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芳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吸毒不為罪的幾點理由
鄧芳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400044

摘要:吸毒是一種自傷行為,并不必然導致其他違法犯罪。吸毒行為犯罪化,不適應現實,違反刑法的謙抑性。我國遏制毒品泛濫,應從打擊毒品犯罪,完善落實法律法規和制度等方面努力。
關鍵詞:吸毒;不為罪

我國對吸毒者采取靜態管理和動態管控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進行禁毒宣傳,打擊毒品犯罪,但我國吸毒者數量逐年遞增卻是不可辯駁的事實。2007年12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將吸毒納入行政處罰范疇,排除了吸毒行為的犯罪化,但是將吸毒入罪的呼聲仍然高漲。吸毒是消費毒品的一種形態,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有觀點認為,要遏制毒品泛濫之勢,就必須掐掉毒品消費這一環節,辦法之一便是將吸毒入罪,但這未免有失偏頗。
一、吸毒是自傷行為
吸毒首先是自傷行為。吸毒者吸毒,最大的受害者是其自身,其承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身心傷害。明知必然或可能發生危害后果,卻對危害后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的,是間接故意。吸毒者“間接故意”致使自己身心受損,涉及到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處分自己身體的權限問題。舉重以明輕,從刑法對自殺的態度來看,我國不以刑事手段對待自殺,人有權處分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推知,吸毒者有權處分自己的身體,其選擇吸毒不應受到刑罰處罰。吸毒和自殺可以看作個人的決定和隱私,國家不宜以家長的立場施以刑事制裁。
吸毒不是反社會行為。從吸毒者的動機看,大多數吸毒者最初多是基于好奇,尋求刺激或者消除愁苦等心理。他們對于吸毒上癮具有觀念上的認識,但每個人在接觸毒品前都低估了毒品的危險性,高估了自身的自制力,而不斷吸食毒品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毒品的成癮性所致。
二、吸毒并不必然導致其他違法犯罪
吸毒者吸毒后的違法犯罪行為,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種,吸毒者意志不清而行為以及意志清醒而行為。有人曾描述吸食冰毒后的感覺,“血液沸騰,敢干平時不敢干的事”,可以說,這類違法犯罪行為即是吸毒“慫人膽”的后果。意志清醒而行為是吸毒者為了籌集毒資而盜竊,搶劫或賣淫等。不管是意志不清而行為還是意志清醒而行為,法律都應對違法犯罪行為本身進行評價,而不是評價吸毒行為。
每個人均是潛在的違法犯罪人,只是各自違法犯罪的概率不同。吸毒者的吸毒行為固然使其違法犯罪的概率增加,但,并不是每一位吸毒者都會違法犯罪,吸毒與后續違法犯罪行為之間不存在必然因果關系。刑法所處罰的行為至少應當對法益具有一種抽象的侵害危險,而不僅僅只是一種概率上的低度可能性。[1]
三、吸毒入罪不適應現實
有觀點認為,若對吸毒者施以刑罰,可以有效終止吸毒。但是,醫學研究已表明,吸毒會造成極易復發的腦部疾病,所以吸毒成癮者又往往是腦疾病的患者。我國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和2011年6月22日公布施行的《戒毒條例》,根據吸毒者的不同情況,采取自愿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等多種措施幫助吸毒者戒除毒癮,回歸社會,這些措施起著“幫助吸毒者戒除毒癮”的作用。吸毒者在吸毒前后,未必沒有清醒認識吸毒帶來的嚴重后果,其反復吸毒與個人意志、治療手段、生活環境和對毒品的依賴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單純依靠刑事制裁來終止反復吸毒的惡性循環,并不可取。
吸毒入罪無疑會增加司法負擔。吸毒行為首先是自傷行為,若作為犯罪處理,就沒有積極主動的控訴者(吸毒者不能指控自己犯罪);而若以“破壞社會秩序”的理由將其入罪,檢察機關就是唯一的起訴機關。現實是,中國2014年僅登記在冊的吸毒者數量就達258萬人次[2],若將吸毒入罪,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無疑會被數量龐大的“吸毒罪”案件淹沒,司法負擔過于沉重。
四、吸毒入罪違反刑法的謙抑性
刑法不是萬能的,具有謙抑性,不能隨意擴大犯罪圈。刑事制裁具有剝奪或限制人權的殘酷性,其嚴厲程度和強制力決定其使用必須慎之又慎,應作為防止或懲罰反社會行為的最后手段。用刑罰手段抑制毒品犯罪是國家遏制毒品蔓延的手段之一,社會的正常運行是多種力量和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行政措施,民事措施,各種規章制度和道德規范等。刑法具有謙抑性,吸毒是否應當犯罪化,應充分考慮其保護的權益為何,必須在其他措施已不能遏制吸毒泛濫、迫不得已時才考慮將其犯罪化。
吸毒入罪不利于戒毒人員回歸社會。人一旦沾上毒品,就被社會邊緣化,而若其被打上“犯罪分子”的標簽,無疑設置了一道戒毒人員重返社會的屏障,現今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消極評價意義的“吸毒犯罪記錄”又再次降低了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可能性。
其實,社會要對吸毒者有全面認識,消除歧視和偏見,認識到吸毒者是醫學意義上的腦疾病患者,是毒品的受害者,這有利于吸毒者擺脫毒品,重返社會。而我國要正視法律法規和制度落實存在的諸如銜接不當,缺乏經費和管理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禁毒、戒毒是一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事業,是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園.吸毒行為應否犯罪化的理性思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27(4):28.
[2]陳菲,鄒偉.國際禁毒日:全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達258萬人[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6/25/content_2708098.htm,2014-06-25/2015-10-10.
作者簡介:鄧芳(1990-),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重慶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