,但實際中,兩者都比較難辦到。但是通過數字化提取技術卻可以收到快速有效的效果,其有原物痕跡提取法、制模提取法所不具備的優越性:一是減少攜帶勘查器具,二是無損,三是快速。當今數碼相機的普及對細小痕跡的提取創造了物質條件。另外,數碼相機還可以進行圖片共享、網上傳輸、異地查詢串并和比對。但是照相提取法依然有其弊端的存在,所以,通常會使用照相提取法,但是此種方法又過于簡單,不能準確、客觀、完整的反映痕跡特征,所以必須要以原物痕跡提取法、制模提取法作為輔助。
作為基層單位,一定要加強對痕跡檢驗技術的運用于開發,積極開展痕跡檢驗技術的培訓與學習工作,加大與先進同行的學歷力度與交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檢測實驗室。為了確保一線偵查人員對于該檢驗技術掌握程度,要將此技術的掌握情況作為偵查人員的提拔、考核、獎勵以及任用的重要依據,從而調動檢測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要想不斷提高痕跡檢驗技術,那么前提與基礎就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首先在痕跡檢驗技術工作指標方面的規定是嚴重不足的。其次,對偵查人員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檢驗行為、采集行為,要給予準確、科學的規定與定位。統一《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察檢查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等相關法律的章程。
痕跡檢驗技術是公安機關在刑事偵查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術,相信隨著國內外學者對工具痕跡檢驗技術的不斷研究,工具痕跡檢驗也會向著自動化和標準化方向不斷發展,為偵查破案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未來痕跡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在于進一步統一痕跡檢驗技術標準,并且提高痕跡檢驗技術的科學性。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痕跡檢驗技術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韓均良.痕跡檢驗[M].北京: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2007.
[2]郝宏奎.犯罪現場勘查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理論化一一<李昌針博士犯罪現場勘查手冊>評介[J].犯罪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