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聞書寧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
本科生導師制的問題和對策略談
楊陽聞書寧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摘要:本科生導師制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使高等教育能夠更好發揮其作用的重要途徑,文章通過對本科生導師制產生的背景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運行機制;創新型人才培養

本科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在本科教育中實行導師制,是當前教育管理體制、育人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確保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背景
導師制這一概念由英國教育家在14世紀最早提出,17世紀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到19世紀末,牛津大學將這一制度運用于本科教育中,經過日積月累的發展與完善,牛津大學的本科生導師制一直享有美譽,最為經典的修辭是“牛津皇冠上的寶石”。①
1938年竺可楨任浙江大學校長,開始在國內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效果很好。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高等教育廢止了學分制,采用蘇聯的學年制,使導師制未能全面推開。21世紀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本科生導師制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途徑勢在必行。本科生導師制注重因材施教,導師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指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性,介于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一些高校嘗試著再度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目前已經初具成效。
二、本科生導師制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本科生導師制度到底是不是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如果是,它與學分制的關系又是怎樣的,二者是否為平行關系,或者互為輔助或補充形式?只有定位準確,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由于地域文化差異,各地方高校對導師制的理解和執行規范不同,所以對導師和輔導員關系的界定也不相同,導致二者的職能范圍在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發生沖突,學校目前缺少明確的規定來對二者的職責進行區分。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而教師的數量卻沒有成比例的增長,出現了生師比例偏高的情況。一個導師要同時面對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本科學生,由于缺乏針對性,教學質量大幅下降,指導效果不明顯,導致其只能停留在形式層面上,嚴重制約了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
師生關系以何種方式確立?學生和導師的交流至少多長時間一次?考核評估方面的工作應該如何進行?由于學校缺少這些方面的規定,致使在推進本科生導師制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因此,導師制必須制度化。
三、解決對策
“摸著石頭過河”的本科生導師制,盡管遇到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但不能因噎廢食、半途而廢。③
不同的人對于本科生導師制度都會有不同的想法。部分人因為不了解而認為這項制度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只是耗費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入不敷出。部分學生由于思想認識不足會缺少積極性,不能主動地去參與其中。面臨認識問題上的種種難題,需要相關單位對本科生導師制度進行大力宣傳以及詳細的講解活動,使人們能夠真正理解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意義。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分制與本科生導師制的關系問題。學分制是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以選課為核心,以最低學分來衡量學業完成狀況的一項教學管理制度。本科生導師制是集教學、管理、思政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制度。本科生導師制不具有教學管理以及衡量評估學業的功能,因此,它是學分制的重要補充部分。其次就是要把握本科生導師與輔導員的關系。“導師應更注重學生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知識轉化能力的引導,并對專業前景、擇業情況作前瞻性指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知識結構體系,拓展學生科研視野。輔導員在某種意義上更傾向于思想政治輔導工作,重點工作放在生活關心、服務與協調、情感溝通、生活交流等方面,重點保障學生日常事務性和生活等有序進行。”②
首先,聘請對工作仍充滿熱情、具有較強責任心的離退休教師,充分發揮余熱。另外,可以選出一些優秀的碩士生、博士生擔任導師或導師助理。最后,聘任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學者及社會人士,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社會經驗,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首先,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導師進行專業培訓,全面提高導師的道德素養、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其次,要嚴格按照雙選制進行師生互選,學生可以放眼全校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導師。再次,學校應該規定導師和學生定期見面聯系,最少是一周見一次,可以探討學術,也可以交流生活。同時應該建立相應的鼓勵機制,將導師的工作與其報酬和職稱評定等掛鉤,將學生的學習與評優等聯系在一起,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保障制度正確且順利地實行。最后,學校要對雙方的工作學習情況進行三方評估。
[注釋]
①何齊宗,蔡連玉.本科生導師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2.
②楊微.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D].吉林大學,2012.
③丁林.本科生導師制:意義、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
[參考文獻]
[1]劉月秀,譚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
[2]胡守華.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劉東杰.新制度主義視域下的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楊陽,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聞書寧,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