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9月16日,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在中國南寧開幕。如何在“一帶一路”構想下加強中國—東盟生態環保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高雙方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與會的中國與東盟環保官員、專家學者、環保領域企業人士熱議的話題。
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環境問題專家欽開?科薩德: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帶來對環境的污染,泰中在海洋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計劃進行合作。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在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計劃啟動中國—東盟環保技術與產業合作基地建設,把一些適合東盟國家的好技術推介出去。
中國廣西環保廳副廳長蹇興超: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特別是2015年3月發布了關于“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的文件,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這為雙方拓展和深化環境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局副局長伊莎貝爾?路易斯:“一帶一路”在東盟國家已經得到廣泛的響應。“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環保合作將為中國—東盟帶來巨大的機遇。
9月19日,“2015中國—東盟農資產業高峰會議”在中國南寧舉行。來自中國和東盟不同國家的農業部門官員、商會領袖、專家學者等人士,就“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農業方面合作和充分發揮中國—東盟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作用”主題,探索“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機遇。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肖仲凱:中國和東盟國家在農業上互有優勢,合作潛力巨大,“一帶一路”將大力推進雙邊和多邊農業合作與發展。農業曾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當前中國“一帶一路”構想中,農業依然是對外合作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將與東盟國家進一步加強在農資、農產品貿易、農業信息交流、農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雙邊及多邊合作,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臺。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鄭有貴:中國和東盟國家在農業方面各有優勢,比如東盟國家生產的大米可以幫助中國解決主食不足的問題,同時中國在漁業等領域也可跟東盟國家加強合作,雙方在農業技術、機械、貿易等方面的合作前景也很廣闊。
中國—東盟農資商會會長李殿平:“一帶一路”構想為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農業交流與合作帶來了相當好的機遇,可讓雙方在農資產品和農產品貿易上各取所需、實現多贏。
9月22日,馬來西亞與中國廣東簽署“馬來西亞—廣東木材合作意向”備忘錄,將建立首個木材策略聯盟,并通過聯盟進行統籌工作,方便馬來西亞木材商開拓中國市場。對此,負責簽署這項合作備忘錄的馬來西亞木材工業總會、馬來西亞木材出口商公會和廣東省木材行業協會都認為,以中國廣東省作為市場營銷的木材交易平臺能夠方便馬來西亞木材商家開拓龐大的中國市場,并在互惠互利的層面上,提高市場接受度。
馬來西亞木材工業總會長盧成全:馬來西亞與廣東省木材行業協會合作是一項突破,在“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下可為馬來西亞木材產品制造商與廣東省的進口商建立長遠的貿易關系提供機會。預計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木材產品將能實現每年6%的增長。
中國廣東省木材行業協會會長張健民:馬來西亞—廣東木材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可以解決中國在進口木材產品所面對的品質標準問題,同時也能集中采購,降低物流成本,并且解決馬來西亞木材加工標準沒有取得統一,市場較為分散的情況。廣東是中國木材需求大省,廣東的家具出口占中國的50%,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東盟,特別是馬來西亞,預計廣東對木材的需求量還會不斷增長。此次合作將進一步對接兩國企業需求,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讓中國不僅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9月19日,柬埔寨國家銀行行長謝振都在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建議,把人民幣作為柬埔寨的國家儲備貨幣之一。
謝振都說,中國和東盟各國都是各自的貿易伙伴,多方的發展也展示出強大勢頭,并實現了互利雙贏,包括柬埔寨在內,東盟是中國第六大投資來源,柬埔寨更是中國投資者在銀行業、紡織業等方面的首選投資伙伴。過去10年中,中國在積極促進區域經濟容量增加、經濟投資發展以及商務發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現在中國—東盟關系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新的合作階段,更具有戰略重要性。
謝振都認為,針對現在所說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或世界經濟新常態,中國政府也推出一系列的政策,以確保中長期保持發展果實,這對于東盟,尤其是對柬埔寨來說也會有一些積極的影響。比如說某些國家出現一些政策的調整,柬埔寨則開放金融市場,促進更多的銀行借貸和支出,目前中國是柬埔寨重要合作伙伴,直接投資在2014年達到40億美元,2015年這個數字也將創新高。
謝振都說,世界各地的經濟危機、經濟形勢的下行,肯定會對一些資金儲備造成影響。通過發展模式的轉變可以有效應對經濟轉型。所以必須要一個更加多元,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而要想建成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就需要選擇合適的貨幣。謝振都建議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之一,這樣一方面國家儲備建立在不同的貨幣基礎之上會更加的穩固,另一方面也能獲得更多有效的投資回報。
在第12屆東博會上,中國與東盟掀起了一股開展產能合作的熱潮,在建立產能和基礎設施合作機制及高鐵項目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合作共識。如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與東盟開展產能合作將迎來新的機遇,前景廣闊。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中方愿與東盟在電力、工程機械、建材、通信等更多領域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共同建設好經貿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將其作為開展雙方產能合作的重要載體,吸引中方企業赴東盟國家開展集群式投資,建立健全本地區供應鏈、產業鏈與價值鏈,提升中國和東盟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泰國副總理塔納薩:在“一帶一路”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有利于東盟和中國,高速鐵路系統也將成為本區域交通網絡的重要連接。泰國支持中國的融資計劃,特別是絲路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泰方期待有效利用這些資金來滿足本區域互聯互通發展需要。泰國深信中國積極與東盟擴大工業產能合作將為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中國與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互有需求、互有優勢、互為機遇,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CEO哲巴星甘?艾薩:馬中關丹工業園區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大量機會,在石油化工、油氣、制造、礦產等方面都可提供服務和幫助。馬來西亞礦產豐富,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來投資合作。馬中關丹產業園區明確了幾個重點行業,包括橡膠、汽車零部件、水泥、鋼鐵、碳纖維、電子、通信行業、可再生能源等。
柬埔寨商務部國務秘書春達拉:柬埔寨在國內已開始了從2015-2025年為期十年的工業發展政策,希望柬埔寨的十年工業發展機會能夠進一步提升柬埔寨與其他國家的工業聯系、產品以及供應鏈的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