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曹 暉 褚海艷
市、縣以下老促會“做大事”會受到一定的條件限制,小事如何才能做到關鍵點上,大有學問。廣東省湛江市老促會做的“小事”,分寸恰到好處,把老促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到了較高的水平。
第一,協助把關老區村的村干部。湛江市老促會認為,協助黨委、政府選好老區村村干部,是老促會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一種方式。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對于村干部的候選人,老促會進行“面試”,主要考察村干部候選人是否有能力帶領村莊發展。比如,考察他們對村里情況的熟悉,村里的耕地分成幾種類型,都適合種植什么作物等等。他們認為,一個村干部只有做到對村莊情況心中有數,能做什么、怎么做,村莊才有發展的可能。
第二,當好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湛江市老促會認為,老促會不僅僅要成為黨委政府和老區人民的橋梁,更要成為老區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有些事情可能需要“為民請命”通過上級來解決,而如農業生產方面的一些問題,老促會就能解決。湛江市老促會有一個務農小組,專門幫助農民闖市場。比如他們發現有個老區村的農民種植的番薯品種,一個番薯就三五斤,產量很高,但個頭太大家庭食用不方便,銷售情況不好。務農小組就幫助他們選擇種植個頭在1斤左右的番薯品種,大受市場歡迎。
第三,調研“打蛇打七寸”。湛江市老促會每年都要做不少調查研究,形成一些調研報告遞交給市委市政府。對于調研報告所反映的問題,他們分門別類,厘清哪些是可以馬上解決的,哪些是下一步才能解決的。湛江市老促會認為,反映老區建設存在的困難,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須分清輕重緩急,明確解決的難易程度提供給市委市政府做決策,如果大而化之地提出一些建議,黨委政府會有“老虎啃南瓜無從下口”之難。湛江市老促會多年搞調研促進了一些問題的解決,政府滿意,群眾高興。