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航舵 代旌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
論警察的盤查權
汪航舵代旌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摘要:盤查權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基本職權,同時也是警察使用最廣泛的職權之一。在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尤其是對流動人口的管控方面盤查權功不可沒。從本質上而言,它是一種行政強制權,并且往往是在突發性、緊急性狀態下使用的一種權力。也正因為如此,警察在行使盤查權時極有可能會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本文擬討論在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盤查權平穩運行。
關鍵詞:盤查權;法治中國;公民基本權利

一、盤查權的概念及特征
盤查權從性質上而言,并不是單純的行政權或司法權,而是兩者的融合。當警察對犯罪嫌疑人的盤查僅僅是出于社會治安的需要,那么此時警察的盤查行為應當認定為行政行為,其行為受行政法的規制和調整;如果警察對犯罪嫌疑人的盤查是為了獲取違法犯罪的證據以達到破獲刑事案件的目的,那么此時的盤查行為應當認為是司法行為,并受刑事訴訟法的調整。下面我們對盤查權的概念及其特征做簡要分析。
所謂盤查權,英語中稱之為the police interrogation and check,意為警察訊問和檢查。我國對警察盤查權的規定則規定在《人民警察法》第9條中的“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因此我們可以將盤查權界定為: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職務的過程中,對可疑人員進行盤問與檢查的權力,由當場盤查權和繼續盤查權兩部分組成。
盤查權屬于警察權一種,在具有警察權共性的前提下,也有著自己的特性。盤查行為不是預先謀劃商定好的,而是在日常執法過程中根據情況發生的。因此我們發現盤查權具有如下兩個特征:
1.盤查權的啟動以存在合理懷疑為基礎。盤查權的啟動并非基于已經存在違法犯罪事實或者即將發生的犯罪事實。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對那些形跡可疑、神色緊張的人上前出示相關證件進行盤查,包括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以及對其攜帶物品進行檢查。
2.盤查權是一項具有人身強制性的權力。無論是當場盤查權還是繼續盤查權,都不可避免地要限制違法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并且繼續盤查權對于人身自由的限制度更高,根據人民警察法第9條的規定,留置盤問的時間一般是24小時,最長可延長至48小時。由此可以發現,繼續盤查權對于公民的人身自由具有極大的強制性。
二、目前我國警察行使盤查權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日趨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與法制觀念相比過去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轉型期下,警察權作為行政權之一,在目前的執法實踐中警察行使盤查權存在如下問題:
如前所述,盤查權以存在合理懷疑為其前置條件,這也就決定了警察的盤查權所適用的對象應當是涉嫌違法犯罪的公民。但是很多情況下,往往盤查權被濫用成為顯示警察權威的工具。例如洛陽交警李某在西安市某派出所內,因不滿該所警察接警態度,說了一句“我靠”,引發他與該所警察發生肢體沖突并被扣留20小時。①這種隨意濫用盤查權的行為導致警察依法行使的繼續盤查權變質為任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便,這對我國的警務執法規范化、現代化以及建設法治中國具有極大的危害。
正當程序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作出行政行為應當遵守的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換言之,嚴重違反法定程序將會使行政行為歸于無效。然而在公安機關執法實踐中,由于工作壓力、警察自身的法律素養等問題,許多地區的警察在行使盤查權時往往忽視了程序的重要性。比如常常出現“先留置、后審批”的情況。
三、對警察盤查權的法律控制
如若警察盤查權行使的現存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造成公安機關的威信喪失,人民群眾與公安機關的矛盾加劇,故而,對于警察的盤查權做相應規制顯得尤為必要。
首先完善相關的程序制度建設,促進警察執法的規范化。這就要求必須對盤查權的啟動程序作出嚴格的規定,決不允許肆意行使盤查權侵犯公民的民主權利。同時建立責任倒追機制,對于濫用盤查權的警察個人,嚴厲追究其法律責任。
其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許多盤查權濫用的原因,從根本上而言,就是因為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意識以及封建“官本位”的思想沒有被徹底清除,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欣然看到法律的完善、程序的健全。我們相信,在進一步控制好警察盤查權的運行之后,我們能夠建立起一個規范的警務運行機制、化解不必要的社會矛盾,從而促進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
[注釋]
①曹旭剛.警惕警察留置權被濫用[N].中國青年報,2015-08-06.
[參考文獻]
[1]楊志云.論警察盤查權的法律控制[D].山東大學,2008.
[2]高文英.我國警察盤查權運行及其理論研究現狀[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
作者簡介:汪航舵(1993-),男,漢族,遼寧大連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法理學;代旌航(1989-),男,漢族,新疆阿拉尓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法理學。
中圖分類號: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