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恩宇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主要含義是指為了防止濫用公司人格,保護公司及社會的公共利益,有關的司法機關可以在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否認公司的獨立人格和股東的有限責任,依法判定該公司控制股東對公司債務或公共利益的損害所承擔其必要責任的一種法律手段。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公司人格否認主要是以公司所具有的法人資格為前提;如果該公司沒有法人人格,那么公司人格否認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二、公司人格否認的最終結果是要使公司中的控制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承擔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三、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只是一種特定的情況,不能進行普遍的應用;四、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主要是針對公司中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利益的再度調整,從而更好的展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對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公司結構與穩固有序的市場秩序是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的,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解說,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即有利就有弊。因此,我們更應該對此進行客觀的評價。
因此,我們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條件:
(一)主體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公司法人人格的濫用者,必須是該公司所含有實質控制能力的股東。二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主張者,即公司法人人格濫用的受害者,一般來說是指公司的自愿債權人。
(二)行為條件。主要強調的是公司法人人格的利用者必須產生了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
(三)結果條件。主要是指公司法人的人格利用者,通過濫用法人人格的行為給他人或社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一)否認實質的混淆
從它的定義來看,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所要進行否認的并不是公司的法人人格,而是要否認股東的有限責任。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理論只是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下要求有關股東對公司的債務直接承擔法律責任,而這并沒有消滅公司的法人人格,只是將公司與有關股東在法律上視為一體。在此過程中,公司在其他場合照常從事經營活動,即公司的法人人格并沒有被消滅。即使在特定的情況下,只是有關股東代替公司承擔責任,公司的法人人格并沒有暫停或中止,直至最終導致公司破產的結果,公司的人格也不會因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理論而被消滅殆盡。
(二)缺乏統一的適用標準
就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要件而言,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理論在適用上是無法被相關法律所節制的,而這又勢必會導致股東有限責任成為一紙空談。正是因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長期缺乏統一的適用標準,所以法院在決定是否適用法人人格否認理論制度時,只能參考在日常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相關因素,但是這些因素并不是對其實質性的解釋,最后也只能由法官自己進行裁決。因此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適用法人人格否認理論制度所應該考慮的公司資本不足,并不是將公司資本與公司法中對該公司最低資本額的要求相對比,而是將其與該公司所經營的事業中所隱含的經營風險相對比。但問題卻依然存在,公司所隱含的經營和管理風險同樣是不可以確定的。
(一)有限責任制度對經濟發展的益處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其否認的實質是針對股東的有限責任,而股東的有限責任則是股東設立公司的主要目的,更是制定公司法的基礎和關鍵。
有限責任公司逐漸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有限責任制度更加適應了商品經濟對公司的客觀要求,逐步實現了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資本集中與整合,降低了企業建立所需要的成本,促進了公司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因此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動作用,也逐漸成為公司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由此可以看出,有限責任制度日趨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主要也是因為它所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價值和其對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二)有限責任制度能更好地減少公司的經營風險,從而鼓勵投資
在無限責任制度下,股東一般要以公司的全部資產來承擔公司的債務責任,因此其承擔風險過于巨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也影響了企業規模的再擴大,并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還有,投資者為了避免承擔這些不可預測的巨大風險,自然會要求實際參與到公司的相關管理,從而難以形成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也就無法使經營管理專業化。相比而言,在有限責任制度下,股東的投資風險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產生了有限性和事先確定性,從而大大減少了投資者的風險,并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股東的投資,從而使公司更有效地吸收到社會資本,組建成大規模的公司集團。還有,由于風險的事先確定性和有限性,股東也就沒有必要實際參與到公司的管理中,這一點也促使了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形成了勞動的合理分工。與此同時,公司的股東也可以自由得轉讓投資,轉移自己的投資風險,更加有效的促使了現代證券市場的形成。
(三)有限責任制度可以減少交易費用,降低公司的監督成本
有限責任制度可以使債權人不用直接對某個公司股東提起訴訟,只是需要在公司不履行它應盡的義務的同時,直接對該公司提起訴訟即可,而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每個股東提起訴訟,從而大大減少了交易的費用。有一部分投資者為了避免承擔與自己投資收益不成正比的巨額債務風險,常常不惜一切代價對該公司和其他的股東進行監督,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無限責任制度所引起的。相比而言,在有限責任制度下,股東所承擔的投資風險就要小很多,再加上投資方式的多樣性、分散化和股東股份的自由轉讓,使股東可以不必密切關注公司和其他股東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監督成本。
(一)加強公司的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將法律落實到實處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公司股東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直接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因此濫用公司法人獨立人格只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擔任公司的董事經理;二是在幕后操縱董事會。可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股東濫用公司人格最終都必然轉化為董事經理的濫用。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制定出一個統一的董事經理責任標準,用來規范和懲治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現今公司的治理權力已經慢慢的由股東會轉向董事會,為了避免因董事會的權力不斷擴張而引起的法人人格濫用問題,加強董事會的義務,限制其權力的濫用已經十分必要。
(二)提高債權人的風險意識,積極防止濫用法人人格行為的發生
雖然人們現在開始意識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但目前能夠做到的離現實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這種形勢下,債權人為了盡可能的降低交易的風險,可以自己調查交易對方的具體情況,比如信譽情況、財產情況等,做到知己知彼;亦或者采取其它方法控制交易風險,比如合同債權人可以通過協議限定公司的行為、設定財產擔保等,雖然這樣在交易過程中會非常繁瑣與耗時,可能是種不歡迎的方法,但這畢竟是防患于未然的最簡單直觀的方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更是進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也處于劇烈的變革之中,在此期間更是涌現了許多新的思想和理論的嘗試。然而,這些新的東西并不全是理性思維和科學的產物,我們對此應該有選擇性的篩選與繼承。
[1]甘培忠.企業與公司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郭升選.法律科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