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愛妮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信息社會平衡網絡信息傳播權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
邰愛妮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400044

摘要:根據齊愛民老師的觀點,經濟信息的60%-70%,政治信息的50%-60%,生活信息的40%-50%是通過互聯網獲得的社會,可稱為信息社會。基于個人對于個人信息的處分權,其有權決定其個人信息在多大的范圍內公布傳播,這種決定權如果被剝奪或者被限制都應當是一種侵權行為。
關鍵詞:信息網絡傳播權;個人信息;公共利益

一、網絡信息傳播權與個人信息
信息作為現代社會中必不可少的財產,這種財產屬性決定了在信息社會人們對于信息的處理和利用不僅僅在于傳播,還會涉及到信息的金錢交換。利用網絡的復制粘貼功能會使信息在短時間內在較大的范圍內準確而全面的傳播,“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途徑,信息的搜集十分的便利且能永久儲存。個人信息是指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血型、身高等直接或者間接識別個人的信息。個人網絡信息傳播權應當建立在大眾知情權存在的基礎之上,權利人對于其掌握的信息進行傳播過程中發生對于個人信息權利人之權利侵犯。權利人經過許可傳播他人個人信息,但擴大了傳播范圍或對其進行了許可目的之外的利用,或其未經許可傳播他人個人信息,無論范圍或使用目的都認定侵權。
二、個人網絡信息傳播權與個人信息保護之間的矛盾
網絡傳播具有范圍廣,迅速,搜索便利和永久保存的特點。而個人信息作為對于特定個人的專有性信息具有隱秘性,這種隱私性的信息并不能當然的被他人知曉,而知曉也應是經過當事人之許可。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自由性,當事人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對相關信息的公布進行審核并同意,往往是第三人通過某種渠道獲取當事人的個人信息,為了某種目的將信息公布上網絡。公眾基于好奇心對個人信息的窺探很多時候直接跨過了當事人知情與同意。而個人信息的獨有特點使公眾對于涉及到較為私密的信息的獲取時存在著限制。第三人經過權利人許可傳播該個人信息,卻超出了被許可的范圍進行傳播和使用。這種矛盾的產生在于第三人使用目的不純。第三人未經許可傳播,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可能會以公共利益為由進行抗辯,但公共利益的邊界范圍值得商榷。
三、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定位與責任承擔
網絡服務商為作品或信息的傳播提供了載體與平臺,幾乎所有的網絡服務商均承擔著信息傳遞、發布、儲存、處理等信息服務功能。分類論之,網絡內容服務提供商是指領有網絡信息服務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網絡服務經營者,這類服務提供商是信息的直接發布者,其對侵害個人信息承擔責任。網絡中介服務商指網絡經營者利用主機為用戶提供服務器空間,供用戶閱讀他人上載的信息或自己發送信息,甚至進行實時信息交流以及使用超文本鏈接等方式的搜索引擎,為用戶提供在網絡上搜索信息服務等。其在侵權事件中并不是實施具體侵權行為的人,有時候網絡中介服務提供商是承擔間接責任,但是也有可能根據避風港原則其并不承擔任何責任。
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歸責原則被定義為過錯責任原則較為合理。在互聯網大環境下,若信息利用得當,很多人會因此獲益,這種獲益在多數謹慎的情況下不會對當事人的權利造成侵犯。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平衡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作為提供網絡服務的人,其僅提供了一種技術上的支持,這種技術上的先進性并不能夠必然的引導出其具有審查個人信息的權利或者說是義務。即網絡服務提供者沒有能力對于第三人發布的信息進行詳盡的內容上的審查。
四、平衡網絡信息傳播權與個人信息之間矛盾之途徑
對于網絡內容提供商的直接侵權責任按照第三人侵權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需著重要考慮的問題是網絡中介服務提供商在個人網絡信息傳播權與個人信息之間產生矛盾之后的應當如何規制其責任。應借鑒著作權中避風港原則與紅旗原則的相關規定。避風港原則可以簡化的概括為“通知+移除”也就是被侵權人應當在發現侵權行為后立即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這個通知的內容應當主要是移除,即刪除有關侵犯個人信息的信息。紅旗原則是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網站中很明顯的已經看出了對于某個特定個人的個人信息的傳播,且已經造成了侵害。那么其作為掌握有網頁處理技術的主體,應刪除相關的信息,減輕這種損害的程度。若不刪除,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也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商如果認為這種個人信息的傳播有利于實現公眾的知情權,可能會選擇不刪除相關的內容,而若第三人也以此抗辯,那么就會存在對公共利益的保護與個人利益保護的權衡問題。而公共利益范圍之界定則顯得尤為重要,范圍過寬,很容易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公共利益對個人權利的無限制的侵蝕。
我國《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司法解釋》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他人或者自身傳播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規制,但是此解釋法律位階較低。應將個人信息權確認為一項基本的人格權,另外由于隱私權的規定其實也存在模棱兩可的情況,需在民法通則中對人格權完善規定。
[參考文獻]
[1]齊愛民.信息法原論——信息法的產生與體系化.創新思維法學教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王遷.<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避風港”規則的效力[J].法學,2010(6).
作者簡介:邰愛妮(1991-),女,漢族,湖北宜昌人,重慶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