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 金愉
《遼金黃龍府叢考》讀后
李一 金愉
《遼金黃龍府叢考》是長春師范大學姜維東教授的一部新作,該書除前言、參考文獻、后記外,共分九章,計36萬字。
《前言》中作者交代了自己的歷史觀和寫作重點。清代以降,黃龍府之爭此起彼伏。黃龍府是否一直就在農安?其最初的得名之地又在哪里?學者的看法各有千秋。然自東北史大家金毓黻先生考證以來,“遼金黃龍府在吉林農安”的觀點基本為學術界所認可。但就黃龍府而言,仍然存在諸多困擾學界的歷史難題,亟待解決。作者堅持農安說,并以其深厚的歷史功底,文獻積淀,對遼金黃龍府展開了一系列的嚴密考證,將歷史上的黃龍府完整地呈現給我們,彌足珍貴。
記錄或者描繪一座城市的歷史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或者選擇傳統文明史作品那種目錄列表式,也可以從各種不斷變化的角度鋪陳其內在的精神生命力。本書不求大而全,而是把精力主要集中于遼金時期的黃龍府問題上,包括夫余遷都今農安的原因與時間、黃龍府的得名原因、遼代黃龍府的變遷等問題①。章節安排采取總分式結構。第一章農安行政設置沿革史、第二章20世紀“黃龍府”研究綜述,是一種從行政區劃實踐到學術研究的總體概覽。之后設若干專題:第三章黃龍府得名考,第四章遼代黃龍府方位考,第五章黃龍府諸說考,第六章遼代黃龍府史事考,第七章金代黃龍府史事考,第八章農安遼寺、遼塔考,第九章黃龍府詩詞集萃。
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引證資料的權威性。歷史資料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其價值的不同,可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其表現形式,又可分成金石文字、紙質文獻和口述史料。作者側重于金石文字、紙質文獻的運用,金石文字方面如遼代的《鮮演大師墓碑》、《慈慧大師塔幢實德記》、《云門寺經幢記》等,此前均罕見學者用于黃龍府史事研究;紙質文獻方面征引文獻頗多,多處涉及域外漢文古籍,尤可見作者閱讀面之廣博與史料挖掘用力之深。由于中國發達的文字記錄以及傳統正朔觀念的影響,史料典籍流傳至今的非常多,其權威性毋庸置疑。在第三章至第八章中,對史料典籍的應用俯拾皆是。能夠將文獻資料搜集得如此齊全,并運用得恰到好處。由此足見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與精湛的史學造詣。在行文中出現的這些用以佐證的文獻資料,其權威性、實證性亦無可厚非,為讀者和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研究查閱資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兼容并蓄的梳理,考史與論史相結合。《遼史·太祖本紀》記載了黃龍府的得名,為了弄清其真正得名的原因,作者同時記錄了各家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立場和看法,先后列舉出七種提法,即自然現象諸說(閃電說與沙塵暴說)、建塔壓龍脈說、得名于黃龍崗之說、遼太祖射龍說、龍州遷徙說、黃水河之說、神話說,并對之加以分析評論。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在評論黃龍府得名之神話說時,作者將黃帝與遼太祖比較,借助史料記載的相互印證,從其中的“將歷史神話化”與“將神話歷史化”迷霧中擇出“真實的歷史”——“阿保機誕生的種種神異,死前又大星隕落、黃龍下墜,都與黃帝事暗合,這些不可能都出自修史者的意旨,而是阿保機生前自命為契丹始祖、極力宣揚‘王權神授’的反映”。由此提出“阿保機自命為契丹族的黃帝是黃龍府得名的主要原因”的推斷。
一定意義上,歷史的記憶是由建筑物來刻畫的,城市的記憶也因這些建筑物而得到保存和繼承,農安遼塔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在農安的黃龍路和寶塔街交匯處,這座遼代寶塔將濃郁的歷史鑲嵌在繁華街市當中。寶塔依古城而坐,史傳建于寺中,寺是黃龍寺,城是黃龍府。根據媒體的報道:長春8處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之一,涵蓋了長春市從青銅時期至遼金、清末、偽滿以及建國初期,不同時期最典型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其中,古樸壯觀的農安遼塔是黃龍府和農安的象征,是我國北方罕見的遼金時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古塔。②作者在寫農安這個標志性的建筑物時非常謹慎,原因在于:“沒有遼金時代的文獻、金石文字涉及農安境內遼塔的情況”,“目前對農安遼塔的了解基本都是推測居多”。其解決辦法是“從文獻學、金石學、地理學的角度”對之加以考證。
《黃龍府詩詞》是本書的特別之處。作者在《后記》中指出:“本書著眼于了解農安歷史上若干疑難問題,沒有考慮讀者的知識水平問題,當然更談不上讀者‘接受度’的因素,因此,這并不是面向大眾的通俗讀物,而是敘事簡易、考證嚴謹的學術著作”。筆者讀后深有同感,但《黃龍府詩詞》一節尤愛之。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更多滲透出黃龍府的文化內涵及文學色彩,這使黃龍府變得更加鮮活、流光溢彩。
《遼金黃龍府叢考》一書,實際上是兩種記憶的融合。一種是“明線”,是對黃龍府的歷史記憶。另一種是“暗線”,是生活于其間的當地人的記憶。
從《后記》可知,作者的最初動力源是秉承父志:“記得建國后修撰方志運動興起時,家嚴玉祥公適為小學校長,也與修志之役。”“關于家嚴修志的記憶,印象中最深的是撰述‘家鄉物產’一節,是一方面抄撮舊志所有,一方面就自己所知所聞來寫,其時一些動物如野雞、狐貍之類在家鄉已經絕跡,但仍照寫不誤。”聽姜維東老師本人說過,他曾先后參加過農安縣委、長春政協組辦的“黃龍府文化座談會”,相信這也是《遼金黃龍府叢考》一書完成的動力之一。
[注釋]
①姜維東:《遼金黃龍府叢考》,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前言第3頁。
②《農安遼塔遼代黃龍府遺留至今唯一古建筑》,http://www.ccnews.gov.cn/zcxw/xqxw/201305/t20130516_ 1054364.htm
責任編輯:祝立業
K246
D
1009-5241(2015)04-0092-02
李一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吉林長春130033金愉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圖書館中級館員吉林長春1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